刘党桦
卷首语
保持原生态的课才是优质课
刘党桦
时下一些所谓的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被称为“献课”“磨课”“作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为什么一些精品课成了“淮北之枳”?笔者认为,归根结底是有些课堂教学失去了本真。要让课堂除去浮华,挤干水分,回归阳光生态,就要倡导原生态的教学,让课堂回归朴实、扎实。
首先,在原生态的课上,我们用不着藏“丑”,也用不着刻意扬“美”,只需让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真实、自然、和谐地展现即可。为此,我们不主张“磨”,即将一课反复地在同一年级不同班或一个班反复地上;也不主张预演。这两种做法,都与公开课教学的原生态相悖。只为“演”与“秀”,公开课教学已经失去了意义。公开课的意义更多地在于“研究”,它显示的应是当时课堂教学的真实原貌;不是教师的作秀,也不是学生的走场,而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展示。
其次,原生态的课是保持课堂教学原状的课。教者要持一颗平常心走进课堂,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以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发展水平,灵活安排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是一种常态下的教学。它更加真实,更具有可行性。它不追求课堂的完美,但它体现即时性、自主性、原生性、普遍性的特点;它没有花里胡哨的活动,也没有连篇累牍的拓展,而是始终抓住文本,扎扎实实地进行启发和训练。在教学技能上,它也会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为教学增色。说到底,课堂教学的原状就是实事求是的课、日常的课、符合教学要求的课。
再次,原生态的课是动态生成的课。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定下教学的过程,不要设置太多的环节,流程尽可能简单些,目标尽可能纯粹些。当然,可先预设情景,想想如何把学生引入课堂。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因时、因地、因人作出回应,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向深层生成。不能太重视结果,要特别注重过程,注重在教师引导下的动态生成过程。
最后,原生态的课是以学生为主的课,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语文课上的“读、写、听、说、思”,不要怕误时,不要怕影响教学进程,一切为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思维素质的提升服务。让学生“动”起来,让“学”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教”是一面,更重要的一面是学生的“学”。所有的答案都是学生找出来的,不是教师硬灌给他们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般朴素的、自然的、平凡的美。
原生态的课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不可重复性,二是具有动态生成性,三是具有学习的过程性。它呈现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由简单走向复杂,由稚气渐趋成熟,由粗糙走向细腻,由单一走向全面。这一过程可能是多样的、复杂的、粗糙的、不完整的、不完美的,但它却是朴素简洁的。
期待每一位教师都能把这种课堂还给学生,务实、求真、本色、优质,具有原生态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