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重在根除官场“圈子文化”

2017-03-11 12:10杜泓锐
廉政文化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圈子官场监督

杜泓锐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重在根除官场“圈子文化”

杜泓锐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直观反映。现阶段党内仍存在以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学缘关系为纽带的官场“圈子文化”,它是造成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内政治文化不健康、党内政治生态被污染的重要原因。而党内政治生态恶化又为官场“圈子文化”提供了滋生和发展的土壤,二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官场“圈子文化”的形成,是对封建官场文化的心理认同、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利益驱动、权力制约存在失衡的内部监督和管党治党不严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彻底根除官场“圈子文化”: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内政治文化;二是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废除“潜规则”,弘扬“明规则”;三是要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远离“被围猎”;四是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官场“圈子文化”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秉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原则,“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大批违法违纪案件,表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通过被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党内存在着许多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小山头,官场“圈子文化”根深蒂固。有学者指出:“在近年来的中国政治生态中,团伙式、系统性的腐败较为多见。很多贪腐官员往往以人情往来为由与特定关系人同谋共犯,主动或被动结成利益同盟,形成了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利益共沾、共同玩乐、攻守进退的‘圈子化’政治生态。”[1]官场“圈子文化”俨然已经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新要求新布局,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就必须彻底根除官场“圈子文化”。

一、党内政治生态与官场“圈子文化”的逻辑关系

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直观反映。一般而言,党内政治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2]。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证明,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一直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流并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复杂政治环境的影响,加之一段时期以来管党治党宽松软,一些落后腐朽的政治文化趁虚而入,党内政治文化也会在某一局部出现一些消极、错误甚至腐败现象。习近平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3]毋庸置疑,当下中国官场“圈子文化”属于落后腐朽的政治文化形态,是封建思想残余的“朋党文化”在当前政治环境中的改头换面,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习近平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这一重要论断既深刻阐明了建设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对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意义,又特别强调了不让落后腐朽的政治文化在党内有立锥之地的坚定决心。

官场“圈子文化”是造成党内政治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有学者将当前我国政治生态所面临的危机概括为四种类型:党内军内高层生态被污染、地域性政治生态危机、行业性政治生态危机和社会环境性政治生态危机。[4]对这些政治生态危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的深层次要素,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范式,早已渗透于政治生态中,并不断影响着政治生态的面貌和状况。官场“圈子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腐朽政治文化,其所蕴含的“官本位文化价值观和依附性人格,在当今也易生成一些消极落后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5]。如果放任官场“圈子文化”不管,它会直接影响党内政治生活,并进一步恶化党内政治生态。

反过来,党内政治生态的恶化也容易为官场“圈子文化”提供滋生和发展的土壤。习近平指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6]可见,政治生态一旦恶化,对政治文化建设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当前官场“圈子文化”的形态、危害及形成机制

(一)官场“圈子文化”的表现形态

形形色色的“圈子”是官场“圈子文化”的表现形态。所谓官场“圈子”,从本质上来看,是以权力为核心、以利益交换为基础的,通过拉帮结派的形式构建起来的人身依附关系。由于利益性质不同,有的“圈子”属于官商勾结,有的属于官官相护,有的则更加复杂,例如以周永康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石油系”、“政法系”、“四川系”等庞大的“政商圈”,其中的人身依附关系如千丝万缕般层层维系、密切交织。从近年来中央巡视反馈公布和被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例来看,当下官场“圈子”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

第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圈”。近年来查获的腐败窝案中,有不少带有“家族”“血缘”的标签。例如,山西长治医学院原院长王庸晋和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原院长魏武这对夫妻双双进入厅官序列,无疑是凤毛麟角,而且还是上下级关系,长治医学院俨然成为了二人的官场“夫妻店”。不仅如此,魏武、王庸晋为长治市委原书记魏庶民的女儿、女婿,魏庶民有五个女儿,除长女为哑巴外,其他三个女儿女婿也都身居高位,三个女婿都是厅局级干部。[7]像魏氏家族这样的“家族圈”无疑在当地形成了一种“家天下”的官场格局,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生态问题。

第二,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的“人际圈”。业缘关系是指人们因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在官场上主要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因业缘关系形成的官场“圈子”并不少见,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以蒋洁敏为核心的“石油帮”。随着蒋洁敏这位前中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的落马,不到一周时间内,冉新泉、王永春、李华林和王道富也相继落马,他们都曾在石油系统内部担任高管职务。[8]这种因业务需要形成的行业圈竟被这些腐败分子变成了传递官位的“人际圈”,无疑对整个行业系统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

第三,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乡友圈”。近年来地域性政治生态污染最严重的莫过于山西地区,山西地区的“塌方式腐败”更是举国震惊。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曾经在北京组织“西山会”,实质上就是一个以山西高官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通过这个以籍贯为基础的组织,入会的官员、商人肆无忌惮地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9]

第四,以学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学圈”。同窗好友本应该代表一份纯洁的友情,但是这种宝贵的学缘关系却被一些腐败分子所利用,搭建起借联络同学感情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的“同学圈”。例如在江西萍乡市腐败窝案中,萍乡市政协原主席晏德文与原常务副市长孙家群有“师徒关系”;市委原秘书长张学民与晏德文有同学关系。[10]

(二)官场“圈子文化”的危害

第一,官官相护、人身依附的乱象丛生,导致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官场“圈子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拉关系、抱大腿。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官场上的一些“小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不惜卑躬屈膝,费尽心机打点关系,只求能够攀亲附贵;而某些“大人物”又是乐于做家长式领导,热衷于搞“一言堂”,对于这些“小人”的阿谀奉承更是来者不拒,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2014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弄得党内政治生活很不正常。”[11]18这种行为直接破坏了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把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变成混乱不堪的帮派生活。

第二,助长官场“潜规则”的盛行,造成党内政治文化不健康。官场“圈子文化”的另一大特征是排他性和封闭性。官场“圈子文化”与我们在政治生活中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文化”截然不同,集体主义文化更加强调团结互助、和谐共进,而官场“圈子文化”最终则会导致封闭和争斗。2015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有的人只要是他工作过的地方,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正正规规’地搞团团伙伙,全要搞成他自己的领地,到处插手人事安排,关照自己小圈子里的人,结果他们就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11]26在这种“圈子”文化观念的影响下,片面盲目追求圈内人的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引发任人唯亲的现象泛滥,一些党员干部不走正道走“捷径”,无疑需要用到关系学、官场术、厚黑学等官场“潜规则”。在这样的从政环境下,构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必然会遭遇重重阻碍。

第三,政治规矩废弛,公权力异化,使得党内政治生态被污染。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内搞小圈子、小山头、小团伙,就是根本没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眼里。一方面,搞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支撑,而这就促使一些人通过歪门邪道来获取物质利益,说白了就是搞腐败。另一方面,既然有了腐败行为,那肯定就要去寻求圈子里的“大佬”保护自己,设法给自己建立一条安全通道,那必然就会出现为了一己私利而影响组织上对领导班子配备的决定,从而导致政治规矩成为摆设,公权力异化成为为个人和他人谋取私利提供便利的工具。更有甚者,手头权力越大、位置越重要,就越不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回事儿。习近平指出:“有的政治野心膨胀,为了一己私利或者小团体的利益,背着党组织搞政治阴谋活动,搞破坏分裂党的政治勾当!”[11]28如此一来,原本团结一致的党组织被一个个“独立王国”所割裂,使得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被严重污染。

(三)官场“圈子文化”的形成机制

第一,对于封建官场文化的心理认同。中国几千年来的官场文化延绵至今,虽然已经消灭了绝大多数封建残余思想,但是仍存在诸如“朋党文化”之类的少数落后腐朽文化。党员干部在政治学习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在政治心理层面,会促使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等因素产生联系并相互作用。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又凭借着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使得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内心感悟、心理认同和行为实践,然而它所施加的这种影响并不具备筛选功能,导致少数党员干部对于官场“圈子文化”产生了一种非理性认同,认为这是一种古已有之、“存在即合理”的文化现象。其次,中国传统社会又是一种以宗法群体为本位的差序格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比石子投入湖中产生的涟漪一般,涟漪的远近代表着社会关系的亲疏。虽然这种传统的差序格局已经逐渐被现代的团体格局所取代,但是其“数千年形成的人们的文化心理依然影响着我国社会中的每一个人”[12]。在对这种传统官场文化的心理认同作用下,官场“圈子文化”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

第二,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利益驱动。所谓”利益驱动”,是指利用人趋利避害的生理特性,使用个人利益引导或驱使他去从事不愿或者不能主动从事的工作。在组织管理中,给每个组织成员不同的个人利益予以满足作为其努力工作的动力,这样以利益取向为主导的组织管理体制就是利益驱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中国的官场生态中,这种利益驱动机制的确存在,也很正常。然而,当党员干部的一己私欲过分膨胀,对于名利过分看重时,这种利益驱动机制的核心就很容易变成极端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党内的一部分同志“只看见局部利益,不看见全体利益,他们总是不适当地特别强调自己所管的局部工作,总希望使全体利益去服从他们的局部利益”,“他们在个人和党的关系上,往往是不正确的”[13]821。这种个人主义依然残留于如今党内存在的“小圈子”中,具体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自己的仕途,琢磨拉关系、找门路、求靠山;一些高级干部则是为了加强对自己权力的掌控,刻意拉拢一些人。正是在这种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利益驱动的影响下,官场“圈子文化”具备了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第三,权力制约存在失衡的内部监督。我国的政治监督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按照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内外之别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内部监督在整个国家监督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从一段时期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政治监督体系是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但也存在着部分内部监督机制缺失的情况。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党内监督体制还不完善,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内监督体制不合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还存在着漏洞,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受到限制,这就使得民主集中制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得不到充分落实。二是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目前党内比较重视自上而下的监督,平行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明显不足。自上而下的下行监督实行有力,而自下而上的上行监督就比较薄弱,同级之间的相互监督也没有能够有效落实。三是党内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监督主体本身缺乏独立性,监督主体拥有的权力不足以制约被监督者,与此同时,被监督者却有足够的权力作后盾决定监督者的任免、升迁和调动。另一方面,领导干部的权力过大使得监督功能发挥不到位,普通党员的意见往往得不到采纳,治标不治本,容易导致“带病提拔”的现象发生。

第四,管党治党不严造成的松散从政环境。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深层次的。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忏悔不已,声泪俱下道:“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仔细去挖掘这些腐败官员的仕途经历,可以发现,他们的堕落绝不仅仅是个人思想滑坡和信仰迷失的结果,也存在着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党组织放松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约束、道德约束和行为约束,使得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庸俗化、平淡化、随意化的现象。而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官员更是抱着侥幸心理,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正是排斥异己、搞“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等恶劣行径。应当说,从政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从政环境必然孕育的是落后腐朽的政治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加强从严治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击腐败,对于落马官员的惩处更是突出一个“严”字,党内政治生态大有好转。但是,从严治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彻底根除官场“圈子文化”,仍然必须不断加强从严治党。

三、根除官场“圈子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路径

要彻底根除官场“圈子文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内民主建设四个方面着手,协同发力,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一)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根本,加强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构建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内政治文化

毛泽东在为党的七大作政治报告时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13]1094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时的重要法宝。一些党员干部为什么对于“圈子文化”如此信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思想出了问题。要在现实中根除官场“圈子文化”,必须在思想上对它进行抵制,这是前提条件和治本之策。

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失,就会得“软骨病”,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显然,官场“圈子文化”的盛行就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因此,必须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权为民所用。其次,要切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抵制“圈子文化”。习近平指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举措。”[11]29要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警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最后,要增强党员干部对于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自觉自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对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党性产生本能认同、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自觉践行党内先进文化的政治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14],以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荡涤落后腐朽的“圈子文化”,构建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内政治文化。

(二)抓好制度体系建设这个保障,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废除“潜规则”,弘扬“明规则”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官场“圈子文化”的盛行固然有封建文化残留的思想根基,但是制度体系的不完善无疑也给它提供了可乘之机。习近平指出:“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以正压邪,让‘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15]45因此,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反腐败,加强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扎紧制度的笼子,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将官场“圈子文化”彻底隔离于笼外。

首先,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一方面,要改进党委(党组)讨论干部任免事项的表决形式,应当严格规定研究干部任免事项只能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办法,而不是采用“口头表决”和“举手表决”这种不利于充分实现领导集体民主的方式。另一方面,要严格规定特殊制度的程序规范性,比如破格提拔和越级提拔干部、降职和重新选拔等都必须遵循严格的组织程序。其次,要完善各级党委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目前我国少数领域仍存在着党政不分的现象,随着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党员数量越来越多,党员的管理、党的权力使用都面临着更多复杂的问题,尤其要注重限制“一把手”的权力,避免造成独断专行和“一言堂”。再次,要完善领导干部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现行的党内法规对于领导干部亲属、身边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缺少“处置性条款”,必须尽快填补上这部分空白。[16]习近平指出:“对已有相关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要予以重申,继续坚持、抓好落实,严肃纪律,形成刚性约束;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该修改完善的就修改完善,该废止的就废止,该制定新的就制定新的。”[15]125

一些党员干部如此热衷“圈子文化”这样的官场“潜规则”,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是“明规则”不够明也的确是事实,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因此,必须加快完善和弘扬党内法规制度这个“明规则”,废除和摒弃官场“圈子文化”等“潜规则”。

(三)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观教育,远离“被围猎”

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官场“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够产生,关键还是在于“圈子”中心的领导干部不讲政治,带头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凡事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根除官场“圈子文化”,必须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决抵制统领山头、以权谋私的不良行径。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要培育和彰显自己强大的人格力量,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以身作则,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要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遵守党章的模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做好班子的带头人、“领头羊”,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做好“班长”,决不做“家长”,注意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带头增进和维护班子的和谐团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自身政治定力不足,对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抗拒,势必会导致权力“被围猎”,久之就会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利益圈”。习近平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15]139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守廉洁自律作为自己的政治必修课来对待,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拿好自我批评的武器,时常“红红脸、出出汗”,不断给自己敲响警钟,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动摇,决不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四)抓好党内民主建设这个基础,以党内民主为主线开展党内监督,不断厚植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17]。可以说,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与工作的生命线,任何破坏党内民主的行为都是有意分裂党、给党组织抹黑。而官场“圈子文化”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恰恰会造成党内关系的不正常,与党内民主的理念完全相悖。因此,根除官场“圈子文化”必须发挥好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加强党内监督是党内民主的重要环节和根本保证。习近平强调:“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18]从官场“圈子文化”的发生机制来看,一定程度上的党内监督的缺失为官场“圈子文化”的产生提供了便利。党内监督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如果党内监督不到位,那么党内民主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党内民主又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党内民主的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党内监督工作的水平。

首先,要加快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现行党内监督条例仍存在着监督主体分散、监督责任不明晰、监督制度实操性不强等问题,必须围绕责任设计制度,围绕制度构建体系,力图做到权责明确、主体明确、行之有效,并加强与党内其他法规的衔接,确立合理的制度框架。其次,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强化下行监督,完善上行监督,增强同级监督,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最后,要充分发挥好纪委的监督作用,既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待违法违纪分子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也要监管好自己,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确保队伍的纯洁性。要着重在党内营造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良好氛围,党内成员相互之间经常提提领子、扯扯袖子,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以党内民主为主线开展党内监督,断绝官场“圈子文化”的养料,从而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1]李斌雄,姜向红.当代中国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问题和对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1.

[2]曲青山.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百年潮,2017(4):1-2.

[3]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前进,2017(1):4-9.

[4]李斌雄,张银霞.中国共产党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利益基础和生态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27-37,158.

[5]韩庆祥.政治文化、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内在逻辑[J].理论视野,2017(5):14-15.

[6]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7]长治医学院受贿“夫妻店”:人虽被抓关系网还在[EB/OL].(2017-06-07)[2017-06-18].http://www.news.cnr.cn/native/gd/20170607/t20170607-523789273.shtml.

[8]蒋洁敏落马“石油系”一周内 5 人被查[EB/OL].(2013-09-02)[2017-02-18].http://www.ahwang.cn/china/20130902/1310 372.shtml.

[9]令计划:组织政商同盟“山西会”落马后中办清理其恶劣影响[EB/OL].(2016-05-13)[2017-02-18].http://www.finance.ifeng.com/a/20160513/14382844_0.shtml.

[10]李松.“圈子文化”:反腐高频词[J].浙江人大,2016(10):68-70.

[11]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12]王林.“朋党现象”与“圈子文化”形成机制探析[J].领导科学,2017(6):50-52.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4]李斌雄.用先进文化的自觉自信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人民论坛,2017(8):38-40.

[15]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方正出版社,2015.

[16]王振民,施新州.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102-104.

[17]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005).

[18]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002).

Eradicating the Circle Culture from the Officialdom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Inner-Party Ecosystem

DU Hongrui(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China)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system directly reflects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Circles related to relatives,occupation,region and scholarship can still be found in the Party,which lead to abnormal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 and contaminated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system.The worsening political ecosystem further provides breeding ground for“circle culture,”the two of them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forming a causal relationship.The formation of officialdom circle culture is the outcome of the joint influence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feudal officialdom culture,the motivation of interests centering around egoism,the unbalanced inner supervision of powers and the feeble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For a complete eradication of officialdom circle culture,a strengthened ideological education must be carried out on the first han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 that is for the benefits of the public,practical and clean.Secondly,the system must be improved for the abrogation of hidden rules and the promotion of visible ones;thirdly,the key minorities of the few leaders who are Party members must be focused on so that they don’t fall victim;fourthly,inner-Party democracy must be strengthened to provide the breeding soil for political ecosystem.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Party’s political ecosystem;officialdom circle culture

D26

A

1674-9170(2017)04-0031-07

2017-06-20

杜泓锐(1994-),男,江苏南通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SKJ037)

责任编校 陈 瑶

猜你喜欢
圈子官场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监督宜“补”不宜“比”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
09年的black Ascot val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