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芳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杨 芳
生活的脚步总是匆匆,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悄然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在教育工作中,我发现每个班级里都有几个“特别”的学生。如我教的小琦、小天、小昊、小飞……他们头脑聪明,活泼好动,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可是学习成绩不佳,作业要老师多次催促才能完成。他们多数拥有“一技之长”,如小琦会玩魔术,小天会打快板,小昊会下象棋,小飞是“飞毛腿”……但是在班里,他们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不是很融洽,有的人每天都要为鸡毛蒜皮的事找班主任告状,需要老师的耐心辅导和帮助。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读着这段话,我不禁思考:我能帮他们做些什么?
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做到换位思考,多体谅学生。我问他们,学习是为了什么?有的说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有的说是为了好好学习,长大不用去打工;有的说是爷爷奶奶要我学……由此我发现,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往往课前不预习,课上不知道做笔记,课后也从不及时复习巩固,一到做作业时就找人帮忙。学生如果每天都在机械地完成任务,哪会有学习的幸福感呢?
“特别学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缺失,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我发现这几个学生家庭环境都比较特殊。有的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隔代教育,长期缺少父母的爱护,爷爷奶奶又非常溺爱,放松要求。有的学生虽然父母都在家,但父母的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粗暴简单,致使这些孩子学习产生困难。有的学生常年吃住在托管班,放寒暑假才能见到父母,他们缺乏自信,敏感、脆弱,缺少朋友。
看着一些学生无所事事,又常常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帮扶他们呢?“幸福由心不由境”这句话告诉我,如果在工作中对他们投入更多的爱,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老师的爱一直都在,学生就会有所觉悟,有所改变。
我尝试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时常与他们谈论兴趣和爱好,对他们的言行举止做一些正面的评论。如小岳写字很慢,天天都是最后一个交本子,我夸他能克服困难完成作业,让他帮忙收全组同学的作业,后来他写字速度快了很多。
润物细无声。教师要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用细心激励,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帮助他们慢慢喜爱读书,用心捕捉他们真实的小进步。如小琦,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书写潦草。在班会中,我让他给大家表演魔术,让他得到同学们的夸奖。我多次和他谈心交流,他比以前听讲认真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如怕写作文的小田,我请他帮我找出同学优秀习作中的错别字,好作文看得多了,小田的作文也比原来写得好多了。
发现闪光点,多表扬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利用班级展板、学校广播、学校网站的优秀习作栏目、QQ群等展示,让他们闪亮登场。如不太自信的小婷,她的习作经过多次修改,在学校网站上登出了,我立即搜索,让大家一起欣赏,这样就有更多学生的作文陆续登出,有的甚至在校报、杂志上发表。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励学生。如坚持每周讲德育故事、交流随笔、作文欣赏,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参加书画大赛、乒乓球比赛,每周的班队会节目表演等,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如小宇,成绩落后一直使他沉默寡言。运动会短跑赛中,他获得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我鼓励他,学习和跑步一样,努力坚持就会有进步,这帮助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遇到不会做的题能主动问老师和同学了。还有小天,调皮好动,脾气倔强,很难管教。在学雷锋快板节目表演中,我让他负责,他因此在排练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看着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体会到这些“特别”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给予他们“特别的爱”。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一直都在,我们就会拥有幸福的教育体验。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