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沙盘游戏应对七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

2017-12-06 08:21:57◎刘
辽宁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沙盘心理健康游戏

◎刘 月

以沙盘游戏应对七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

◎刘 月

逆反心理,是指社会个体由于一定的原因对他人的要求采取截然相反态度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较为强盛,主要表现为言行举止、行为态度等常与家长或者老师“对着来”“顶着干”,并以此彰显自身的“与众不同”。我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七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尤为严重一些。那么,导致七年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些措施对其进行干预更有效呢?

一、七年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好奇心强烈

心理学研究认为,越是明令禁止某一事物,人们对这一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究欲也就越强烈,特别是在不对禁止原因进行详细阐述及说明的情况下。相较于小学阶段,七年级学生有了接触社会上形形色色事物的更多可能,为了防止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会对学生规定各种各样禁止性行为,如不能早恋、不得接触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不得同社会闲散人员交往……教师和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忽略了“七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因素,并没有对这些“禁令”背后的原因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解,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做出违背家长、教师意志的叛逆“尝试”举动。

(二)自我表现意识剧增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视野的开阔,七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剧烈的发展与增长,他们渴望标新立异,试图通过否定教师或者家长的权威彰显自身的独立与“与众不同”。这种“叛逆”行为实质上并不是真正的叛逆,而是青少年学生希望通过一些异乎寻常的行为举动引起他人注意、以此获得自我肯定感、荣誉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初中阶段学生相较于小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无疑使得青少年学生有了更多接受信息、知识的途径与渠道。在此背景下,包括家长和教师在内的成人在青少年主观世界中所占据的权威地位都到了严重的削弱,这也是导致青少年学生逐渐萌发叛逆意识,产生叛逆行为。

二、积极应对,以沙盘游戏干预七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

(一)通过沙盘游戏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倾听其心声

1.沙盘游戏中的象征性对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专属于这个阶段的特点。七年级是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身心特征较之小学阶段有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独立欲望与内心依赖性的矛盾、积极进取与自制力弱的矛盾、成熟发展愿望与身心幼稚的矛盾……而这些突出的矛盾是诱发七年级学生产生逆反行为的重要因素。

七年级学生做沙盘游戏时,无论是个体沙盘还是团体沙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他们在沙盘游戏中的表现来了解他们近期的心理状况,或者学生在做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就会发觉自己心理存在的问题。如果是一般性的心理问题,他们自己就会做出调整而达到自我治愈的效果。如果班主任老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反馈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保密的部分除外,并且需征得学生的同意),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更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沙盘游戏所使用的语言不只是涉及意识领域的,沙盘游戏过程也是与无意识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无奈、困惑、困难和种种不适的地方通过沙具投射到沙盘中,或者将自己之前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问题不自觉地投射在沙盘中,这样沙盘就如同一个“容器”和“显示屏”,用来吸纳问题和反映问题。而在沙盘游戏摆放的过程中,沙具的取舍就是一个自我整合、自我治愈的过程。学生将他们心中的“不适”投射到沙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分析沙具的象征意义来捕获学生的“不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不适”做出反应,这样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整合和个性化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2.沙盘游戏对七年级学生具有潜能开发、提升和心理修复的作用

通过沙盘游戏这个媒介建立学生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将无意识中的不能被具体化的、未知的部分意识化,分析无意识与意识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对其进行调整和化解,使得无意识与意识相统一,这样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一个人的潜力,提高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提升一个人的心理能量,使一个人的心理承载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能使他们成熟发展的愿望与身心幼稚的矛盾得到统一,促使他们在以后即使遇到困境时,也能稳妥地处理而不会手足无措,让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颗包容、稳重的心态,增进和保持心理健康。

3.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消除七年级学生潜在的逆反心理

教师和家长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是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首要前提。建立学生团体沙盘游戏小组、学生与家长的亲子沙盘游戏小组,在团体沙盘游戏中,能够观察和促进小组里每一个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在沙盘游戏中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幅作品,虽然会有不如意和矛盾,但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小组成员的融合性和集体包容度,提高个人融入集体的能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沟通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提高小组或家庭的凝聚力。

(二)以肯定、鼓励、积极关注取代简单、粗暴、冷漠的教育模式,提供给学生自由受保护的空间

1.在沙盘游戏中给予学生陪伴和积极关注

通过陪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辅导中能对学生的心智和潜力等方面进行启发,提高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并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慰藉的作用。沙盘游戏中的陪伴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陪伴多了几分专业性和艺术性。

所谓积极关注,就是咨询师对于来访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向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通俗地说,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无论来访学生的品质、情感怎么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其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学生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得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适用于心理辅导中,同样也适用于沙盘游戏治疗中。尤其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沙盘游戏治疗中更是必需的。人们不管在做什么的过程中都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忽视,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这一点在对七年级学生的沙盘游戏治疗中同样也不例外。

在沙盘游戏治疗中,对学生及其所制作的作品都要寄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关注学生制作沙盘时,与学生产生共情,以肯定、积极关注取代粗暴、冷漠对待,学生在沙盘治疗中获得的陪伴和被关注的体验会帮助其在以后的生活中减少逆反行为,更加乐观、勇敢,也有助于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变得更加积极和得法。

2.在沙盘游戏中感知“感应”的力量“感应”是弗洛伊德“自由联想”以及荣格“积极想象”方法背后的重要机制,是沙盘游戏过程中是重要的工作原理。“感应”中含有“有求必应”“心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所反映的是“移情”“共情”和“共时性”的心理分析效果。在沙盘游戏中通过“感应”可以使沙盘游戏充满游戏的精神和意义,可以获得治愈的力量和治疗的氛围,可以使沙盘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学生在沙盘中感受到“感应”的力量时,逆反的行为被内心升起的爱的力量所包围,学生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认可,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些促进学生的自我治愈和治疗,使“感应”中的“心诚则灵”“有求必应”得到了实现,催生了“感应”的力量转化。无论是家长还是在校教师,都不妨尝试借助“感应”的力量鼓励与赞美孩子。这样的鼓励与赞美正是支撑逆反的七年级学生改过自新、朝着理想方向拼搏与奋斗的动力。

人类在婴儿阶段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依恋”,它也是婴儿与母亲之间建立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心理学家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安全性依恋”“回避性依恋”和“反抗性依恋”。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低层次的需要中也包含了安全性需要,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同样涵盖了对安全性的需要,而追求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是一个人天然的需求。因此,面对七年级学生“潜在”的逆反心理或者“显现”的逆反行为时,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指责,尽量多一些赞美与鼓励,将心理活动摇摆不定的七年级学生引入正确的发展轨道,减少其逆反行为,推动学生朝着积极的发展方向不断努力与进步。

鞍山市第六十三中学)

(责任编辑:史晓红)

猜你喜欢
沙盘心理健康游戏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沙盘游戏
幼儿园(2021年3期)2021-07-28 07:11:24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