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贵伍
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白贵伍
多年来,全国各地的校园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且多种多样,如溺水、踩踏、火灾、交通事故、校园暴力、倒塌伤害,等等。事故的具体原因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说都其共同原因,那就是缺乏安全意识,缺少安全常识。这些事故中,或是因为管理者思想麻痹,造成“出事”;或是因为教师不懂安全管理流程,导致应急不当,处置无措。安全工作往往是会上重要,会后忘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打折”。
一宗宗、一件件血淋淋的事故案例每年都在警示我们,不停地敲响警钟。因此,增强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的“安全第一”思想,不能只停留在会议上,而要渗透到每一位管理者的头脑里,铭刻在心目中。在多年的基层安全工作中,我体会到安全工作首先应做好以下两方面。
“安全也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也是教育质量。”管理者理应自觉地把学校安全列入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创设校园安全文化,营造校园安全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活动,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有效的安全教育,及时的安全警示。特别是抓住典型安全案例,让师生印象深刻。充分认识到事故给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带来的伤痛、损失和影响;特别是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每个教育人明确渎职、失职所应负的法律责任。促使校园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科学。管理者光有安全意识还不够,还应具有安全管理、安全防范、安全救护、应急处置等常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教育和指导学生。
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与安全管理常规,掌握必要的安全管理流程与应急处置流程,从管理角度规范每个教育人的安全行为。
其次,切实开展培训,必要时邀请专业人员举办安全讲座,使每个管理者掌握必要的防范常识、救护常识、自救常识、应急处置常识以及司法救助知识等。
最后,要科学设计,周密安排,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使每个管理者从理论到实践都能提高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管理、应急能力,例如掌握防震、防火、防暴力以及心肺复苏急救等技能,从而形成安全上懂管理、善管理,学应急、会应急的良好局面。
校园安全是我们永恒的课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增强“安全第一”的意识,具备“安全第一”的素质,努力做到严格要求、细致管理、真抓实干、持之以恒、不断创新,让全体师生在平安、快乐的校园里工作、学习和生活。
义县城关满族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