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从我国长远的教育发展角度看,幼儿教育虽说是初始阶段但也是幼儿接受启蒙知识的重要阶段,好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普遍的小学化教育倾向,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随着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顺应大趋势的发展将小学的教学方法、办学理念等应用到幼儿教育当中,从而导致幼儿教育出现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这一倾向的出现直接违背了幼儿发展阶段性的规律,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阻碍幼儿的自由发展。
因此,关注和探究幼儿教育倾向化的表现、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张小敏在《时代教育》2016年第24期上谈到:
办学理念扭曲。在思想方面上的错误认识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幼儿园的办学思想存在扭曲化的现象,幼儿园过分看重家长以及社会的评价,以外界评价为依据来制定教育管理的体系、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发育规律,部分学校以每年帮助幼儿掌握的知识点数量、难度为亮点扩大招生规模;第二,家长存在拔苗助长的教育理念,要求孩子从小就掌握许多文化知识,热衷于教孩子背诗词、认字,并且以词汇多少和难度来评价孩子的文化素质。
学习任务过重。部分家长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也倾向于将高年级的知识下放,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尽可能多地掌握小学知识,同时社会当中的各种辅导机构也在积极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推出了“幼升小”的培训班模式。与此同时,每年的幼儿教材难度也在加大,除了背诵各种长短单词之外,还要求学生了解各种生僻字,这表现出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
教学欠缺体系。在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安排设置方面,幼儿教师授课节奏比较快,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比较满,忽略了儿童在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一些偏远地区,许多幼儿教师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培训,很多教师没有专业的教师资格,同时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选择将小学和幼儿的教育工作合并在一起,同时进行。还有部分地区因为幼儿园办学规模大,每个班级人数较多,无法通过游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毕春丽在《新课程》2016年第11期上旬刊上谈到:
忽视智力教育。为了迎合如今的教育发展趋势,很多幼儿机构为了追求所谓的幼儿学习效率,将小学的课本融入幼儿教育的课程中,比如,在教育幼儿学习汉字时,幼儿教师会多方面要求幼儿对汉字的字义、组词、读音和笔顺等进行掌握,甚至有些教师还要求幼儿对汉字进行造句,很明显看出,这样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启蒙教育的宗旨和要求。
忽视自主学习。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授予幼儿知识,更多地使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而非活动或者游戏的形式。而且很多的幼儿园教师在课后会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使幼儿被迫处在一种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枯燥的灌输会使得幼儿失去学习积极性,阻碍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更多地注重评价结果。现在幼儿教育的评价结果更多的是观察幼儿掌握的知识,却忽略了重要的过程评价,教师如果只注重结果,忽视了幼儿在学生过程中自主能力的培养,这会直接影响幼儿阶段性的发展规律。
赵书燕在《山海经(故事)》2016年第1期上谈到:
现阶段的幼儿教学观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教学进程太过“小学化”,对于3至5岁的儿童会造成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消极、恐惧的情绪;其次,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观念只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忽略了学生德、智、体、美以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学目标;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知识认知、内化缺乏必要的重视,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张小敏在《时代教育》2016年第24期上谈到:
幼儿教育竞争压力大。近几年来,我国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同时办学主体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在1989年国家针对幼儿园办学工作出台的文件当中,指出了我国公民个人具备办学资格,因此当下私人幼儿园成为了幼儿园办学的模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许多家庭儿童入园压力。以吉林地区为例,社会办学的比重占据了70%。在这些私人幼儿园当中,不排除有未注册的个体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缺少健全的管理规范,很多教学设备比较简陋,缺乏有力的教师团队,影响了教学效率,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
家长望子成龙愿望强烈。幼儿园教育为家庭教育分担了许多压力,因此家长对幼儿园的需求也影响着幼儿园运转的模式。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层次的追求越来越高,更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在幼儿时期得到的教育,但是他们对幼儿教育还存在许多误区。很多家长认为幼儿时期孩子认识的字越多、会算得题目越多就是越优秀的。此外,很多家长也对孩子抱有许多幻想,希望他长大成为书法家、画家等。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这样的心理,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要求孩子学习很多特长技能,这也是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
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面向的是全国幼儿群体,入园并不需要经历选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能否顺利上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完全需要依靠知识来进行评价。许多小学、中学都片面地追求学校每年的升学率,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这种倾向仍然没有衰退,甚至开始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幼儿园成为了小学的预备教育阶段,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幼儿教育会出现小学化的现象。
毕春丽在《新课程》2016年第11期上旬刊上谈到:
教育体制不完善。现阶段对幼儿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使幼儿应对小学学习内容时更加得心应手,忽略了幼儿的多方面发展,而且很多小学学校为了收取优秀的生源,通过安排升学考试来进行分班,这就使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为一种必然。
幼儿园市场竞争加剧。现阶段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断改变,幼儿园之间的生源竞争也越发激烈,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更多的幼儿园已经将小学课程作为一项幼儿教学的必学内容,这就使得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加重。
沈玲在《新课程》2016年第12期上旬刊上谈到:
过渡衔接的问题。大班下学期是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时期,一般在这个时候,教师都会让学生开始接触小学的教育内容,以便于使他们尽快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但是教师循环交叉式的带班模式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周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是运用完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后,再去带中班或小班,教学方法一时之间也难以转换。导致整个幼儿教育带上了小学化气息。
家长攀比的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将飞黄腾达的心愿寄托于孩子身上,同时一些家长的虚荣心作祟,通过攀比孩子使自己脸上有光,殊不知正是这种心理加重了孩子负担,无法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风气。“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看似感人,却扼杀了许多幼儿的童年乐趣。事实上,每个孩子在各个时期的成长方式都不尽相同,太早让他们接受不适合他们的东西,是违背成长规律的,只会事倍功半。
张小敏在《时代教育》2016年第24期上谈到:
加强科学教育观念的宣传。通过对科学教育观念的宣传,引导家长和学校主动摒弃“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同时也降低他们之间互相比拼孩子成绩的意识,呼吁家长可以更多地关心孩子在每个阶段心理发育的健康程度,以孩子长远发展为目标做出合理规划。幼儿园应当以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作为办学的初衷,不应当将家长的个人需求作为办学的导向,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当尊重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
尊重幼儿成长规律。幼儿教育既是对孩子的重要启蒙,丰富孩子儿童时期的生活,同时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科学、适当,同时要做好幼儿与小学的衔接。现在所提倡的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口号,并不是指幼儿教育工作不关乎小学,不需要考虑到两者衔接的问题,而是强调幼儿教育不可过分小学化,要更多关注到孩子在幼儿阶段的特殊性,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当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才可以保证孩子的全方面发展。比如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可以编排各种游戏来激发学生对某项学科的兴趣,同时培养孩子相互合作的能力,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
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政府长久以来对幼儿教育监管力度的不足,也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管理者应当明确自己的监管职责,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力度。详细地说,不同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制定文件,规定教学时间、方式、内容、班次等,严格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保证孩子在园期间有足够的时间活动和游戏,禁止家长、幼儿园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
毕春丽在《新课程》2016年第11期上旬刊上谈到:
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新思想。在进行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地将幼儿教育的新式思想贯彻落实下去,做到去糟取精,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思想,积极探索幼儿发展模式,通过新的途径形成系统的教育方法,加强对幼儿三观的方向指导,从而达到系统地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目的。
建设专业幼儿教师队伍。现阶段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对建设起专业幼儿教师队伍进行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引,并且可以通过定期地考核和培训的方式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幼儿的成长规律,从而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完善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虽说幼儿教育对小学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但是为了迎合教育模式大的发展趋势,还要做好幼儿和小学内容的衔接工作,但是这不意味着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枯燥的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不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在进行幼小教育内容的衔接时,可以更多地注重幼儿本身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恰当的、科学的方式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活动和课堂游戏的方法提高幼儿对教育内容的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政府做好监督工作。政府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中作为重要的环节也要充分发挥作用,明确职责所在,严格管理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并可通过培训等手段去逐步完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逐步更新旧的教育模式,为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模式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幼儿教育体系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普遍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为了阻止该教育模式的继续传递,必须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政府部门要加强幼儿师资力量的建设,幼儿教师要通过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途径去改变和更新知识传授方式,全面且系统地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准,从而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趋势。
赵书燕在《山海经(故事)》2016年第1期上谈到:
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行动和实践强有力的保障。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在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包括他们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智力发展的差异、个体兴趣爱好的差异以及对学习本身的厌恶或喜爱差异等方面,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分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改变小学化教学模式,区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合理的教学模式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它是课堂效率和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幼儿教师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教学模式应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使得教师的教学符合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应该灵活、多变,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其可以跟随教师的逻辑思维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思考,从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学习。在这样宽松而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发现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转变注重成绩的模式,关注儿童学习的真实感受。在当前的幼儿学习教育中,大部分的教师也过于注重儿童的学习成绩,注重对他们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新课程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长此以往,幼儿的学习动机就会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将学生的真实感受看成教育教学中的根本,将他们的学习成绩作为次要的评价标准,从而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轻松而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在学习中能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为幼儿多个方面的发展提供契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与幼儿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使教学的环节能够更好地贴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其在主动积极的心态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
沈玲在《新课程》2016年第12期上旬刊上谈到:
提高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虽然学生是一切教学阶段的不变主体,但是教师是引导学生的指南针,尤其是幼儿时期接触的启蒙教师,会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提高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对于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园在选择职工时,要注意进行仔细筛选,选拔高素质人才,并且在入岗后,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培训,邀请专业人员在校内开展讲座,现场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不断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在幼儿的成长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刻的,而家长的思想意识也是长期以来推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力量。因此,教师应该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家长们保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发展他们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应该给予孩子基本的尊重,使家长明白揠苗助长的危害。同时教给家长寓教于乐的方法,让他们运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这样既给孩子增添乐趣,又不会使家长觉得耽误学习时间。例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手工模型、一起玩魔方或七巧板等。
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前面我们提到,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动,沉闷的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过早地让幼儿接触超出承受范围的知识,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因此,适当地改变教育方法,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幼儿时期的教育,与其注重对其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训练,不如转化为对其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实际上就是在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特定的成长期享受到相对应的乐趣,能按照自然规律来成长与发展,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因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加之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根深蒂固,治理之路漫长,治理工作困难重重。所以,为了让幼儿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我们也要齐心协力、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