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书娥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秦书娥
在国外,大多数从国内去的华人学生,理工科方面成绩优异是被公认的。毕业走出校门后,他们凭借名牌大学的教育背景和在校的优秀学习成绩,多数人迈进了知名的研究机构或高等学府。但在之后的科研领域研究过程中出成绩的,或者说,在其所学专业上有所发明创造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甚至可以说,存在着弊端。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给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攻坚克难的课题:拿出新方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
(一)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教”占据主导地位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上主动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听。教师在舞台(讲台)上演“独角戏”,学生在台下看戏。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灌”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这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这种以“教”占据主导地位的课堂,完全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扼杀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智慧。培养出的学生即便是“尖子生”,也是高分低能。有些学生甚至被培养成了“轻度脑血栓患者”,离开教师这一“拐棍”就瘫在地上,根本无法独立行走。其根源来自于应试教育,这时的教师只关注“升学率”,对待学生表现在只关心他们的考试分数。在传统的基础教育过程中,有的地方“优秀教师”的评判的标准是每次考试过后,谁押题多,谁押题准,谁就是教得好的“优秀教师”。而学生呢,教师教过的不一定会(理解、掌握),教师没教过的,那就更不会了,“尖子生”也不例外。
(二)教师未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未全员参与
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全部学生沟通和互动。检验其教学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只能用极少的时间,根据本课所讲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靠提问“尖子生”对问题的回答来证明。“尖子生”若回答正确,说明达标,若回答错误,即未达标。有时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观察占不到10%的“尖子生”的面目表情,就知道其教学的有效达标程度。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面向极少数“尖子生”的教学,放弃的是大多数学生。这显然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中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由于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关注的是极少数“尖子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反正老师也不重视我,我也学不会,在学习上逐渐地被落下,跟不上了,变成了“差生”。更有甚者,个别“差生”在大家歧视的目光中产生逆反心理,变成了“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影响课堂纪律,扰乱教学秩序。由此可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学生学习未全员参与,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
(三)家庭作业多,学生负担重,学习效率低下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教育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认为,考试若想考出好成绩,就必须多做题,学生以前见过的题型,在考场上见到才不会慌张。于是大量地留家庭作业,实施“题海”战术。但这种以“大量的课外学习时间”来换取“考卷上分数”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督促者、纠错者、指导者、参与者、评估者。
组织者负责组织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利用其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者负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偏离“课标”“学习目标”和教材。
督促者负责在学习过程中,督促那些自觉性、自律性不高,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学生和“有问题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纠错者负责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对学生自身的能力、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指导者负责启发、指导学生,同时,指导学生延伸、拓展知识,以至于最后达到升华。
参与者是指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评估者负责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是否达成“课标”“学习目标”的要求。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从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和学生的职责可以看出,在课堂上,“主角”应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因此,教师不应该整堂课地“霸占”课堂,而应放手,把学习“权力”交给学生,把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课前备课要比“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前备课复杂得多。“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前备课,由于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因此,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准备什么就讲什么。而在“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相转换了,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主角”。因此,教师无法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何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准备充分,预先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弄懂所教的学科的“课标”要求。其次,要充分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再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确立预先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这样有“备”而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改革传统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认真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我认为: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应分四个阶段进行。即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阶段,学生的互相协作学习阶段,教师纠错、指导、拔高、总结阶段和学生学习成效评估阶段。这四个阶段没有“泾渭分明”划分界限,而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引导学生自己掌控每个学习阶段的时间,做到自然平滑地过渡。
(一)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阶段
在本阶段,教师应组织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独立研习、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做到:不到“山穷水尽”,绝不求助于人。这样,每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悟性不同、思维的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甚至可以说“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但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找出答案,而且,这就迫使学生去开动脑筋、主动学习。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时个别学生会问老师问题,或向同桌同学问问题,教师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去独立自主地解决,决不可告之答案,同时,学生之间也不准讨论。
这一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那些在学习上自觉性、自律性不高的学生,甚至那些“有问题的学生”,督促他们参与到该阶段的学习中来。因为,改革传统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自始自终是全员参与的。
(二)学生互相协作学习阶段
此阶段,为了便于课堂管理,分成学习小组: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成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中,学习成绩高、中、低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均衡。
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能提出问题,教师请他们将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有序地“抛”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按先后顺序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最终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还有一些问题经过小组的互相协作,仍然解决不了的,留给下一个学习阶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在这一阶段有95%左右的问题,几乎覆盖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留的家庭作业。学生自己能够通过互相协作学习,找出正确答案,在课堂上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此学习阶段,仍然要走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去思索,同样或类似的问题,你提出了吗?你提出的问题正确吗?别人为何能提出正确问题?你对问题的回答正确吗?别人为何回答正确?而你为何没想到?你和别人存在差距吗?你比别人差在何处?只要承认比别人“差”或存在着“差距”,这“差”和“差距”,就是努力学习的方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已找出的正确答案是否是最佳的,是否是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
教师在各学习小组巡视时,应收集学生提出问题方面的信息,可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为:有效问题和无效问题,有效问题是不偏离“课标”“学习目标”和教材的问题,否则为无效问题。按性质又可分为: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共性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提出的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否则为个性问题,本阶段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凭学生的认知能力未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已解决的问题又可分为:正确问题和错误问题。有时,还有学生未发现的隐性问题,即“课标”“学习目标”和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发现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这一阶段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职场,走向成功是大有益处的。
(三)教师纠错、指导、拔高、总结阶段
本阶段教师重点应做到指导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
纠错,即纠正错误问题,虽然学生在学习中提出了错误的问题,说明学生也去思考了,因此,教师要做到善意指正。使学生认识到为何出现如此错误,如再遇到相似的问题,如何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
指导,即指导学生对未解决的问题中的有效的、共性的问题和隐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学生经过前两个学习阶段认真、深入思考后,对未解决的问题,其难点所在都有了深刻了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这时,教师应走上讲台,利用“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进入“柳暗花明”阶段,经过教师的讲解、点拨,学生“一点就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体会是:“启发式”教学是在学生深入思考后进行的。在学生没有深入思考的前提下,“启发式”教学是毫无意义的。对于隐性问题,教师“抛出”后,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师生共同解决。
拔高,教师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通过本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你能运用本堂课学到的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吗?甚至,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吗?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到延伸、拓展。
总结,对于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踊跃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对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步调一致,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小组给予团体表扬。
(四)学生学习成效评估阶段
在本阶段,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即对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多少,是否达到“课标”要求、教材要求及学习目标要求,能否运用其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解决新问题,一句话:学生学会了吗,学会了多少?因此,应在课堂结束前“趁热打铁”进行。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根据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可以采用口答方式也可采用笔答方式。此阶段教师一定要严格掌控,类似于“闭卷考试”那样严肃、认真,看学生的回答结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至少70%学生的回答结果正确为合格,高于90%学生回答结果正确为达标。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不是“彻底砸烂旧世界”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的改革,这就需要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在“课改”的实践中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去伪存真,与时俱进,使其逐步完善。
(作者单位:大石桥市钢都街道二中小学部)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