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汉宁
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根基建设*
尹汉宁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依托三大作风,有利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根基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因此,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要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关键在于立足时代,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针对性。
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7日),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125/c1003-29047345.html.
习近平总书记还讲了倡导和弘扬,总共是六句话二十四个字: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这是从价值观层面讲的。他也讲了抵制和反对,是四句话十二个字,即: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这是从政治伦理层面讲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我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涉及思想和价值观层面的文化、制度规矩层面的文化、道德伦理层面的文化、组织运行和个体行为层面的文化。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联系实际贯彻落实。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要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无论是继承也好,创新也好,关键还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现在,确实需要修复政治生态,把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大恢复和发扬起来。”*《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0月29日),http://politics.gmw.cn/2017-01/20/content_23531785.htm.
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涉及政治文化的很多方面,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基。
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提出并系统阐述的。毛泽东同志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页。他还分别就三大作风进行了深刻阐述,在深刻阐述自我批评作风时,两次谈到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们党历次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都与发扬党的三大作风相联系,几乎都是围绕“两个路线”,即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防止“两个脱离”,即防止脱离实际、防止脱离群众;开展“两个批评”,即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展开的。毛泽东同志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从延安整风开始,全党集中教育活动总共开展了18次,革命战争年代2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共是7次,改革开放以来总共是9次。所以,党的三大作风,不仅是我们要继续发扬的作风传统,也是需要发扬的政治思想传统,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应该是需要发扬的党内政治文化传统。由此看来,依托三大作风,有利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根基建设。
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涉及四个方面的文化追求。
一是历史使命感的文化追求。因为用来联系实际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先进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追求。这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魂、之本。“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加上对外开放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背景,封建腐朽的文化,资产阶级利己的个人主义文化,交换原则对政治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都有可能侵蚀到党的肌体,影响到党员干部队伍。共产党人必须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补精神之钙、培思想之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信仰的力量支撑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是科学精神的文化追求。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是用科学的态度而不是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穷理尽性。毛泽东在论述理论联系实际作风时,强调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斗争,在延安整风前夕还指出,主观主义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表现。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
三是发展拓新的文化追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本士化。实践的不断创新推动理论的不断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四是务实重行的文化追求。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理论所联系的实际,是实际中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花拳绣腿、掩盖问题、遇到问题绕道走的消极思想文化,是不相容的。
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涉及五个方面的文化追求。
一是以人心为中心的文化追求。人心向背是政治合法性的根本标准。合道德性、合公众利益性比合程序性更重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是民本主义的文化追求。人民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正确对待群众,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问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三是“载舟覆舟”的文化追求。人民是力量之源、生命之源。脱离群众具有生死存亡的危险。
四是善政善治的文化追求。在古代政治文化中,“止于至善”,是修己安人的理想追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善政善治的重要途径。
五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化追求。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这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取向。
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历史方位,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当前脱离群众的现实危险。
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艰苦环境,面对生死考验,党必须和群众在一起。离开了群众,党就无法开展工作,不仅没有力量,连生存也有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工作方式和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客观上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一起。也有脱离群众的现象,但脱离群众的危险没有现在这么大。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脱离群众的现实危险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社会组织和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就业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和信息采集更加便捷,长期执政有可能出现与群众感情的疏离,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加大了,这些因素说明,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大了。在执政的环境中,脱离群众同样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继承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涉及四个方面的文化追求。
一是组织至上的文化追求。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组织要求,也在组织活动和组织生活中实现;要下决心解决当下批评与自我批评不真实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现在的批评确实是开展了,但不真实,自我批评是真实的。在我看来,自我批评也有不真实的问题。
二是自省自律的文化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修齐治平”,修身是前提和基础。
三是理性原则的文化追求。真实地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坚持原则的表现。与人为善地开展相互之间的批评,达到了既原则又理性的境界。
四是“君子和而不流”的文化追求。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常化,有利于破除人身依附关系、圈子文化、庸俗的拉拉扯扯、吹吹拍拍。
毛泽东同志在阐述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时,用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成语,讲了必要性,并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他特别强调了“不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共产党人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从面对先烈我们还有什么不能牺牲和抛弃的高度,不容置疑地强调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极端重要性。他还总结了延安整风的经验,就是“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论断,仍然感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感到亲切、温暖和有力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以继承和发扬三大作风为抓手,在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根基上下工夫,有利于培育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有利于建设政党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这使我想到邓小平同志1979年、1980年以及1992年三次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谈话和讲话。
1979年9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同胡耀邦等同志就修改叶剑英同志的国庆讲话稿谈话时说:对青年人要教育,“要他们尊重集中,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先公后私,并且在全国人民中逐步恢复和发扬我们曾经有过的好的道德风尚”。*转引自 李长福主编:《邓小平理论辞典》,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456页。
在1980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4页。
1992年1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途中说:“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他们。”*《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页。
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和讲话,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带动全社会从思想上精神上获得提升,为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做出贡献。
Carry forward the Party’s Three Important Styles of Work and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within the Party
YinHanning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of Hubei Province,Wuhan,China)
It is a glorious tradition and fine work style of our party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forge close link with the masses,and practise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These three important styles of work enrich the foundation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ulture.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s the ideological base of the founda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within the Party. Forging close link with the masses i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foundation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within the Party. Practising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is the vitality source of the foundation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within the Party. Therefore,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political culture foundation,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carry forward the party’s fine tradition and styles,but also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of fresh content. The key is to adhere to the problem orientation and focus on targeted issues. Keywords:Three Important Styles of Work;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Forge Close Link with the Masses;Practise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Foundation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within the Party
10.19468/j.cnki.2096-1987.2017.03.001
尹汉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本文根据尹汉宁2017年4月13日在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并经作者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