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并举建设党内政治生态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视角

2017-03-11 10:08孔金平
理论探讨 2017年5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权力政治

孔金平,刘 彤

(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

“破”“立”并举建设党内政治生态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视角

孔金平,刘 彤

(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现阶段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和要求。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政治生态建设的优良经验,不但成为党自我约束的旗帜,而且对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可否认的是,党内仍然存在的乱作为、不作为、逆淘汰现象等不良风气,正在一步步侵蚀着党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物质堡垒和信念支撑。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过程中,要保持外在约束和内在激励的双管齐下,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刚柔并济,同时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形成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政治氛围。

党内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思想建党;表率作用

现如今,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大关键词,“从严”二字也已成为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新趋势。其基本要求是在管党治党过程中做到内容无死角、主体全覆盖和劲头不松懈,营造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可见,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和要求,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仅要实现自然生态上的山清水秀,更要实现政治生态上的山清水秀。如何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政治生活中的海晏河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是现今社会发展给予共产党的机遇与挑战。

一、建设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建设党内政治生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条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和实现路径。建设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相互包含、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国家的宏观政党治理。

(一)从内容上看,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相互包含

“政治生态”一词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时首次提出,并在此后的众多场合提及和阐述,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关键词之一。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从“巫魅”(人类敬畏自然)、“祛魅”(人类征服自然)到“复魅”(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的转型过程,是“人类中心主义”逐渐生态化的一种政治哲学反思。因此,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1]。其内涵主要表现为政党思维模式、活动原则、运行规范、法律法规等政党体系各要素所形成的“内生态”和政党体系与政府、社会、其他政党等所形成的“外生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和相互平衡,并以政党体系“祛魅”为目标,逐步实现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状态。

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全”“严”“治”。“全”的基本要求是内容无死角和主体全覆盖。内容无死角即全面覆盖政党体系内部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各部分、各环节和各要素,确保各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配合。主体全覆盖即自上而下地包含中央、地方、基层各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不留空白,人人平等。“严”的基本要求是劲头不松懈。具体来说就是党政法规要严谨、组织纪律要严明、治理措施要严厉、措施执行要严格、政党的价值追求要严肃(坚持民主集中制)。“治”的基本要求是治理讲深度。在政党治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党内组织纪律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更要集中精力搞好党内作风建设这一关键因素,并以党内先进文化为先导,有效整合治理措施,促进各部分、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统一。

综上所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都是以中央、地方、基层各党政机关为治理主体,以全体党员干部为治理对象,以促进政党体系各部分、各环节和各要素之间的彼此联动和整体发展为核心,以大力惩治党内突出问题为手段,以促进政治生态化,形成和谐、正能量、引导性强的政党文化为目的的政治发展状态和政党治理体系。

(二)从功能上看,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相互促进

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和基础,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现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全党内形成严于律己、实干为民的思想意识和良好风气,党内一度盛行的潜规则、贪腐、特权主义等便没有得以存在的土壤和市场,屡禁不止的歪风邪气得以改善,困难重重的政策实施得以执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阻力得以减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得以提升,党的领导执政地位得以巩固。这与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相一致,并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同时,全面从严治党是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措施。能否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关键在于党是否能正视党内不良风气,是否敢于全面、严格地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力推进,使党内政治生态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党的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在治党管党过程中所形成的预防和震慑作用。从党的作风建设来讲,党中央颁布实施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特权主义、私人化倾向,逆淘汰等损害公民利益的不良现象。从反腐倡廉建设来讲,党中央坚持以高压态势和零容忍度治理腐败现象,上不封顶,凡腐必反。在遏制党员干部滥用私权、以权谋私、买官跑官等腐化行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从预防和震慑作用来讲,在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的每一项整治措施,都具有强有力的震慑力和警示作用。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每一次激浊扬清,也都是对党员干部的心灵洗涤。全面、严格地管党治党过程,也正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过程。

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优良经验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领导全国人民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重新屹立在世界之林中,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信念和铁的纪律性,以及具有强大表率作用的领导者。

(一)严明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

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纪律可以分为自觉的纪律性和铁的纪律性。

1.自觉的纪律性源于共产党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每一位共产党人对于党组织所保持的真诚信服的观念与坚决拥护的态度,是提升党的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政治生态的精神氛围。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延安时期,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每位共产党人刻骨铭心的信念和追求,每位共产党人都有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心和勇气。那时的延安到处充满了为人民服务、为革命献身、为理想奋斗的热情,不断有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奔赴延安抗日救国。在党中央精心培育和大力倡导下,陕甘宁边区形成了大公无私、克己奉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干革命,党内朝气蓬勃,社会风清气正,为良好政治生态的培育和形成提供了环境条件。毛主席还盛赞延安十个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2]

2.铁的纪律性带有强制性,核心是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指体现党的性质的党内各种原则、规章、条件和决定的总和,是党内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提升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是政治生态的制度约束。共产党自诞生起就遵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建立起严明的党内纪律和规章制度,督促每一位共产党人做合格的革命者。

1927年,毛泽东首次确定的入党誓词中就包含“服从纪律”,这一要求一直保留至今。井冈山时期创设的关于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充分表明,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3]。

1948年11月,在国共战略决战的关键时期,解放军已从120万人猛增到400万人,解放区也迅速扩展到长江以北的大半个中国。正是在红色政权即将迎来胜利曙光的时候,毛主席提出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言论,反复强调纪律性的重要性,并建立健全了定期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党委制等。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新中国即将成立,毛泽东依然把这次转移比作“进京赶考”,警示和鞭策全党保持清醒,避免滋生骄傲情绪,更好地应对“成功—骄傲—腐化—失败”的历史周期率。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成立各级纪律检查机构,以高标准严要求整党治党,积累了执政初期丰富的政治经验。虽然中途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曲折,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总体而言,共产党依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和优势,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领导者的表率言行是党的标准尺

党的领导者立于众人之上,接受众人的监督。能否树立起以身作则的形象和典范,对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具有决定性作用。正如《论语》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宣传心理学定律指出:“当个体感知别人行为时,便产生实现同一行为的愿望,随之而来的便是模仿的趋向。”良好的领导风范在无形之中带动了共产党人的学习,鼓舞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心。马克思主义在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并没有否认杰出人物的领导作用。领导者的威信可以转化为无言的召唤和无声的命令,是人民群众对其发自肺腑的信赖和尊重。

人们常说,亲情是一道越不过去的坎。然而,共产党的领导者却能够以自身强大的智慧和毅力,在亲情面前大公无私,成为共产党廉洁的典范。

毛主席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群众的开国领袖,每天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却依然艰苦朴素,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从不搞特殊化。一身衣服、一双鞋子、一床被子,直到完全褪色,满是补丁也不肯扔。毅然同意毛岸英申请参加抗美援朝的请求,并为毛岸英做出的决定感到骄傲。更重要的是,毛主席坚持让毛岸英以普通志愿军的身份参战,毛岸英在朝鲜前线英勇牺牲后与无数志愿军烈士一同葬于朝鲜,深刻体现了毛主席不搞特殊化的高尚品格和超过常人的胸怀。

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周恩来有十条家规: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买饭菜,有工作的自费,没有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看电影(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准请客送礼;不准动用公家的车子;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4]。总理的严于律己起到了强有力的领导带头作用,为全党树立起艰苦奋斗的典范。

在严明的纪律和领导者的表率言行之中,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只有保持政治生态大气环境的优良,才能合理顺应政治规律的季节变化,才能正确应对社会矛盾的雨雪冰雹,才能制造出源源不断的共产党优良氧气。

三、“破”——打破党内政治生态的不良风气

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品格是针对绝大多数共产党员而言的,总会存在一小部分党员干部过于渴望享受“特权”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最终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伴随着当前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党内政治生活中自由主义、投机主义有所抬头,存在随意化、私人化等不良倾向,严重损害了党的工作质量,破坏了党的形象和荣誉,给党的自身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破”是“立”的前提条件,为“立”的良好推进扫除障碍和困扰。因此,要敢于正视和揭露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问题,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奠定良好基础。

(一)惩治“乱作为”

权力是把“双刃剑”。这里讲的“权力”主要是公共权力中的政治权力。权力自身具有的权威性、支配性和强制性,使得权力能够在法律认可、利益分配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上占据优势地位;同时,权力自身还具有扩张性和排他性,使得权力能够自我膨胀,并排斥其他权力的介入。权力自我扩张和膨胀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5]。权力成为滋生腐败的根本因素。

当前,“三公”消费、“四风”现象、过分福利、任人唯亲、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级官员之中,加上各级党政机关的臃肿严重加大了管理难度,权力成为官员“乱作为”、以权谋私的工具。“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6]。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还在日积月累中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侵蚀。权力“私人化”是“中国式权力异化”的一大表现形式,是党和国家的“毒瘤”。毛主席在与黄炎培谈话时曾说过,我党已经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支配的新路,这条路便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由于目前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公共权力的实际绩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依然有显著的差距。

特权主义者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公共权力与社会地位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享有特殊的权力和优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的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官本位”“圈子文化”意识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官员就该享有特权是普通人民群众都默认的共识。而目前,相关制度的不规范、不具体,甚至制度空白,使得官员得不到及时充分的约束;特权的“隐蔽性”以及“熟人社会”的影响,使得“上级监督较远,同级监督较弱,下级监督较难”的现象依然存在;惩处力度不够让特权游离于法度之外,使得搞特权的人“得”远远大于“失”等,都容易滋生官员的侥幸心理[7]。法国著名法学家西耶斯认为,特权者从获得权力开始,祖国的概念就变成了特权者自己的社会圈,他们丝毫不关心国家利益,最终走向了堕落。这种贪得无厌的统治欲望是一种真正的反社会病。

(二)铲除“不作为”

在高压反腐的态势下,“为官不廉”“乱作为”的特权主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具有相对隐蔽性和顽固性的“为官不为,廉而不勤”现象呈现出扩大化、加剧化和普遍化的特征。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的懒散庸行为具有某种程度的“政治化学反应性”,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繁重、反腐倡廉进行到逆水行舟的关键时期,为官不为问题愈加凸显,表现为重复再生、长久持续的发展趋势。不少领导干部工作态度消极,以不作为和少作为为工作宗旨,力求在高压反腐态势中明哲保身。

不作为一词广泛应用于法学领域,以法定责任和法定义务为基点。而政治领域中的不作为,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点,对应着政治义务—责任、法律义务—责任、伦理义务—责任等多重关系范式,内含着“权力—义务—应为—不为”的政治逻辑,主要表现形式有完全不履行、选择性履行、不完全履行、不能履行责任与义务等。不作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的消极性、动机的私利性、行为的保守性、策略的权益性和评价的模糊性等五个方面[8]。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构致力于“转职能”工作,将有限的资源转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治理领导干部的“乱作为”,而在领导干部的“不作为”问题上,纪检监察机构只是承担部分配合责任。因此,治理不作为问题应由各级党政机关的行政负责人作为总领导人,各级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具体执行监督、发现和处理职责。在现实工作中,责任主体的不明确致使为官不为的治理措施落空。同时,下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强大的监督作用与投诉无门形成的治理“短板”促使了“为官不为”现象不断扩大。除了纪检问责、领导斥责和舆论监督等外部约束手段实施不力以外,物质激励机制的失效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滞后性也使内部约束机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拒绝“逆淘汰”

社会的发展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淘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优胜劣汰”。从政治层面上讲,在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和法制环境中,应该是按照这样的规则来运行:好的淘汰坏的,优质的淘汰劣质的,忠诚的淘汰投机的,有能力的淘汰靠关系的,清廉的淘汰腐败的……然而,由于政策和规则遭到人为破坏,导致结果被颠倒过来,这就是“逆淘汰”。也就是说,那些品行端正、扎实能干、廉洁奉公的人遭到排挤、压制甚至被最先淘汰出局,而一些能力和道德境界低下的庸人甚至坏人反而因为善于投机钻营和趋炎附势,而成为党内竞争的胜利者顽强地生存下来[9]。党内“逆淘汰”不但驱逐了部分两袖清风、求真务实的干部,而且正迫使更多的干部违背自己的政治原则,走向违法乱纪的道路,成为贪污腐败的诱导因素。

党内“逆淘汰”主要表现在晋升逆淘汰和政绩逆淘汰。党内任职的官员,不在乎职称的高低,尽可能地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和收受贿赂,并将聚敛的大量灰色收入用于跑官买官,从而实现晋升的目的,而正式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不过是走过场。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中,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官员反倒没有立足之地,而积极的“活动者”则可以平步青云。如果对一位官员的政绩进行评价,往往也会出现“逆淘汰”的局面。越是缺乏政治信仰,无视政治纪律的官员,越是打造“典型”,拉帮结派,把自己包装成清正廉洁,与时俱进的模范、光明磊落的实干者反倒逊色许多。

和经济学原理不同,在一个健康洁净的政治生态中,并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党内“逆淘汰”实质上是“潜规则”盛行的必然结果。而“潜规则”之所以会明目张胆地存在,是因为投机分子钻了法律和制度的空子。“明规则”在各个具体实施细节上的不充分、不健全,使得明文规定只是虚于形式。所谓的“伯乐相马”规则,实际上是干部利用权力中饱私囊的掩盖。官员“带病提升”的大量存在也暴露出干部任职方面存在严重的监督不足。

四、“立”——建立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在作风建设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中,在“破”能够作为“立”的前提而顺利展开的同时,“立”作为“破”的最终目的和追求也应该加快前进的步伐。政治生态作为精神境界、意识形态形式的存在,很容易陷入不易发现、不被重视、不好解决的怪圈儿中。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过程中,要保持外在约束和内在激励的双管齐下,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刚柔并济。一方面建立健全权力责任制度和权力监督制度;另一方面,构建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机制。此外,还应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形成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政治氛围。

(一)健全完善的治党管党制度

“党强调制度反腐,用制度维系良好的政治生态”[10]。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强制性、联系性、稳定性和导向性特点,使治党管党制度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中起到了核心的支配作用。它不仅能够确保各项措施有章可循、并产生法定效力,还能够铲除政党体系中一切消极因素产生的土壤[11]。治党管党制度的健全应主要从责任约束和权力监督两方面着手。

1.健全党的权力责任制度。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是保证权力得到正确适用和发挥应有效力的基本前提,在获得一项权力的同时,责任和义务也会同时产生。权力自由而不受约束,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党内普遍存在的“一言堂式”的独断专行、“连锁式”腐败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四风”问题等都是权力与责任不平衡产生的恶果。实施严格的权力责任制度是实现权责统一的重大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迫使党员干部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及时履行责任义务。

第一,进一步加强权力责任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权责的范围和界限,细化权力的使用类型,尽可能地使党员干部在办理大小事务时都能找到法定依据。目前,党员干部的工作依据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由于党政国情的不断变化,权力责任制度需要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有机调整。为此,要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尊重基层创造,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12]。第二,狠抓责任落实。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干部在办理工作期间出现问题,不受该领导干部是否还处于工作岗位(比如离职、退休等)的影响,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行政执法中任何违规违法、规避变通的行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严厉追究。同时,健全纪检监察、考核评估机制,充分利用明察暗访、述廉评议等手段,有效督促制度的刚性执行[13]。

2.党的权力监督制度。权力的异化,使原本由人民赋予给领导干部的权力反过来支配和限制人民群众,用极小部分官员的“享乐”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便利以及精神上的追求。缺乏有效的监督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进而滋生腐败,破坏政治生态环境,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建立完备的权力监督制度需要各基层、各领域的共同努力。

从主体上来说,权力监督分为内部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内部监督是指政府机关对其所属的职能部门和隶属机构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审计,同时也包括同级政府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和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等。内部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监督成本和监督难度,并极大地促进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厚植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法律监督是指通过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法律规章制度,制约和警示党员干部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对于违法乱纪者严惩不贷。民主监督主要指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及时举报和投诉,是对徇私舞弊现象的直接对抗。舆论监督是通过社会舆论及时性、现实性和导向性的特点,尽可能地对党内存在的问题“抓早抓小”,形成关于党员干部的预警机制,在无形压力之中驱使党员干部为获得良好的声誉而严格自律。

(二)构建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机制

中国共产党作为以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极高的觉悟和修养,但也不排除党内邪风、歪风的存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四个危险”,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在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降低党的执政能力的同时,更加削弱了全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思想觉悟作为意识形态的存在,受个人思想运转的支配。“优良政治生态生成于政治体系内生态环境和外生态环境之间以及生态体系内部诸要素之间建立起良性的生态回路,动态链接、协调平衡是优良政治生态的基本标志”[14]。其反映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表现为坚持教育和制度治党的刚柔并济,在制度的外部约束下,对党员干部进行充分的思想教育。“从严加强思想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15]。

1.要加强党员对先进文化的认同感。一个先进的党员不应该盲目排外,更不应该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党员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要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吸收党外、国外各个领域的优秀理论和优良经验,不断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鼓励党员主动揭短亮丑,自我剖析,并敢于对他人进行批评,在思想斗争中形成思想上的真正统一,积极营造宽松、正气、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关注国家大事和国际热点,培养严明的政治觉悟和文化认同,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决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逐步形成以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为价值取向的政治氛围。

2.要着重加强党风党纪建设。通过加强党员干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确保党员干部严于律己,遵守党章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铁的纪律作为党的生命线,要求党在规章制度框架的制约下,做到不钻法律制度的空子,拒绝投机取巧和特权主义。遵守党章是党的生命之灵;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生命之魂;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之根;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之本;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之道;心存敬畏讲规矩是党的生命之泉。“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如果党的纪律成为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长此以往会给政党体系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党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和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将会付之一炬。

(三)抓好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16]。领导干部处于我国各项事业的核心地位,是权力的集中者和支配者。加上领导干部自身强有力的表率作用,使得领导干部的觉悟和作风直接影响了其所在部门乃至地区的风气,进而对党内政治生态的整体风貌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领导干部作为党政工作的关键部分,其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成为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身先士卒、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完成义务,做好表率。2016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的文件,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已经上升到最高层次的高度,同时也显示出政府治党管党的决心。

1.完善领导干部的选择任用机制。一方面,要改革人事任免中“伯乐相马”原则为“规则赛马”原则。在明确的“竞赛规则”和社会大众的拥护度中确定干部的人事调动,将政府信息和决策置于阳光下,社会大众依法行使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权和评价权,促使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为民谋利。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领导干部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还是活动的参与者。因此,领导干部应同样以普通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头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四风”问题是积弊和顽疾,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领导带头是治理顽症、破除积弊的重要突破口。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担当,忠诚于党和人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工作措施的调研和落实。

2.大力发挥领导干部的督促作用。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领导干部不仅要在自己的部门树立起表率形象,还要亲手抓亲自管,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纪检和考核,狠抓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懂得与同行业的其他部门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进步。领导干部为了树立“模范部门”的招牌,经常会拉帮结派,搞“小圈子”,为了狭隘的政绩利益和个人荣誉问题而相互损害,最终导致两败俱伤。不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一些具有复杂性、敏感性和危险性的工作面前互相推诿,严重降低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领导干部应当具备致力于党政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意识,而不是只顾个人得失,把眼光局限于个人主管的工作领域。

[1] 杨绍华.着力净化政治生态[N].光明日报,2016-05-03.

[2] 张成福.重建中国公共行政的公共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3] 陈述.严明纪律与自我纠错[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27-33.

[4] 吴述裕.廉洁齐家:领导干部的一项“主体责任”[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2):18-20.

[5] 郑荣华.守纪律,讲规矩,做政治的明白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7] 刘祥锋.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表现、成因与治理对策[J].领导科学,2013,(8):18-19.

[8] 邹庆国.从不作为政治到责任政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一个分析维度[J].江汉论坛,2017,(2):39-44.

[9] 高小平.多角度看待官场逆淘汰[J].人民论坛,2014,(27):22-24.

[10] 祝福恩,隋芳莉.政治生态的四维结构及营造对策[J].探索,2016,(3):102-105.

[11] 山子忠.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政治生态问题探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5,(5):40-46.

[12] 张吉清,常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6):1-6.

[13] 史艳柳.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途径——基于政治生态理论的视角[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2):43-47.

[14] 夏美武.政治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当代中国政治现实的生态视角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94-100.

[15] 刘守旗.全面从严治党与良好政治生态建设[J].南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51-56.

[16] 姜建成,常青伟.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目标、主体、任务、过程的整体性[J].探索,2015,(6):37-41.

〔责任编辑:侯冬梅〕

2017-07-01

孔金平(1965—),女,河北献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地方政府管理、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刘彤(1994—),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D26

:A

:1000-8594(2017)05-0139-06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权力政治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权力的网络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