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睿
(东北烈士纪念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中国东北自古以来世居少数民族包括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回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区的各族人民陷入了长达十四年水深火热之中。
不甘被奴役的东北各族民众,掀起驱逐外侮、保家卫国的抗日斗争之中,他们组织了各种抗日团体和各种形式的抗日游击武装。随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联是一支由各民族联合抗日力量组成的部队,有许多少数民族指战员。在抗联的十一个军中均有朝鲜族战士,其中一军和七军两军中朝鲜族战士占半数以上。最著名的“八女投江”中就有安顺福、李凤善等朝鲜族女战士。主要活动在黑龙江省的抗联各军中,也都有鄂伦春族战士。还有达斡尔、鄂温克等族一些民众参加抗联,转战大兴安岭。抗联的主要将领中,有白族周保中等,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而且,赫哲族、鄂温克等族民众自发武装抗击入侵其家园的敌军;城镇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抗日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东北抗日游记斗争。
东北沦陷后,世居于东北地区的一二百万满族人民遭受了日寇极其野蛮的屠杀和犬食、肢解、活埋等酷刑。1932年9月,日本守备队在抚顺平顶山制造了惨案,将全村七百余间房屋一律焚毁,被害的中国人达3000多人。日军还将抚顺附近的千斤堡子毁掉,占该堡于居民总数80%的满族人民遇难。
日本帝国主义还大律抓劳工,修建军事要塞,以维持其残暴殖民统治。仅在满族聚居的凤城县白旗村,273户人家被强迫出劳工200余人,占总劳动力的60%左右。此外,在辽宁省新宾县外和睦村不足50户人家的偏僻山沟,就有50多名满族、汉族青年被强迫进行劳役。他们在监工的皮鞭下,每天劳动十五六个小时,生病得不到治疗,甚至不给饭吃,不少人因病饿而亡。
侵华日军的暴行,激起各族民众反抗。满族聚居区辽宁凤城、岫岩一带,凤城县公安局长邓铁梅、东北大学学生苗可秀、东北军军官李春润、满族爱国青年阎生堂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收复东北”号召的鼓舞下,先后组织抗日队伍,利用凤城、岫岩、安东三角地区山高林密的优势,与日伪军队进行浴血奋战。
1931年冬,邓铁梅在凤城、岫岩边界建立起东北抗日民众自卫军,仅两个月时间队伍就扩大到2000余人。满族群众积极参加自卫军,骑兵第五旅旅部40人中就有30人是满族。他们以凤城、岫岩—带满族聚居地区为根据地,到处袭击日军。
1934年2月,东北大学学生苗可秀在岫岩三道虎岭建立了抗日少年铁血军。在日军发动的几次大 “讨伐”中,铁血军一直是阻击日伪军的中坚力量。苗可秀壮烈殉国后,满族青年阎生堂继任铁血军一大队队长。他领导的铁血军校群众称为“阎团”。该团纪律严明,武器充足,活动时间长。他们先后在扬河村、大堡、沙里寨、龙王庙等地多次与日伪军激战,屡建奇功,战果辉煌。
在白色恐怖下,爱国知识分子仍然利用职业的便利,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的民族意识,教导学生仇恨日本帝国主义,引导他们走上抗日斗争的道路。一些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祖国版图和太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凤城第三小学校长姜秉黎日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全体学生面前朗诵自己编写的抗日长诗,号召学生奋起战斗,保家卫国。1932年,当国联调查团到达北平时,东北的满、汉各族知识分子联名写了英文意见书送交调查团,彻底驳斥了日本帝国主义捏造的谎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罪恶行径。
东北抗日抗日联军第三军至九军、第十一军转战在满族聚居的松花江下游与牡丹江一带。在这些区域内,居住着百万以上的满族民众,他们和其他民族—道,全力支持东北抗联。各地的满族人民踊跃入伍,仅佳木斯以西的满族聚居区,一次就有七八十人参军,在其他地方参军的亦不少。抗联的每个军里都有满族指战员,师长以上的满族领导干部有王光宇、张兰生、陈翰章、关化新等人。他们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艰苦斗争中,经受住锻炼和考验,成为东北抗联骨干力量。
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延边朝鲜族人民组织反日会、反帝同盟、农民协会等抗日团体,出版《反帝战线》,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与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
中共东满特委根据抗日斗争日益高涨,因势利导,发动了1931年的秋收斗争和1932年的春荒斗争。
1931年秋,在和龙县农民协会会长具成泰领导下,和龙县开山屯附近的子洞、三东浦、泉坪、厚洞等地的300多名农民集中到光昭开会,向地主宣读减租减息法令,并令其打开谷垛分粮给佃农。农民队伍往石建坪前进,沿途群众增至几千人。日本帝国主义出动警察镇压,调日本驻朝鲜守备队西渡图们江堵截。愤怒的群众与日军展开搏斗。汪清县百草沟、大汪清、小汪清,珲春县密江、敬信等地的农民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减租废债斗争。延边各地农民的秋收斗争虽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阻挠与破坏,仍然取得很大胜利,促进抗日斗争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以李红光等7名朝鲜青年组成的“赤卫队”不断发展壮大。1932年春,李红光与孟洁民等组织发动了著名的蛤蟆河子农民大暴动。5月7日,磐石县蛤蟆河子八九百名朝鲜族、汉族农民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游行示威4天,腑吉海铁路老岭一段,惩处50余名日军,分财分粮给贫苦农民,影响波及双阳、伊通等地。同年夏,李红光以“赤卫队”为基础,建立磐石反日工农义勇军。冬季,在杨靖宇带领下,将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下辖三个大队和—个教导队,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
1933年9月,南满游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李红光任师参谋长。他率部转战于磐石、双阳、伊通、桦甸、永吉各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起东北最早的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为开创磐石地区武装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抗联队伍里,许多朝鲜族女战士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英勇奋战。被誉为“女将军”的抗联一路军四师一连女机枪班长许成淑深夜在良洞站岗时,发现敌情。她让战友回团部报告,自己端起机枪勇猛地向敌人扫射,并高呼:“为牺牲的战友和父老兄弟们报仇!”战友们被许成淑的呼声和勇敢行为所鼓舞,士气旺盛,顽强冲杀。抗日女英雄许成淑为掩护部队转移,在激战中英勇牺牲。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大小兴安龄和黑龙江流域后,其心腹之患是活跃在大小兴安岭里的东北抗日联军和与毗邻东北的苏联。为此,他们对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采取以暂时利用、最终消灭为目的的 “指导方针”。日寇强迫富锦县齐齐喀、茂日红阔、哈玉、街津口和抚远县勤得利等地的赫哲族离开赖以生存的江岸,归并到深山密林的沼泽地区,分成—、二、三部落。在短短3年内,归回部落的237人中有72人死亡,占归回部落人数近1/3。
同时,日本侵略者还以吸食鸦片为名,发放吸烟证,使许多人吸食鸦片中毒,丧失生产、生育能力,直至死亡。对此,赫哲族人民以“悲歌”《苦难的日子》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
灾难深重的赫哲族人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同侵略者进行斗争。一次,日本军官携家属经过部落,赫哲族民众聚集下山,将其歼灭。
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对鄂温克地区的殖民统治,根据鄂温克处于苏联边界与汉民族杂居的特点,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纠纷。
日本侵略者的图谋难以得逞。布特哈旗济沁河畔萨玛街鄂温克头人白温都格义,原是东北军马占山部下的营长,江桥抗战队伍失散后,他归乡隐居。日本特务机关多次笼络他,让其出来做官,他拒绝不就,暗中却与东北抗联密切往来,通过各种途径,为东北抗联运送给养和武器弹药。由于叛徒告密,他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严刑拷问无所供,最后被日本侵略者用狼狗活活咬死。
鄂温克族人民并没有丧失争取民族解放的勇气,老年人常常鼓励青年人:“共产党会来。”辉索木有的牧民抛开牲畜,照老人的教导,顺着海拉尔河找中国共产党去了。许多鄂温克族青壮年目睹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况无比愤慨,掀起一次又一次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打死打伤日本指挥官,渡过黑龙江寻求苏联共产国际支援。
在抗日斗争中,鄂伦春族战士一向以勇敢善战著称。1936年春,抗联第三、六路军在小兴安岭东段南麓汤旺河附近老钱柜、查巴气等地区建立秘营。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设有抗联第三、六路军的指挥部和军政学校、被服厂、修械所、医院和仓库等。第六路军指定鄂伦春族老战士黄毛带领两名年轻战士负责保卫汤旺河。
抗联第六路军中有位被称为“神枪手”的鄂伦春族战士元宝,他每天跋涉在深山密林中,猎取各种野兽,担负解决食品的缺乏和保证汤旺河后方基地物资供应的艰巨任务。因他表现突出猎人的机智和勇敢,于1936年冬校调到第三路军负责保护抗联第三路军司令赵尚志。
1939年冬,东北抗联组成西北远征指挥部,经过小兴安岭,越过冰封的嫩江到达莫力达瓦旗境内。莫旗是达斡尔、蒙、满等族人杂居的地区,民风淳朴。抗联队伍一到小库木尔屯就受到达斡尔族人民欢迎。当地德高望重的孟哈苏老人让儿子孟德仁参加革命。他还为部队带路,筹划给养,甚至更名换姓,自报鄂伦春人,游猎在崇山峻岭之中,宣传抗日救国。
东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居于这片沃土上的各族人民用热血与生命,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雄伟壮举。东北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业绩,已是其对祖国的一片忠诚赤心和深厚挚爱,成为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1]李资源.壮丽华章——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
[2]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陈国裕,祁若熊.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N].中国民族报,2014-09-05.
[4]刘强敏,邓祁.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作用[J].奋斗,2015(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