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思想对艺术管理的价值指导及运用启示

2017-03-11 08:16李诗珩
文化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和而不同愿景论语

李诗珩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文化与教育】

“和而不同”思想对艺术管理的价值指导及运用启示

李诗珩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和而不同”作为孔子《论语》六大要义之一(即指礼、乐、义、仁、中庸、和而不同),其蕴藏的“以和为贵”与“和而不同”的宝贵思想,充满着中国古代先人哲学智慧,很好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和谐观的思想和精神旨归[1]。这不仅是最高的社会理想状况,同时也是不同职业、行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本文立足于儒家中庸哲学中“和而不同”思想,挖掘其中的管理要义,探究其对艺术管理中管理价值指导及现实运用启示,以期对新时期艺术管理者管理品性提出新的要求。

儒家思想;和而不同;艺术管理

从儒家中庸哲学角度出发,“和而不同”既不是“异端”必不可存的左道,也不是“异端”胜我之多的右道,而是一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中道表现之一(礼记·中庸)。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对其进行引用及阐述,体现了新时期“和而不同”思想的包容精神和和合之道,体现了和谐辩证法的品格。而艺术管理中需要的现代的企业愿景及文化设置、集合艺术家与管理人员的群体智慧,以及发挥剧团的剧目推广、艺术教育理念的设置,仍然讲求一种包容、和谐促进的生态发展之道。因此,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在先今的艺术管理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一、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

和而不同,即和睦的相处,但不随便附和,不随便苟同。即要求君子拒绝苟合,在相互争论辩解中达成共识。《论语·子路篇》中,孔子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明确提出这一思想,并以“和”为贵成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发展到宋儒则解释为:“和者,无乖戾之心”;“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宋儒注重义利之辨,认为义、利水火不容,即所谓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因而“和而不同”发展到了宋代,更明确地以义利观来解释。

其实,“和”与“同”的概念,最早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国语》和《左传》中都有史伯与晏子议论的“和”与“同”。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解释道:

“和”、“同”是春秋时代的两个常用术语。“和”如五味的调和,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水、火、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疾徐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2]

《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晏子对于“和”与“同”评论道:

“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3]

可见,晏子是从哲学和自然规律上来讲“和”与“同”,也是基本的“和”、“同”观。而孔子所表达的“和而不同”则引申到社会领域,用以阐述做人的道理,并视之为区别“君子”与“小人”的特征之一。

在孔子看来,“和”是管理活动的最佳境界。在《论语》中,“和”字先后在5篇文章中共出现了8次,可见其含义十分丰富。如在《论语·学而》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以处理得当为贵)。这里,“和”是指恰当、和谐的意思。又如在《论语·子路》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的“和”可以理解为求同存异、主张坚持原则下的和谐共处;“同”是否认矛盾、无视差异、追求绝对的一致与单调的赞同。再如《论语·子张》中“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中的“和”,含有一种齐心协力、和谐共进的理念。因此,从整体上看来,论语中的“和”,是和谐、和睦,是取长补短、形成多样性又相互融合的统一体。这种和谐,是和谐不等同,是大同不小同,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用中庸哲学来看,这又是恰到好处的中道;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的相同和一致。

从管理学上来看,这种“和”,也不是要求人人都成为类似于领导者,而是在尊重人的不同性格特点、专业所长的集结之“和”,也即《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仁义”与“礼”的结合。因而在艺术管理中,古训中的“和而不同”肯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希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理想[4]。这种“和”可以是促进管理上下层共同为之奋斗的大和,也可以是中庸中所倡导的不偏不倚,正中目标的小和。这些含义为下文“和”与“不同”在艺术管理中价值指导提供了理论分析。

二、和而不同思想的艺术管理价值

相比于增加组织机构人数、更新剧场新媒体设备或者扩大剧场容量,笔者认为“和而不同”在艺术管理中更加侧重的是艺术机构软实力的提高。“和而不同”思想一方面可以作为管理的哲学与方法论,对在尊重艺术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对艺术家、艺术团队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和而不同”思想也可以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在“故事驱动”影响下对艺术品牌进行软实力打造。可以说,相比于传统企业的纯理性管理,“和而不同”作为一种珍贵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其思想在艺术企业愿景设置、企业内部管理及作品推广中仍有着借鉴意义。

(一)和而不同思想及“大同”的企业愿景设置

在艺术企业愿景设置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体现在企业的一种“大同”观。《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中的记述了社会的大同愿景,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5]。可见,大同的意义,是一种社会井然的一种优秀秩序,同时也是人们的理想愿景。因此,无论是否为艺术机构,企业或者艺术机构的最高愿景一定是与社会、道德取向是息息相关的,并一定与社会的最高利益是息息相关的。《论语·为政》中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就是说,在艺术管理的愿景、目标和战略设计当中,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艺术团体,都要有“为天下谋”的大同之心,而绝非自己企业的蝇头小利,这样才可以将整个艺术团体至于社会当中。

(二)和而不同思想在艺术企业管理

在艺术管理方式上,和而不同的艺术企业内部管理与调度在于“扁平集中”的管理模式。相比于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即其管理组织模式一般指在法约尔的组织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组织结构,具有森严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建立的组织模式会呈现出底端较大随着等级的上升人员数量随之下降的情况,并呈现出金字塔状),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使企业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这种方式的管理不仅去除了繁琐的管理结构、增强了管理效率,同时也会提供给艺术家(被管理者)一个更宽松的管理环境,而非对其进行“公式化”的管理模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和而不同”是发挥艺术家天赋的有效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艺术家创作意志和艺术闪光点。其中,“不同”之处是每一位艺术家所拥有的天赋、所擅长的领域以及所适合的发挥潜质的途径;而“和”是不改变企业愿景及规划的前提下。

(三)和而不同思想及艺术推广

在艺术作品运营过程中,艺术品作为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导向的文化产品,“和而不同”思想在市场定位及艺术推广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剧目推广的过程中,在坚持不变国家倡导的“大和”意识形态引领之外,剧院在对社区进行剧目推广过程中,也就是进行本土化推广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每一个市场受众定位之间的营销侧重点的不同,从而采取适当的变化手段。

三、“和而不同”思想对艺术管理者的启示

现阶段在一般的艺术机构体制中,领导群体的决策仍决定着企业最后实行的政策。然而在此之前,作为艺术管理者,应该贯彻“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学会用人的同时更需要学会吸纳群众的不同观点,而不是全盘否决,这样就可以在“求大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它们在其他问题上的种种“小异”,最终成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总体而言,和而不同思想带给艺术管理者三点启示。

(一)学会挖掘每个个体的特长

艺术管理者与艺术家强调以艺术、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艺术为中心。艺术管理者能够给予艺术家以最大的创作管理空间,从而实现缩短、艺术机构信息的充分交流以及资源与权力的适当授权。如何锻炼好识别一个好的、能团结艺术机构整体的艺术家或者艺术管理人才,是作为在领导层面的艺术管理人才需要学习、考虑的问题。

(二)领导者海纳百川的心胸培养

如何坚持“和而不同”,作为艺术机构的领导层面的人就必须需要有心胸、有一颗宽容之心。和而不同带来的不仅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企业氛围,同时带来的更是许多思想的碰撞。因此当这种思想文化交融的过程中,领导者应起到上下沟通、引导的作用来鼓励更多的艺术家参与机构发展建设当中,而不是通过呵斥、指责、挑剔的方式来制止。这种心胸的培养,离不开领导者坚持“恻隐仁爱”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当艺术管理者要怀着“仁爱”、“惜才”的观念来看待这些“进言”的艺术机构员工们。同时通过“扁平式结构”的管理,让艺术管理者更加亲近不同机构阶层的人员声音,让一些变革变得更加民主、同时也使得机构向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去发展。

(三)是非问题“和”、“同”的把握能力

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尤其包括文化企业转变、政策调整或者处理团队矛盾的时候,艺术管理者对于“和”与“同”的把握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在宏观层面,企业愿景作为一个“大同”的概念,其阶段性目标以及战略策略都可以通过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企业层次来不断修订和更改;从微观层面,即企业内部政策转变时,如何做好跟进国家的发展意思,则是企业“微政策”的调整方向;从小微层面来看,团队冲突则必须通过调整员工的文化理念来最终实现团队的持续发展。即必须承认并接受不同团队中及不同团队内部不同员工间的文化个性,却能够通过遵循“和而不同”的文化整合原则让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并能够协调各个层面的利益关系。

四、小结

“和而不同”在《论语》中,只是众多智慧中的一点,却能够在艺术管理方面大放光彩。人们如今在使用和而不同的理论时,更多的应该是如何真正将和而不同落实到实处、和而不同如何成为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以及企业发展目标。对于艺术机构企业文化设置中,和而不同将是企业愿景与社会理想的结合体;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而言,和而不同是兼蓄并包、群策群力的激励源泉;而对于企业—社区联合的本土推广,和而不同又可以被赋予社群不同价值观的思想。因此,作为艺术管理者的我们,在修养自身的学会用人、宽阔心胸及提高自身的重大问题处理能力以外,更需要的是从论语中悟道孔子“和而不同”本真意义,这样才可以真正将“和而不同”贯彻到机构发展各个环节当中。

[1]李小桃. “和为贵”与“和而不同”——《论语》的和谐观探析. 作家. 2008(10): 213-213.

[2]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

[3]左丘明. 左传[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1317-1336.

[4]刘清平. 儒家“和而不同”观念刍议[J]. 人文杂志. 2010(5): 51-56.

[5]聂玉海. 读《礼记·礼运》——纪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一百周年[J]. 殷都学刊. 1984,(2): 20-31.

J02

A

1673-7725(2017)12-0093-04

2017-08-09

李诗珩(1992-),女,辽宁葫芦岛人,主要从事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的研究。

董丽娟】

猜你喜欢
和而不同愿景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如何读懂《论语》?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和而不同”的美好婚姻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时代发展下的词汇意义流变
谈判要追求“和而不同”
谈判要追求“和而不同”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