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铄今:读《饶宗颐
——东方文化坐标》

2017-03-11 05:29赵玉龙
兰台世界 2017年22期
关键词:饶宗学术

赵玉龙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兰州730070)

震古铄今:读《饶宗颐
——东方文化坐标》

赵玉龙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兰州730070)

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汉学泰斗,一生著述颇丰,著作等身,在诸多学科领域均有非凡的建树,堪称学界楷模。我们研读他的传记,了解他的人生历程,进而知其人读其书,总结汲取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们个人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规划设计我们的人生道路,以此达到少走弯路、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饶宗颐国学大师启迪

I206.7

A

2017-06-08

陈韩曦先生的《饶宗颐——东方文化坐标》一书于2015年10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由饶宗颐亲自审定的传记。全书分十八章对饶宗颐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成就进行了介绍,读后不禁令人掩卷沉思,是哪些因素促成了饶公的成功,对当下社会中的人们又有怎样的启示呢?遂撰成此文,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饶宗颐是天才式的学问家,他在文字学、敦煌学、词学、史学、民俗学、楚辞学、目录学、考古学、文学、宗教学、梵学、美学、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有高深的造诣和突出的贡献,他撰写1000多篇论文,出版70多部著作、20多种诗文集、100多本书画集[1]284。饶公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学术成就,俨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留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今就个人体会写出如下几点,与大家探讨。

一、和谐家庭环境对饶公的熏陶

家庭环境的氛围对一个人性格、人生的影响是至为关键的,犹如小树苗的茁壮成长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作保障一样,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滋养。青少年时期一个人最主要的教育来自于父母,受影响最大的也是父母所营造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和谐、温馨与否,对大多数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大作用。

从这个角度讲,饶公是幸运的。他出身名门望族,书香门第,饶氏家族一直以来就是潮州地区有名的富户,拥有雄厚的财力。加之,父亲饶锷勤勉好学,修建了专门的藏书楼——天啸楼,藏书达十万卷之多,还创立了诗社,且担任《粤南报》主笔。饶锷本人既是富商又是当地知名学者,著有《潮州艺文志》(合著)、《潮州西湖山志》、《天啸楼集》、《慈禧宫词》、《饶氏家谱》、《王右军年谱》、《法显〈佛国记〉疏证》等著作[1]19。饶公在父亲的濡染下整天与父亲收藏的书籍为伍,加之父亲对他读书治学的言传身教,所以饶公在6岁时便开始阅读古典小说,10岁时已经阅读了《通鉴纲目》、《纪事本末》、《通鉴辑览》等古籍,并能背诵《史记》多篇[1]8。母亲蔡氏文静贤淑,知书达理,虽在饶公两岁时就因病离世,但饶公在祖母郑氏的精心抚养下无拘无束,心无旁骛,一心读书,这奠定了饶公坚实的学问根基。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饶公在多种场合也谈道:“家学是学问的方便法门。”[1]7—8优渥温馨的家庭环境使饶公可以安心沉醉在书籍的海洋中,尽享其中的美妙世界,这不能不说是饶公的大幸运。

我们纵观“五四”以来的学者,他们多数人不是年少家贫无书可读,便是适逢乱世四处奔波,这其中浪费了很多美好可贵的光阴,而饶公17岁就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这不能不说与其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有关系的。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家长们整天忙于自己的事业,往往忽略了家庭和谐温馨环境的营造,饶公年少时的家庭环境对我们教育培养子孙是有启发意义的。我们在购置精美家具、名牌物品的同时,切记为自己和孩子安放一个精神休憩的场所,一个书柜或书房,争取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读读书。有些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为了所谓的面子,动辄给年幼的孩子买电脑或手机,美其名曰为了让孩子获取现代资讯,开发孩子智力,殊不知孩子的智商非但没有得到开发,反而沉溺于各种游戏之中,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与其给孩子买各种奢侈品,倒不如买一本滋养心灵的书籍,与孩子共同品读,共同进步。我想,这是饶公年幼时的家庭环境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我们不一定有一个专门的藏书楼,但家中拥有一个书橱总是需要的;我们不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一棵像饶公一样的参天大树,但我们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总是可以的。

二、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饶公的求知欲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归结为个人的“命”。饶公六岁时就表现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对知识的渴求,整天躲在大宅深处读书冥想,嗜书如命,凡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无所不读,为日后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学问根基。后上中学,因学校老师讲授的知识太过浮浅,且课堂上讲授的《四书五经》、《史记》、诗歌等,他在自家的藏书楼早已看过,所以干脆辍学回家自修。自此之后,饶公再没有在学校学习过[1]13,所以他是名副其实的自学成才。饶公“常年保持‘童心’。他拥有像孩子般的强烈求知欲和永不知足的求新精神”[1]275。

饶公在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开创之功。譬如,第一次研究敦煌本《老子想尔注》,第一次讲巴黎和日本所藏甲骨,第一次在美国治楚帛书,第一次编录星马华人碑刻,开海外金石学之先河,第一次辨明新加坡古地名以及翻译译名,第一次利用中国文献补缅甸史,第一次利用日本石刻证明中日书法交流源自唐代等[1]174-175。饶公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与他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好奇心是有关系的。饶公自己也说:“我就是喜欢刨根问底,抓住一个问题穷追不舍。这些问题不能升官,不能发财,别人看来觉得无聊,我却乐此不疲。”[1]275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饶公攻克一个个学术难题,精神境界也得到一步步升华。饶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好比儿童对丰富多样游戏的痴迷,越玩兴趣越浓。

大凡功成名就的学问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天生对书本有一种亲近感,酷爱读书,对一些问题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饶公就是其中的典范。我们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虽没有饶公一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也不必气馁,关键是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渐渐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自己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我们能做的,也是可以做的。

三、饶公遇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与他的国家息息相关。国家的安定、繁荣和昌盛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饶公现生活在历史上最好的时代,自由、包容、开放、进步、团结,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可能。

饶公早年虽也经历过战乱和动荡的年代,但总体而言,饶公生活在新中国的太平盛世。1949年初,33岁的饶公在香港定居下来,留在了香港,饶公幸运避开了国内各种运动,免受“十年动乱”之苦。香港通达、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成就了学艺兼修的饶公。1976年,中华大地迎来了春天,神州大地焕然一新。1979年,饶公在阔别内地30年之后回到广州,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的指示下,中山大学曾宪通陪同饶公遍游祖国各地进行学术考察,这实现了饶公多年来的夙愿。

国家为个人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个人的成功幸福也无从谈起,因而每个人都应为国家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个人为国家和人民作了多少贡献,党和人民就给予他多大的成就和荣誉,贡献越大,国家给你创造的条件也就越好。饶公现已逾百岁高龄,仍然挂念着祖国文化事业的复兴和发展,这样一个专心致志,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人,党和人民怎会忘记他!因而,在今天大好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习饶公鞠躬尽瘁,一心一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崇高精神,将祖国的文化事业发扬光大。

四、长寿是饶公成功的巨大保障

饶公今已一百多岁高龄了,可谓著作等身,蜚声海内外。他的著述宏富,已如前述。饶公学术上巨大成就的取得,与饶公的长寿是有很大关系的。

饶公是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学者,健康安泰的身体为其长期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保障,独立高迈的人格使其超越世俗功利,为学术而学术。饶公是永不言老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正如陈韩曦先生所言:“从17岁走上学术道路到1978年自香港中文大学荣休,饶教授退而不休,继续开展学术、艺术工作。至今,他从事教学工作与学术、艺术研究工作超80载,到达百岁之年仍笔耕不辍。”[1]276他撰写的1000多篇论文有一半是他退休后写的,而书画作品大量是在退休后创作的[1]163。可见饶公生命力之旺盛,学术研究时限之长,这是上天对饶公的厚爱。

我国自古就有许多短命文人,像王勃、龚自珍、王国维、郁达夫等人,如果天佑英才,再给他们些年月,相信他们会给后世留下更多的著作,而如今因他们的过早逝世,足令后人扼腕叹息。人文社会科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往往需要厚积薄发,知识的沉淀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故而长寿更容易作出大成绩。诸如季羡林、启功、周有光、冯其庸、夏传才、霍松林等学者,他们都有较长的寿命作保障,在这一点上,他们与饶公是相似的。

饶公年过百岁仍能轻松地将腿双盘打坐,可见其精神之充沛。正如陈韩曦先生所言:“饶宗颐能出这么多学术、艺术成果跟养生、长寿直接相关。”[1]255饶公的长寿启示我们,凡事要顺其自然,心态自在,不追名逐利,多修身养性,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社会中的一切人与事,常保持愉悦快乐的心情。

五、学习饶公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治学方法

饶公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宗教等多个学科领域,并都取得了惊人的学术成就,学界戏称饶公“无家可归”。这实质上道出了饶公的学术研究不受学科界限的制约,将多个学科进行交叉贯通研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多姿多彩的跨学科、门类的学术世界。这对我们做学问是极有启发意义的。

饶公“用哲学的心态深入考察学术问题。从上下左右来找连带关系,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在别人看着没有关系的地方探究出其中的关系”[1]274—275。我们从饶公的论著中可以看到,有不少论题就是几个相关学科间的交叉学问。如从唐代石刻论述武后之宗教信仰,由《齐书》之昆仑舶论证海道之丝路并不亚于陆路。又如,饶公《论〈文赋〉与音乐》一文[2]278,将《文赋》与音乐联系起来做考察,不仅角度新颖,而且深入探讨了《文赋》与音乐间的关系。凡此种种,都是饶公巧妙地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近搜远讨,反复钩稽的结果。这种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饶公“对学术研究有着十分广泛的兴趣,而广泛兴趣使其联系的层面多了,各个领域互相联系、互相启发、相得益彰。在饶宗颐的学问世界里,东方西方没有鸿沟,古代现代没有裂罅,学术、艺术、生活之间‘道通为一’”[1]275。这启示我们,学术研究不能有门户之见,要主动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以问题为导向,多学科交叉融会,彼此勾连,创新说,立新论。

六、研究学问要多做田野调查

学术研究一方面要靠传世文字资料的佐证,另一方面也要靠田野调查,通过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饶公在这方面是作出了典范的。“1980年这一年,他除了在内地走了三个多月,还走了两大洲、几个国家。欧洲去了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亚洲先到日本,后到内地。”[1]163这一系列学术考察,使饶公看到了许多以前没有见到过的文物和考古实物,开阔了饶公的学术视野,同时也使相关研究更加切实可靠。

1948年,饶公因编写《潮州志》需掌握潮州移民情况,因而专程到台湾高雄潮州镇做实地调查。他发现,潮州镇的居民全讲客家话,一句潮州话都不会说;进一步调查还发现,该镇住的全是客家人,没有一个潮州人。这一调查结论为饶公解释为什么台湾有个“潮州镇”,而镇内没有一个潮州人奠定了基础。

饶公在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完成了许多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论著。《新州——六祖出生地及其传法偈》一文便是他考察广东省新兴县国恩寺及六祖故居后完成的,文中首次提出六祖出生地新州,并对六祖传法从佛道二家典籍中找到了出处。

1968年8月,饶公举家搬到了新加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学之余,饶公考察了星洲、马六甲、槟城,搜求当地华文碑刻,通过严密考证,撰写了《星马华文碑刻系年》一文。

1982年5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的“香港夏文化探讨会”上,饶公首次提出了用“三重证据法”来研究夏文化。他认为探索夏文化必须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的研究三方面结合起来,即用“三重证据法”进行研究,互相抉发和证明。这也可见饶公对田野调查的重视。

饶公在治学过程中对田野调查的重视,启示我们研究学问不能一味依靠书本知识,要走出书斋,从实地调查中获得第一手材料,这是非常可贵的治学精神。

七、专心治学,奉献社会的高尚人格

饶公为人坦荡、胸襟开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养成了待人接物泰然处之的良好心态。他以爱养心,以德养寿,一生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常“成人之美”。他指出“成人之美”不但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

饶公常将书画作品通过慈善拍卖筹得资金以支持公益事业。2002年7月在香港国际创价学会举办的饶宗颐书画展上,饶公将捐赠书画筹得人民币70万元全部捐赠自己曾经工作过的潮安县归湖镇,创办选堂创价小学一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饶公闻知此事后感同身受,心系灾区人民,当即嘱咐二女儿饶清芬致电中联办要求捐款港币20万元,支持灾区人民抗震救灾。2010年4月,饶公得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心急如焚,万分挂念灾区人民,特捐助港币10万元。同年,甘肃舟曲遭遇特大泥石流灾害,饶公亦捐款人民币160万元,以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通过以上几例饶公的慈善捐助行为,可见饶公的大爱仁人之心。他始终与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与人民的哀乐心心相连,关心着人民群众的安危。饶公这种大爱无疆,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正是我们当代应当学习弘扬的。

饶公熟读百家,淹贯群籍,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著述宏富,是百科全书式的学问家。正如2006年12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饶公九十华诞寿宴上所言:“选堂先生是香港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和智慧的骄傲。”饶公开创的学问气象我们很难企及,但每个人通过对饶公的解读和学习,从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启发,有所收获。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一千个人也有一千个饶宗颐。

[1] 陈韩曦.饶宗颐——东方文化坐标[M].花城出版社,2015.

[2] 饶宗颐.文辙——文学史论集(上)[M].台湾学生书局,1991.

Surpassing the Ancients and Amazing the Contemporaries——After ReadingRao Zongyi:Coordinate of Oriental Culture

Zhao Yulong
(Chinese Literature College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Rao Zongyi,a world-famous master of Sinology and leading authority of Chinese culture,wrote many works in his life and made so many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hat he could be regarded as an academic model.By reading his biography and learning about the course of his life,we can know about him as well as his books,thus summing up his experience of success,and combining it with our personal situation to better plan our lives and to achieve our ideals in life with less detours.

Rao Zongyi;master of Chinese culture;enlightenment

赵玉龙,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

猜你喜欢
饶宗学术
女儿眼中的汉学泰斗饶宗颐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饶宗颐常用印
饶宗颐作品欣赏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在学术面前,市场就是个屁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