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江·欧拉孜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互联网+教育”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把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云平台的方式进行整合呈现,这一教育创新引起了教育行业的巨大变革,这一变革从人才培养的目的、过程、评析等面出发,引起整个人才培养机制体系变革。在变革中,把先进网络技术作为基础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正逐步形成,教学模式转变环境下培育出来的人才,高度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全新需求,推动了教育产业适时、全面、高效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目的方面,需要与时俱进的在创新、创造、团队协作、全球化意识、服务意识、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进行思维培养从而完成最终培养目标的转变;在人才培养过程方面,教育内容需要更加全面、开放,需要在学习方式、学习场景、学习任务方面完成转变,做到人才培养过程充分结合当前社会环境所需,学生自身情况所需,把人才培养过程与学生个体充分结合;在人才培养评价方面,从原来分数决定一切的评判方式,转变为学生在学习态度、个人品性、全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方式,通过考核数据分析,实现学生评判标准可视化。
“互联网+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说,在教育体验方面发生了实质性改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存在,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兴趣、水平、需求等方面出发选择所需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都以学生自发学习体验作为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式教学”;在教育评价方面,传统教育中存在教学成果反馈不及时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学生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数据实现高速、全面的反馈,保障教师在处理整体问题的同时兼顾了个体问题;在教育方法方面,网络学习云平台的建设,运用云平台对教育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力整合,通过学生当前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维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分配学生所需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在充分受教的基础上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教学方法实现由原来漫灌式转变为个性定制。原有教育模式对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素质方面具有极高的要求,当前云平台学习方式的推广使得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处,随时可以接受到远程网络课程教学,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智能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先进教学资源的有力结合,对云平台的充分利用,完成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创新性改变,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汉语方面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发起与组织者,在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少数民族汉语师资队伍中存在学历低、年龄断层、知识结构滞后、双语师资匮乏等问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身思维,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对学生进行教授工作,达到民族语言与汉语语言双精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时可以通过教师在云平台上的自发学习,在汉语语言文化、汉语应用情境、汉语教学手段方面进行充分补充,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具体的汉语教学工作;在师资队伍构成方面,随着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队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原有教学思维基础上,应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思维,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充分熟练,对“互联网+教育”的先进理念深入理解,并进行实践教学,完成新时代少数民族汉语教师队伍从单一型向研究性的转变。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土地幅员辽阔,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在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师资水平较为薄弱,教师存在双语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一些民族聚集地情况更为复杂,比如新疆地区汉语、维语、哈语都作为通用语言存在,复杂的语言环境极大地增强了汉语教学难度。这时通过搭建网络学习云平台的方式,可以解决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的充分流动,通过“云平台+个性定制课程”的方式使得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网络学习云平台充分推广使用,需要保证硬件、软件两方面基础设施充分完善。硬件方面需要加大民族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网络在地区各大高校、班级之间全面覆盖,从而为云平台落地实施教学提供硬件保障。在软件方面需要通过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建设一个集学习、交流、测评、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云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学习汉语语言,从而提高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不断提高自身在汉语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平台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掌握学生当前汉语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汉语教学工作。
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开放学习云平台、微课、手机课堂的充分学习,在提高自身内在素质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传统课堂45 min的教学方式较为死板,而云平台教学课程通常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时间方面通常只有10~15 min。在教学工作中,汉语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安排的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点自发预习,在课上只需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分析,并通过组织汉语对话、汉语故事朗读等活动让学生在语境方面充分体会。实现创新性翻转课堂的成功构建,完成由原来教师为主填鸭式教育向学生为主自发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转变,实现了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课程、方法的充分融合。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要求就是从需求出发,从而构建出一个解决需求的先进体系。在教育工作中,学生作为知识的需求者,因其性格、智力、理解能力、思维构成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传统的流水线教育很难符合学生现实境遇,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而互联网云平台的使用可以做到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学习定制方案,使得学生在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做到综合发展。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际工作中,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语言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汉语基础水平方面也存在差异,呈现出城市学生优于农牧区学生的现象,在传统教育体系中这样的问题难以解决。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学生学情数据分析,线上、线下两种教育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教师在学生性格特点、汉语基础、欠缺知识点等方面得以充分掌握,做到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从而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教学服务,做到有教无类、从学生实际所需出发。
语言的实用性决定了在教学工作实践中语言使用环境的构造尤为重要,少数民族汉语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能够使用汉语与人交流。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只是进行刻板学习,没有在相应语言环境中通过实践充分掌握,借助互联网技术中的实时通讯工具,可以搭建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校园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活动,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身历其境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体会到语言之美,为学生汉语语境构建与语言掌握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正处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情况,要求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工作者在思维方面也需要适时转变。“互联网+教育”带来的云平台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作为对立存在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实际教教学工作中做到充分吸收、适时运用,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服务提供切实保障。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华.殷旭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实践与展望[J].高等农业教育,2015(7):53-55.
[3]吕青.关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2):35-39.
[4]杨海生.现代教育技术在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麦盖提县为例[D].喀什师范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