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彦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
就我国而言,《白毛女》是民族新歌剧的起始阶段,近期的《苍原》属于歌剧演出高潮。歌剧《白毛女》深刻地展现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刻画出农民阶级对旧社会的痛恨之情,对新社会的向往之情。它有着中国戏剧特点,尊重中国观众已有的欣赏习惯,有着极强的戏剧冲突,需要结合歌剧《白毛女》特点,把握好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准确呈现歌剧想要表达的情感。
《杨白劳》唱段中,共有四个部分,是整个故事发展必不可少的整体之一,歌词内容、旋律等都具有鲜明的审美欣赏性。站在审美的角度来说,歌词间流露出杨白劳的朴实、善良。对于乐曲来说,旋律是其中的支柱,但不同类型的旋律都需要根据相同的调式体系音乐语汇呈现出来。在该选段中,不同部分旋律的音乐情感统一而又不断变化,统一是因为在不同部分中杨白劳这个人物形象所运用的旋律音调都来自相同的音乐动机,而它又来自我国民歌中的音乐素材。换句话说,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并不陌生的音乐旋律。同时,其中不同部分的歌唱旋律都呈现出杨白劳不同的人物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杨白劳人物性格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也就是作曲家时刻都在利用旋律线发展变化客观地呈现杨白劳这一人物形象。可见,在歌唱表现过程中,音乐的生命力和旋律紧密相连,也孕育在节奏中,也就是说音乐离不开这一原动力—节奏,在节奏作用下,促使独立的单音相互融合,合成有生命的旋律,并巧妙地创造表演艺术,把对应的旋律塑造成为“有生命、有思想”的音乐作品,节奏和旋律同等重要。
在演唱《杨白劳》唱段的时候,歌剧《白毛女》中喜儿、杨白劳等人物的心理变化都是跟随剧中故事发展的,导致杨白劳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在不同唱段中,杨白劳的心理活动各不相同,这和剧情发展、环境变化这两大要素紧密相连。为此,在艺术处理过程中,必须把杨白劳这一人物形象具有的多样性呈现出来,准确刻画出杨白劳人物性格,比如善良、内向、敢怒却不敢言。在第一唱段中,杨白劳这一人物是跟随剧中故事出现的,即在寒冷的冬季,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大雪,杨白劳在外面躲了七天的债,无力地走在茫茫雪地上。在第二唱段中,主要描写了在地主黄世仁家的场景,即黄世仁强迫杨白劳按手印,用喜儿来顶替租子。对于这部分,在歌唱情感方面,要尽可能展现出“惊恐、愤怒”的情感,需要巧妙地处理对应的旋律、节奏,客观地呈现出杨白劳那种悲愤的心理活动。在第三唱段中,主要描写杨白劳在被迫按指印后,回到家中向熟睡中的喜儿诉说自己罪行的场景。在艺术处理中,要充分利用歌唱情感,以演唱的形式去展现杨白劳复杂的心理活动。在第四唱段中,呈现的是临终之前杨白劳在家中控诉旧社会的场景。在歌唱情感方面,要把旧社会受苦人拼命挣扎,新时期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呈现地淋漓尽致,也能促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陷入深思中。
就歌剧《白毛女》来说,建立在民族音乐基础上,是广大劳动人民为之熟悉,借助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去引发观众深思,又为观众呈现出不断抗击旧社会的英雄人物形象,喜儿便是这一形象的代表。在歌剧《白毛女》中,独唱旋律采用的特别多,即借助某一鲜明的音乐主题去塑造一个全新的角色,不向命运低头,敢于抗争的人物形象。该歌剧巧妙地把传统戏曲唱腔中各种有益成分融入到民间唱法中,特别是那些更加“高亢、悲愤”的音调以及唱段,比如,河北梆子、秦腔,客观地折射出喜儿性格的不断变化。在歌剧《白毛女》中,其中的“我要活”等唱段主要采用的是河北梆子的演唱风格,而其中的“我是被你们糟蹋的喜儿”主要采用的秦腔,即哭腔唱法,在此之后,主要采用控诉类型的说唱形式,由轻到强,色彩非常鲜明,情感也非常强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借助秦腔,利用其特有的宽亮大嗓,制造一种“粗犷、朴实”之感,并利用河北的梆子,巧妙借助“明亮、集中”的高音唱法去表现出“高亢、激昂”之感,起到“欲扬先抑”的完美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这样一句话“我要活,我要活”来结尾,把喜儿的情绪推向顶点,更好地渲染喜儿悲惨的命运,塑造出不向命运低头,顽强抗争的人物形象,值得观众深思。
总的来说,在声乐表现方面,歌剧《白毛女》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这和所演绎的民族歌剧音乐紧密相连,客观地展现出歌剧所具有的独特风格、特点,需对我国歌剧声乐艺术未来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继歌剧《白毛女》之后,我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比如《党的女儿》、《江姐》,这些英雄人物形象不断出现在篇幅较长的歌剧中,大都需要借助单一声部独唱、咏叹调来呈现出来。
总而言之,想要客观地呈现出对应的音乐形象、戏剧性,演唱者必须对唱段进行必要的艺术处理,促使歌剧音乐作品有思想、有生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同时,随着时代不断演变,歌剧音乐作品的内容、题材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音乐表现手法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和声、乐队。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声乐表现,灵活运用演唱技巧、演唱风格,准确理解歌剧作品内容,准确把握歌剧作品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更好地诠释歌剧内容。
[1]徐娟.浅析歌剧《白毛女》与《苍原》的声乐表现[J].黄河之声,2010(6):104-105.
[2]王晓.民族歌剧演唱研究——以《白毛女》部分唱段为例[J].文艺争鸣,2010(12):104-106.
[3]杜宇,刘铤.浅析歌剧《白毛女》选段“杨白劳”的审美特征与艺术处理[J].科技信息,2013(36):173,176.
[4]邱兆伟.浅析歌剧《白毛女》之《杨白劳》唱段的艺术处理[J].黄河之声,2011(7):116-117.
[5]刘依思.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艺术形象塑造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6]王昆.谈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2):80-82.
[7]丁蜀还.对我国民族歌剧演唱艺术的再探讨——以歌剧《白毛女》唱段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0(4):111-113.
[8]秦扬.歌剧《白毛女》声乐艺术之戏剧冲突浅析[J].四川戏剧,2007(4):70.
[9]杨满年.论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J].中国音乐,2005(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