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江苏省常州市滨江中学)
抗战时期河北某地,老贫农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不得不外出躲帐,直到大年三十这一晚,他才偷偷回家,当他看到别家的女儿有头花戴时,便想起了自己心爱的女儿,虽然生活已经很拮据,但他还是为女儿买了红头绳做过年礼物。画面转到喜儿,她在等着她的爹爹回家,一家人欢欢喜喜的过大年,她在心中既担心、且盼望着她的爹爹。终于,爹爹冒着风雪赶回来了!杨白劳拿出给女儿买的红头绳,满心欢喜地为她扎了起来,这一刻,洋溢着的是多么欢快的过年气氛。但,就在此时,恶霸汉奸黄世仁闻讯后前来讨债,杨白劳无力偿还,便逼迫杨白劳卖女抵债,原来他早就想霸占喜儿!杨白劳悲愤交加,最终含恨而死,喜儿伤心欲绝。
第二天,穆仁智带着一帮打手抢走了喜儿,喜儿顿时陷入虎穴狼巢,每天都在黑暗中生活中,在被黄世仁玷污后得知,黄家竟要将自己再卖给人贩子,她再也无法忍受,爹爹被害之仇,自己的清白被践踏等种种,喜儿的心中怨恨交加!连夜逃出了黄家。
喜儿跑进深山,她下决心要报仇雪恨。风吹雨打、寒冬炎夏、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喜儿缺乏营养,头发也慢慢的由黑变白,成了“白毛女”。尽管食不果腹,挨饿受冻,甚至还要对付野兽等等,她都坚持着活了下来,因为,她要报仇!
解放军的到来,使得汉奸黄世仁落荒而逃,大春随解放军们回乡,在山洞中发现了喜儿。喜儿自述坎坷,二人百感交集,随后大春带着喜儿回村,众乡亲重聚。
在第二天召开的大会上,喜儿及众人纷纷控诉了恶势力头子黄世仁等人的残酷剥削,以及叛国之罪。在共产党的审判下,最终将黄世仁枪毙处决,喜儿终于报了这血海深仇。
1、音乐分析
《北风吹》乐曲是基于G为宫音的五声调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七声徵调式,徵调式多用于我国北方的民歌中,就好像北方人的性情一般,有些河北梆子的音乐特征[1]。整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一段:小节1-14,第二段:小节15-37,第三段:小节39-结尾;若按表情记号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表情为稍快,天真的;“北风那个吹……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这一部分的节奏型较为简单,多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走向整体是向下的,较为平缓,同时烘托出一种叹息式的氛围,加之稍快的表情,表达出喜儿对爹爹深深的思念,迫切地希望爹爹平平安安、能够回家过年的情感。
第二部分:表情为稍慢,期待的;“我盼爹爹心中急……欢欢喜喜过个年。”这一部分出现了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这些节奏的加入给曲子增加些许轻松、跳跃的感觉,而旋律的走向也逐渐向上,一步步将情绪推向全曲最高潮。与第一部分的不同在于,无论在表情还是歌词,亦或是旋律节奏,第二部分都营造出一种期待满满、想到爹爹就欢喜的愉悦氛围。
2、“天真烂漫”的人物形象
善良的喜儿从小在农村长大,有着劳动人民的纯朴、坚贞的品格。在剧中,喜儿从小与爹爹相依为命。在歌剧伊始,大雪纷飞,杨白劳一进屋,喜儿就赶忙为他掸去衣服上的雪花,见他咳嗽,就赶忙为他捶背,这种种都表现出喜儿是个孝顺、贴心的好孩子。喜儿在全剧开始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罢了,此时她还是孩童那般的天真烂漫,对她来说,和爹爹在一起的日子再苦,也充满快乐和希望。
1、音乐分析
整曲唱中带说,表达出喜儿的满腔怒火及悲愤欲绝的情绪以及强烈求生的欲望。本曲为四段体,第一段:小节1-11,第二段:小节12-21,第3段:小节22-37,第四段:小节38-结尾。从表情记号来看,分段基本相同:
第一部分:表情为急促、强烈、近朗诵;“他们要杀我、害我,我逃出了虎口、狼窝,爹娘生了我,我要活着”,旋律高亢激愤,唱中带说,表现出喜儿狂风骤雨般的情绪及渴望活着的决心。
第二部分:表情为稍慢、愤激、近朗诵;“不回头,向前走,我们有冤、有仇……我也要记住这冤仇”用坚定的重音给接下来的情绪铺垫,本段的两个长音挑起旋律的高点,从而表达出喜儿激愤的情绪。
第三部分:稍慢、焦急不安的、近朗诵;“耳听到哗哗的流水,前面有条向东流的河水,可我要去哪里?”这一段旋律比较缓和,起过渡作用,为马上出现的高潮部分铺垫情绪,主要表达怀揣着忐忑心情的喜儿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情感。
第四部分:稍快、强烈、激愤、近朗诵;“想要逼死我……我要报仇,我要活!”一连串的重音记号,烘托出喜儿更为激烈的情绪,再次强调了要活着、要报仇的信念!
2、“奋起反抗”的人物形象
从歌词“他们要杀我、害我……逃出狼窝”中看出,在黄家受尽百般折磨的喜儿,每天都在黑暗中生活中,她不再是当年那个天真的小女孩了。她再也无法忍受,爹爹被害之仇,自己的清白被践踏等种种。在她心里,除了怨,还有恨!“想要逼死我……我要报仇,我要活!”喜儿心中的怒火再也无法隐藏,得知黄家要将自己再一次卖掉后,她不再含垢忍辱,对恶霸愤怒喊到“我临走前要跟你算算账!……我问你:你到底安的什么心?(上前撕抓黄世仁),黄世仁道:“死家伙,你疯啦?(猛力推倒喜儿,寻路急下),喜儿(挣扎爬起,追向黄世仁)我要跟你们拼啦!”从这里能够看出,喜儿已经不再软弱,她开始反抗,心里已经有了报仇的想法,她要奋起反抗,她要报仇![2]
1、音乐分析
整曲为三段体曲式,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比如滑音、倚音、颤音等等,对烘托氛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部分:“恨是高山仇是海……雷暴雨翻天我又来!”一张嘴就是高音,结合紧打慢唱的唱腔[3],表达出喜儿内心积攒已久的怨念、对旧社会和封建恶势力的仇恨。连续的三连音,营造出那种雷雨交加画面。
第二部分:“闪电快把黑云撕开……受苦受罪白了头!”旋律变得较为平稳,此时喜儿的情绪也由刚才的激愤稍稍平复了些,诉说了喜儿痛苦的三年,表达出喜儿对仇人及封建社会的愤恨。
“吃的是树根……老天爷你睁开眼,我要报仇!”接连的几个三连音,把乐曲推向了高潮,表达出喜儿要复仇的决心。
第三部分:“我是你们糟蹋的喜儿……我我我我我我浑身发了白...我是不死的鬼!”旋律中运用了很多滑音,表现出喜儿不屈不挠的精神,紧拉慢唱的方式表达出喜儿满腔的仇恨,连续的多个我将乐曲推向高潮,休止符及三连音的加入,为后面的爆发奠定了基础。随着速度逐渐变快,音区逐渐攀升,全曲最高潮在最后一句展现的淋漓尽致,结束音长达两小节,使得结束感更加鲜明。
2、“仇恨深似海”的人物形象分析
恶霸地主黄世仁在除夕夜前来讨债,无奈杨白劳寡不敌众,最终含恨而死。喜儿唯一的亲人也走了,自己除了一张卖身契别无他物。而代表剥削阶级形象的黄家,根本不把喜儿当做人来看待,在总谱中有这样一段:半晌,困极,打盹。汤沸,一惊,急去端罐,失手打碎汤罐,汤洒地上[4]喜儿心里不由的害怕:我,我,我闯下这场大灾祸,怕只怕这回命难活!哪里藏来哪里躲?天哪,救救我!这段唱词使我们感受到喜儿的处境是多么惨,在得知黄家要将自己卖给人贩子后,喜儿再也不能忍受,爹爹被害之仇,自己的清白被践踏等种种,积攒的仇恨终于在喜儿的内心爆发,她决定不能像爹爹那样忍辱偷生,她就算做了“鬼”也要报仇,在《恨是高山仇是海》中,喜儿讲述了自己内心的仇恨,“恨是高山,仇是海……老天爷睁眼,我要报仇!”这里表现出喜儿那满腔的怒火与仇恨深似海。
第五幕第七十一曲中唱到“太阳出来了……要把喜儿救出来,救出来!”这一曲唱得着实是令人振奋、令人欣喜,喜儿报仇的信念终于在这一刻拨云见日!她与众人纷纷控诉了封建恶势力地主黄世仁等人的残酷剥削,及不可原谅的卖国之罪。在共产党解放军的领导下,劳动人民团结了起来,一同推翻了陈旧的封建阶级,最终将黄世仁枪毙处决,喜儿终于报了这血海深仇,像“鬼”一般的喜儿获得重生,她从人变成“鬼”,从“鬼”又做回人,这是“新”喜儿的诞生!
《白毛女》以喜儿的悲惨遭遇为主线,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富有传奇性色彩的故事,深刻的展现出底层劳动人民们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矛盾,这是封建旧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全剧最开始的喜儿是一个天真的农家少女,而恶霸黄世仁却对喜儿打了歪主意,作者生动的将剥削阶层迫害喜儿的罪恶一幕幕地揭露,大年三十上门讨债,抢人,对喜儿的欺辱,转手卖给人贩子等等,逼得喜儿走投无路,过着“鬼”一般的生活,喜儿的遭遇是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缩影,倾诉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苦痛,激发人们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仇与恨。之所以《白毛女》能够引起千千万万群众的共鸣,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喜儿这个形象的“控诉性”。
中国的戏剧发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塑造了很多的妇女艺术形象,如窦娥,如孟姜女等等,都反映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她们也同样被剥削阶级迫害,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她们最终都以悲剧的形式结束了一生,纵观戏剧史,我们会发现,喜儿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旧时代妇女形象,她在剥削阶级的压迫下,凭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及反抗到底的决心,走了一条不同于前人的道路,顽强斗争,最终翻身获得解放。标志着我国新歌剧艺术逐渐成熟。可以说,喜儿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并翻身获得解放的妇女形象!而之所以喜儿选择了这条反抗道路,是因为她内心信红军,信共产党,她从中获得了力量,也反映出当时的广大劳动人民的人心所向。
《白毛女》最后一部分,描述了共产党来了,劳动人民纷纷团结起来共同打破封建恶势力,像“鬼”一样的喜儿重获“新生”,而“新”喜儿的出现,反映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5]。只要跟党走,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综上所述,本文对喜儿的主要唱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女主角喜儿的人物形象及心理活动进行了归纳总结,使演唱者在表演歌剧时能够更好的结合人物形象及唱段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故事,心中有情感,身临其境、用情发声、用声传情,做到演与唱相结合,进而更好的诠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