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丽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当前,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一直以来,高校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采取不同措施提升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而目前的心理健康工作多是通过个体咨询方式来开展,更多关注的是预防和矫正性问题,这种方式更多的就现象解决表面问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产生的源头。因此,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充分借力其他相关学科的优势来弥补当前的不足,增强工作实效。而社会工作以其助人的理念,专业的助人工作方法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带来新的视角与实践。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是遵循以人为本、平等公正、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帮助有需要的个人、群体、家人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并解决社会各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一般包括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在助人服务中发挥其不同的效用。
从上述定义描述中可发现,社会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目标上具有相似性,即都是帮助有需要的个体摆脱现有的困境,促进其更好地发展。而在学校领域中,社会工作坚持着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能运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解决发展中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中引入社会工作的方法将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
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依靠学校专职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和借助学生工作队伍的力量来开展。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首先,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容易限于缓解心理情绪、消除心理问题的症状,主要发挥着补救性和预防性的功能。而对学生发展性的问题关注较少,对学生自助能力的开发欠缺,对学生所处的环境干预较少。其次,学生工作队伍中,由于日常工作量较大,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多是采取集体辅导或者团体咨询的方式,实施效果难以保障,同时专业方法的欠缺也致其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可以弥补当前存在的不足,如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开展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小组活动,小组成员间充分互动,彼此支持,可以逐步改善小组成员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转变与成长。小组工作方法在发展性、成长性上的功能,可填补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不足,也便于学生工作队伍掌握具体的可操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个案管理”工作方法是随着社会服务的逐渐细分和服务对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而出现的,它强调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去不断整合资源,并不断地以连续性的服务保证服务对象的成长,从而助力服务对象的全面成长。
在应用过程中,可为学生在入学开始就建立“成长档案”,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在校心理状况、发展需求等,根据“成长档案”,及时跟踪并提供服务。针对心理方面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影响到个人以及周围学生成长的高风险学生,整合学校各项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如通过高校心理咨询室、学生相关管理部门、专业教师等组成个案管理服务系统,对学生提供持续服务和关注。针对发现的高风险学生,要及时干预,预防心理危机发生。
小组工作方法是指工作者按照服务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设计小组活动使受助对象参与其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共同经历密切的互动活动,逐步改善小组成员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转变与成长。在学校领域中,最常用的小组有教育小组、成长小组和支持小组。
小组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施效果的可监测性。如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困惑,提前设计小组活动,满足学生发展性需求。如在新生入学后有新生适应问题,在大二阶段会有学业压力问题,大三阶段会有就业困惑问题等,针对这些情况,可以提前开展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提供支持性、发展性服务。另外一方面,在活动开展中,工作者通过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可发现学生新的需求,而往往有这些需求的学生不会是个体,他可能代表的是一类学生,这些学生的需求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可能会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因此,及时设计并开展满足学生需求的小组活动,将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将事后处理变成事前预防,从而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防功能。
在高校领域中,社区工作以社区中的大学生为服务对象,通过不断发现大学生社区的问题及需求,动员可以利用的社区内部和外部资源,有计划地解决或预防社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工作者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协助大学生解决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品质,健康成长。
全面了解学生生活社区将有助于全面发现学生的生活需求,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因此,在实践中,一是可积极联合校内各职能部门,调动社区各项资源,有针对性地协助大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如在社区中充分调动学生骨干的力量,建立需求信息的反馈机制,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如在社区中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社区氛围,培养学生自助、互助与求助的心理意识和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当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社会工作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可以积极借鉴的方法之一,而不是全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简单机械地用社会工作方法取代心理健康工作的传统方法。而要形成优势互补,并要充分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社会工作的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将社会工作的三种方法混合使用。
此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求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如在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下使用会影响工作效果。因此,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特别是学生工作者,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用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武装自己,学会正确规范的使用相关方法和技能,才能取得预期的实效。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M].台湾:台北五图图书馆出版公司,1986.
[3]张鑫.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N校为例[D].吉林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