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民族文化与萨满文化的融通

2017-03-11 04:18宋丽丽吴昊鲁京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鄂伦春萨满民族

宋丽丽,吴昊,鲁京京

(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 164300)

在远古时代,源于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人类认知水平有限,为大自然景象附着上了层层神秘色彩,并因此奠定了巫术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主流地位。在巫术文化系统中,主要包括两个分支,即北方萨满文化和南方傩文化。其中,鄂伦春民族文化作为北方萨满文化的重要构成单元,其发展受萨满文化影响颇为明显。

1 萨满文化概述

“萨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历史载记《三朝北盟会编》中,源于通古斯语,学术界多译为“狂躁不安的人”、“激动狂怒者”。现今看来,如上解释与萨满民族仪式中跳神时兴奋的精神状态相符。纵观历史,由于低水平的生产力,人类在自然生存环境中,对某些现象时常倍感无力和无解,头脑中形成了一种虚妄的观念,认为“万物有灵”,如山有“山神”、风有“风神”、雨有“雨神”等,这也是宗教思想发展的最原始形态。而萨满作为精神形态上的存在,被称为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能够传达神明意志或人类祈求。鄂伦春民族生来以狩猎为生,原始社会极其地段的生产力及对自然的依赖,使之对“神明”有着更多的崇敬感。一直以来,粗狂、朴素的鄂伦春民族十分崇信萨满,具有典型的萨满文化形态,两种文化之间的融通随处可见。从一定程度上讲,萨满文化对鄂伦春民族社会的巩固与维护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并对其相关文化形成及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雅致的中板(Menueto Moderato e grazioso)。在这个奏鸣曲中,它代替了慢乐章的地位,安详如歌,高贵精致。它都是在降E大调上,即使是三声中部也是同一个调。开头乐段的乐句,每八小节一句,共两句。

2 鄂伦春民族文化与萨满文化的融通具象

出于对自然界的敬畏,加之低生产力水平下人类的无助,使得鄂伦春民族文化与萨满文化之间隐藏着层层关联,两者相融相通。具体而言,萨满文化作为鄂伦春民族的精神载体,包含了多种艺术的综合,是鄂伦春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础。鄂伦春民族文化与萨满文化融通的具体表象如下。

2.1 神话传说

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极其低端的社会生产力,使得大自然充满了神秘感。鄂伦春民族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是神话传说,关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方面的内容居多,浅薄的认知使之只能按照自己的原始思维来想象世界,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神话故事,如《恩都如创造了鄂伦春人》、《阿拉坦布托》、《尼顺萨满》等。尤其受萨满文化的影响,鄂伦春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出现了众多神通广大的精灵及智能双全的萨满。在《尼顺萨满》中,萨满被塑造成本领高强的人物形象,他拥有远高于凡人的无上法力,其为了还阳死者,常常通天下地,奔走于天上、人间、阴世,并通过与神明的沟通交流,索要死者灵魂,以化解逝者亲人的悲痛,将“善”持久传播下去,表达了鄂伦春民族对生命的向往与期冀。从此类神话传说故事中,不难看出萨满文化在鄂伦春民族文化中的组成已成重中之重,并为促进其文学艺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鄂伦春语归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通过语言口头传播文化,并以民歌的方式表现出来,称为“萨满调”。所谓的“萨满调”即是指萨满祭司时所演唱的歌曲,包括独唱、对唱、多声部混合唱等。基于萨满文化影响,鄂伦春民族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如音乐、诗歌、舞蹈、造型艺术等。本质上讲,“萨满调”依然属于民歌的范畴,其元素构成不乏民歌,同时并未形成固定独特的宗教音乐,它在鄂伦春民族文化中的渗透主要表现在跳鹿神仪式上。在此过程中,以村或屯为单位的所有人都会参与,由萨满引领,边跳边唱边念咒语。这种特殊的音乐表达形式,本身就是对萨满文化的传承,同时奠定了鄂伦春民族文化与萨满文化的融通基础。从音乐艺术上解读,鄂伦春民族的说唱音乐,对萨满文化的融通尤为显著。其中,“摩苏昆”作为鄂伦春民族常见说唱音乐形式,是产生最早的作品形式之一。在具体的演绎过程中,演唱者通过手舞足蹈、角色模仿等诉说着故事发展,将人物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体现了萨满“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

2.2 音乐诗歌

1.3.4 细胞迁移能力测定 接种于6孔板的hucMSCs(1×105/孔)常规培养至近融合时,用200 μL的枪头在6孔板内垂直均匀划直线,制造一个划伤伤口。按实验分组干预后,换1%FBS的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12 h和24 h后,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使用NIS-Elements(Nikon,日本)测量分析软件测量初始和最终伤口宽度,并使用以下公式确定3者之间的差异:(初始伤口宽度-最终伤口宽度)/2。

2.3 艺术舞蹈

在萨满祭司中,舞蹈被视为最重要的通神方式之一。通过一系列的跳神动作,与神袛相通交流,传达人类夙愿,驱除恶魔邪祟,继而祈求部族平安繁盛。伴随着鼓点的律动,祭祀随性地起舞,将巫师与妖魔的搏斗场面展现出来。部分高强的萨满,可将鼓点、腰铃之声与手足舞步和谐地联系起来,不失为一种审美享受。歌舞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形式,承载着鄂伦春民族人的精神思想,蕴含着其丰富的审美趣味及理想。在萨满祭祀舞蹈中,激烈的呼喊、鼓点之声,恰似鄂伦春民族狩猎时的“合围”形象,再现了其原始生活形态。例如,至今流传下来的鄂伦春民族《黑熊补斗舞》,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原始图腾意识及狩猎形态,是对鄂伦春民族先民丰富知识经验的总结,彰显了舞蹈文化魅力。在鄂伦春民族文化中,以舞蹈的形式模拟图腾各种神态,进以表现讨好和亲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原始萨满文化的传承与渗透是自然而深刻的。

遗传算法着重于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能力,具有随机搜索性、快速性、全局收敛性,但是容易陷入局部收敛得到次优解。蚁群算法有很好的并行性、启发性与正反馈机制;模拟退火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强,运行时间较短。改进的遗传算法结合了其他两种算法的优点,弥补了自身的不足。

2.4 绘画服饰

绘画可谓较为高阶的文化艺术行为,集中反映了鄂伦春民族的审美情趣及艺术修养。统观鄂伦春民族绘画艺术,除了摇篮梆、桦皮盒上的花草、虫鱼、鸟兽等元素之外,还附有白云、太阳、月亮、山峦等图案,表达着神仙踏祥云升天的祝愿,希冀他们永远生活在山、水、太阳、月亮并存的极乐世界里,并由此获福,充分体现了萨满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鄂伦春民族人还会绘制各种各样的神像,并世代供奉,以表达敬畏之情。现如今,萨满的神衣、法器等无不是鄂伦春民族艺术文化的沉淀佳品,具有十分重要的赏析和传承价值。素来,萨满十分注重服饰搭配,并将特有的观念意识、图腾崇拜等绘制其上,以从内心深刻表达对神明的敬畏、尊崇。这其中,处处容纳着鄂伦春民族的裁缝、刺绣等工艺,精美的图案更是极具收藏价值。绘画服饰不仅仅是鄂伦春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寄托着本氏族的情感、意志、观念等,表达了对神明的崇拜,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3 结语

综上所述,鄂伦春民族文化与萨满文化的融通,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事实。鄂伦春民族人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体系,而其中萨满作为艺术文化的创作者、传播者、继承者,为鄂伦春民族文化发展注入了精神食粮。从某种维度上讲,正是缘于萨满文化的影响渗透,才促成了如今的鄂伦春民族文化,为其附上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璀璨文化浓重的一笔。

[1]陈晓燕.古代萨满文化对鄂伦春民族文化之影响[J].黑河学刊,2017(1):59-60.

[2]王丙珍.鄂伦春族萨满神话的生态审美意蕴与文化认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3):159-163.

[3]蒋雨樨.白银纳鄂伦春族萨满文化发展现状[J].中外企业家,2014(20):258.

猜你喜欢
鄂伦春萨满民族
我们的民族
亲亲的鄂伦春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萨满文献开发利用路径探索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多元民族
DIGITIZING THE OROQEN
浅析吉林陈汉军旗萨满的文化认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