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颖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常州雪堰镇城西回民村,是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经济较发达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点[1],生活着73户260多人的回族村民。该村自古便成为汉回两个民族聚居地,村民间和谐相处,可通婚,生活上互相帮助,尊重各自民族的习俗。据史料记载,回民迁居至此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年长的回民追忆(代代相传),刚迁来时回民统一身穿青布长衫,头戴白帽,一直到近代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穿衣装束逐渐和汉族人相近,除了到清真寺做礼拜,举行宗教仪式时戴白帽外,其他时间与汉族人民并无不同。研究者来到城西回民村开展调查研究,追寻回民村历史文化并探寻新农村的建设,从文化与经济两大方向切入,展望回民村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
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回民村的资料,整理后确定以该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城西回民村的文化经济建设发展情况。根据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与回民村中特定的人与物接触,深入感受村中的发展现状。
通过研究,深入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在汉族人数较多之地,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民聚居村的生活现状及发展情况。在经济方面,研究分析回民村25~45岁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感受和想法,探索回族人民关于农村建设的新需求与新愿景,通过研究其经济发展方式,尝试为其将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在文化方面,通过对老回民的访谈和对伊斯兰教文化的了解,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文化差异性,了解回族传统文化,促进汉回民族文化共同发展。
问:我们回民村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您觉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推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逐步增加,使农民内心的购买愿望转变成现实得消费需要,从而拉动整个社会经济的上升。近年来,农村道路、水利、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质加强,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又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3]。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我们致力于打造官方型生态农业,由工业新镇到旅游强村,这都是提升回民村百姓幸福指数的措施。
问:请问您创业期间有没有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
答:没有回民创业支持。八十年代,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企业变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企业的产品不愁卖不出去,只要能生产出来就不愁销售。产、供、销平衡,公司得以正常运作,再加上政府鼓励创业,对我们企业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问:谈到创业就业,您有没有什么想对当代大学生说的话?
答: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要有敢于拼搏的创就业激情。然而,大学生毕业之后基本没有就业的实战经验,对于创就业的决策大多通过学生阶段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平日多种媒体所传播的信息[5]。在此情况下,我认为大学生朋友应该以冷静理性的心态面对创业机会与项目,存在创业想法时注重身边社会支持的力量,遇到重要的决策多咨询参考团队的意见。大学生创业者难免遇到问题与麻烦,在交了错误成本后需要及时分析与总结,从失败中找到自己的弱点与不足,并加以改正。
2005年以来,城西回民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支持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族村落致富道路,从之前的经济落后村,一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在农业产业方面,回民村利用优势发展本村的特色农业。村子地处太湖湾旅游度假开发区,与环球动漫嬉戏谷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畅通便捷。现今,回民村种植葡萄850亩、桃树200亩、茶树850亩、梨树850亩。2009年6月,城西回民村被省民委授予“江苏省民族团结和谐小康村”光荣称号,2009年9月在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近年来,回民村以建设生态文明、人文和谐的新农村为目标,统一思想、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回民村缺少活力,在去回民村探访时发现村里大部分都是老人在家守着“一亩三分地”,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回民村发展的是观光旅游业,主打自驾游、农家乐、果园采摘,但是青壮劳动力更多的是分散到周边的旅游区,这使得观光旅游业不能扩大规模。回民村的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接待能力不强,难以承受大量游客的涌入。一旦游客数量增多,基础设施很难承担。究其原因,村子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易造成盲目的消耗、投资及开发,进而导致对客源的吸引力下降。资金和人才管理问题,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外宣传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回民村的果林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技术上的人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的指引,拖累了回民村旅游向前发展的进度。村子旅游产业项目种类较少,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高。旅游产品较粗糙,产业链较短且无创新。旅游特色新意不够丰富,游客的产品参与度不高,参与兴趣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回民村的经济开发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考虑:第一,由政府部门统筹安排,通过批拨扶贫资金促进村子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全方面迅速推动村子的整体规划。第二,利用村子本身的优势资源引进外资,拉动村子的经济发展。第三,从村民入手,激励他们投资入股,增进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村子的开发之中。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人才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据当地乡村发展特点,遵循培养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当地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村子的发展需要以特色回民文化的生态旅游为主打特色,彰显回民村的文化名片。加强宣传力度,加强与客源市场的合作。注重回民村文化,加强文化宣传。要进一步加强回民村特色文化的发掘以及保护工作,除了建立回民村史馆外,定期向村民开放,宣传回民村的发展历史,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回民村的经济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增强回民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1]王华.空间、记忆与“他者”:苏南回民村族群认同的建构[J].西北民族研究,2016(2):94-100.
[2]陈飞.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3]赵永刚,殷红旗.浅析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2(8):40.
[4]楼恩满.论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确立与提升[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6(1):29-31.
[5]杨小雨.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09(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