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3-11 03:06柴璐璐
河北职业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目标高职教育

柴璐璐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27)

作为系统的理论化观点,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中“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这一命题的争论。区别于在此之前“教学是艺术”的西方主流教学观,研究者们开始尝试站在科学的立场去理解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重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理论应运而生。

一、概念界定

对有效教学的内涵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见解,相对主流的理解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教师充分遵循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对“有效”一词的理解是关键,也有三种不同的意义:1.有效果,教学过程完成后,考查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匹配和吻合情况。2.有效率,从经济学的维度来定义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教学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就是除了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和效率之外,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考查教学过程的收益和体现的价值,具体就是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效果与个人及其所处特定社会的教育需求是否匹配的情况。

第二类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进行定义,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好,正如R Ballentyne等学者提出(1999):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目标——学生愿意学习,在教学以后能够从事教学之前无法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这些界定都为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启发和借鉴,出于本研究对研究对象范围的选定(高职教学)及对实践指导性的研究定位,这里我们将有效教学界定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和结果双方面的有效,具体来说教师应遵循客观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以适当的教学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获得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自我发展,通过设计及组织富有效果、效益、效率的教学,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二、有效教学对高职教学的意义

(一)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途径

随着对高职教育定位的清晰和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已从传统粗狂外在型转化为内涵式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是一种集约型的教育发展方向,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创新式发展,其发展目标是提高高职办学质量,认为“质”上的发展才是教育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这种发展的思路与有效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宏观上可以取其原则,以其系统观的观点实现教学资源和各种影响因素最优化的配置,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规划。微观层面,通过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实施,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效益化沟通,达成有效教学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一致性目标。

(二)内部教学质量保证的归属

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国家政策和院校自身发展共同的要求。一方面,有效教学理论为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搭建提供了科学可行的理念支撑,另一方面也是内部质量保证工作的最终归属。通过实现课程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对接、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对接、课程整体和单元教学设计与课程标准及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对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设计的有效对接,建立完成专业和课程层面的质量保证机制建设,以此做为总体体系的基石,使内部质量保证工作实现预期效果。

(三)创新型教学形态的开拓

通过有效教学理念和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微课、翻转课堂、云服务、大数据、移动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现实场景虚拟化”和“真实活动游戏化”的理实一体化课程。顺应时代发展,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进一步开拓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型教学形态。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些新形态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做到方便学、愿意学、学得会、想再学,使有效教学成为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真正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指导和评价,大都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后,这种现状对于毫无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而言,面对教学过程的“暗箱”,依旧茫然于自己的教学准备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在教学的前置阶段对有效教学理论进行系统化、实例性的培训和指引对教师职业发展,特别是对教学能力的提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有效教学的实现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协作的过程,在此之中它既可以教会学生“有效地学”,也可教会教师“有效地教”。一方面,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地内化提升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另一方面提醒教师随时感知自己的教学状态、优化教学进度、调整教学策略,这种循环式的教学实践将会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相辅相成,最终使教师受益。

三、高职院校有效教学的特征

(一)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布鲁姆在其代表作《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中从学习结果的维度将教学目标分成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类。后有学者据此将有效教学的目标定义为“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认为,除了明确教学目标的分类,有效教学更重要的特征应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在每个教学阶段为其设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设置多层次、递进式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学习起点,了解自身知识欠缺情况,据此做相应的补充。同时,目标难度应有梯度,呈现递进式,使学生有能力完成当前目标后,充分获得成就感,从而有足够的信心和兴趣去追求更高的目标,进入到有效教学的长效循环之中。

(二)多元动态的教学策略

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形成大量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就好像最好的建筑原料,更为关键的是要如何利用这些原料构造出有效教学的真实图景。对于任何一次教学,教师通过教学准备和演练来进行教学的预设,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有效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它要求教师要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反应和教学过程中的变化,修改教学计划,灵活地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甚至重新组织教学。

(三)融洽有效的师生互动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制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变量,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首先要尝试转变传统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改变师生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简单线性关系。这是保障有效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第一步,也是其它教学策略有效执行的基础。师生要努力完成学习网络和多种连接的创建,共同构建起整个教学网络,在这一网络中,通过明确目标、下达任务、制定策略、问题解决、成果展示等环节创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连接,实现多方的有效互动。与此同时,除了对课程内容的传授,教师还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建立亲密、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做到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

(四)丰富完善的学习支持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最终是要促成学生有效地学习。因此,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上,应具备丰富完善的学习支持,除了必要的教学资源,还应有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工具。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在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需要,学习支持工具主要包括:绩效工具(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的工具)、信息搜索与加工工具(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表征工具(创设可视化问题、任务和情境,增强真实性)、交流工具(支持学习共同体,内外部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知识建构工具(帮助学习者形成组织化知识结构图景)、教具性工具(针对学习内容,为学习者提供操练机会,支持学习者“做中学”)和评价工具(记录并评价学习者学习过程,为其提供总结和反思的依据),这些工具整合在一起来支持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四、高职有效教学体系的设计

遵循一般教学过程设计原理,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出了高职有效教学体系的模型,如图1。

模型把高职教学看成一个有效教学持续改进的循环,根据整个教学过程,抽象出8个关键性环节,包括内外部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学习成效等。其循环的起点是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具体包括国家、雇主和学生三方的内外部需求,这一环节起到理论统领的作用,完成高职教育要求和产业需求的对接;由此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具体方案,细化完成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设定;根据毕业能力要求及各指标点,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设计相应的课程目标;以此为依据,为每个单元教学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由此进入有效教学持续改进循环中的质量生成环节“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条件保障和教学评价监管等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通过比对学生学习成效和内外部需求的达成度,来考量教学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为有效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实时的诊断和依据。如图1所示,整个循环基于系统观的观点,每个环节互不孤立,而是联动地发挥作用,上一过程的输出决定了下一过程的输入。同时,遵循PDCA管理学理念,体系模型的持续性还体现在整个大循环所抽象出的关键性环节中,其又包含了若干小循环,从而形成了一套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的教学有效性改进机制。

五、高职院校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师职业性的体现,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素养、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创造思维能力等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一位教师能否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教育政策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时刻保持知识更新和学习的能力,决定了教学设计的高度;教学素养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和对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教学创造思维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根据新的教学内容建立关联,设计适合于学生纳新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实现。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对教学的有效性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孙亚玲博士将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划分为:教师的学科专业性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学经验)和条件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此外,由于高职教学所教授的知识以实用性技能型知识居多,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还要做到及时地知识更新,使自己不断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就业趋势、岗位需求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才能使教学真正有效。

(三)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指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心理和社会特点,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因而造成的教学有效性的不同。除了一般性的特征之外,高职学生还具有相对显著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学习特点包括知识分类精细化、学习意志控制水平不高、纳新意识强和学习时空不固定,学习心理包括由“依赖”向“独立”转变,具有自我完善的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较低等。

(四)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会学”实现学生的“学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要素。学习动机是从学生的角度探寻其学习需要和内在的心理机制,并通过适当的激发使其维持学习活动的有效。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稳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主动地选择、接受和完成学习任务,它往往源于有效学习目标的设定。同时,在相应的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从而使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到不断的增强,在结束学习后得到适当的鼓励和肯定,使学习始终对学生充满吸引力。

(五)环境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实现还与学校各级层面的环境因素有关,这里的环境一方面指教学的物质条件,如学校的自然环境、校舍、教学楼、实训室、图书馆等硬件条件。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学校管理环境,包括学校对教学的支持与投入、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教学管理政策的合理性和执行力度、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及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的建设情况等。归根到底,人是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变量,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往往又是潜移默化、无时不在的。

[1]J MBroder.Determinants of Teaching Quality:What'sImportant to Students?[J].Researchin Higher Education.1994,(35):235-249.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3]顾泠沅.青浦实验:来源于实践的有效教学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7-08-32(05).

[4]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任苒.有效教学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8-50.

[8]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23-27.

[9]刘仁三.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J].河北职业教育,2017,(2):48-50.

[10]曹霞,姚利民.论各因素对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J].大学教育科学,2012,(1):25-31.

[11]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23):10-11.

[12]孙耀东.大数据背景下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探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5,(6):112-114.

猜你喜欢
目标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