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链接促进感悟,模考讲评提升效益
——以一次模考题的链接讲评为例

2017-03-11 05:50江苏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半轴同类考题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王 成

同类链接促进感悟,模考讲评提升效益
——以一次模考题的链接讲评为例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王 成

我们知道,在将近一个学期的中考复习期间,常常有各类模拟考试(周练、月考、调研考、一模、二模等)伴随其中,每份试卷中都会有一两道较有难度的综合题,考试之后都需要对这些较难试题进行讲评,如果只是满足于一题一讲、一题一得,简单地让学生学会这一道考题的解法,常常是入宝山而空返.为了追求更好的解题教学效果,我们坚持帮助学生梳理同类考题,重视讲评时的同类链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结合一次讲评经历,述说中考复习期间考题讲评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考题讲评记录

考题1:(2016年上海中考题)如图1,抛物线y=ax2+ bx-5(a≠0)经过点A(4,-5),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且OC=5OB,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连接AB、BC、CD、DA,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3)如果点E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BEO=∠ABC,求点E的坐标.

图1

图2

讲解:(1)容易看出点C的坐标(0,-5),结合OC= 5BO,得出B点的坐标(-1,0),于是把A、B点的坐标代入y=ax2+bx-5,就可确定a=1,b=-4,即y=x2-4x-5.(也有学生是基于抛物线的对称性质,把对称轴x=2分析出来,然后分析出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5,0),从而有另外的解法).

(3)如图2,首先要弄清∠ABC有什么特殊之处,这对于问题求解非常关键.而∠ABC所在△ABC只是个一般三角形,需要构造一个特殊三角形出来,以便分析它的特殊性,想到过点C作CH⊥AB,垂足为点H;结合A、B的坐标不难求出AB=5,于是可以根据面积法S△ABC=再切换到Rt△BCH中,∠BHC=90°,BC=所以tan∠CBH=在y轴的正半轴上取一点E,根据题意,在Rt△BOE中,∠BOE=90°,tan∠BEO=结合∠BEO=∠ABC,所以而B(-1,0),即OB=1,所以,即点E的坐标为

讲评预设:不少学生很好奇辅助线的添加,为什么想到作垂线段CH,发现∠ABC的正切函数值?这类问题还可以怎样变式、深化或拓展呢?我们又搜集到另一道中考试题,与本题也有类似之处,链接如下,一并讲评,以便让学生做一题、会一类.

考题2:(2016年广西贵港中考题)如图3,抛物线y= ax2+bx-5(a≠0)与x轴交于点A(-5,0)和B(3,0),与y轴交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E为x轴下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S△ABE= S△ABC时,求点E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BAP=∠CAE?若存在,求出点P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3

图4

另解反思:

仍然观察图4,受到上海考题第(3)问的启发,我们可在△AED中分析出∠ADE的正切函数值,即tan∠DAE=.这样可“传递”到∠PAO处,有tan∠PAO=,于是结合上面所设的P可以得到AQ=5+m,由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有AQ= 4PQ,可得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贯通思路.

进一步思考,我们还可走解析法的路径,比如,当解读出tan∠PAO=后,构造图5简化一下问题的结构,设AP1、AP2与y轴分别交于N、M两点,根据tan∠PAO=,结合OA=5,容易得出两条直线AP1、AP2的解析式分别为,这样可以将两条直线的解析式分别与抛物线联立成方程组,也可解出P1、P2点的坐标,实现问题突破.

图5

教学手记:将这两道考题一起讲评,并对比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特别是“考题2”第(3)问的不同思路、殊途同归,可以看出这一类问题有效转化的策略,学生纷纷表示都能理解得更深刻,下次再碰到类似问题就有转化方向了.

二、关于考题讲评的进一步思考

1.深刻理解考题,寻找自然而简洁的思路.

各个地区的中考题通常都由4~5人的命题专家命制,他们集中打磨的往往也是全卷中两三道把关题,一是确保这些试题无科学性错漏,二是这些考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或思路贯通的路径,而且有些路径繁冗,有些路径简洁深刻,但需要较强的洞察力.这些考题被引用在各级模考中,讲评前如果教师本人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理解,特别是寻找出自然而简洁的思路,就难以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向高度、深处走,也就容易出现“入宝山而空返”的教学尴尬.

2.做好同类链接,在同类问题中悟出策略.

为了在讲解一道模考题之后,引导学生有效反思、回顾问题,有必要在备课时做好同类考题的链接,有时也还可以是此前学生已学过的、解过的、练过的或讲评过的同类问题,再引用到这里,安排学生在同类问题中悟出求解的共同策略.特别是对比不同考题之后,学生可发现解法中都能用到同一种方法或构造的策略,这时对一种解题策略就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无痕效果.这也就是上文中我们把“考题2”第(3)问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突破的原因所在.

三、写在后面

中考复习是一项现实而功利的教学行为,如果让学生在关注眼前利益的同时,又能超越眼前利益,并通过同类题的对比感悟出解题策略之后,感受到洞察本质、识别问题深层结构也是一种站在高处欣赏数学的美妙体验,这也是我们解题教学的一个更深远的教学目标吧!

1.郑毓信.多元表征与概念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11(10).

2.鲍建生,顾冷沅等.变式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2003(1、2、3).

3.许燕.从解题赏析走向教学研究——以2016年无锡卷第27题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6(10).

4.杨卫东.客从何处来:一道几何把关题的命制历程[J].中学数学(下),2016(8).

5.吴忠妙.一道考题的思路、难点与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下),2016(9).

猜你喜欢
半轴同类考题
一种橡胶扭力半轴组件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探明究竟,大道至简
——对2018年广州市一道中考题的研究
同类色和邻近色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七种吃同类的动物
汽车半轴自动化技术取得新突破
同类(共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