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玲
摘 要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突显,农村金融问题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也成了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何广文(2009)[1]的研究从我国金融组织架构体系入手,提出要构建需求导向型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必须要先解决现有产品严重滞后于需求这一主要问题;不同的金融组织及产品服务应满足不同的金融需求。汪三贵(2010)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对贫困农户的信贷情况、需求、供给、影响因素进行探索,认为通过正常渠道大多数农户是能够获得正规信贷的,但额度有限,许多农户不愿以任何利率借款;说明市场化进程缓慢,增加贫困地区农户获得信贷资源并不能促进非农活动的发展,这也是小额信贷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高帆(2008)[2]则从“农村金融抑制的思路是如何开展的”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使人们从供给角度出发;其同样对问题集中的农村金融的供需均衡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研究成果 现状 问题 策略选择 分析
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需要农村金融机构针对中低收入农户的现实需求,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基础工作,在有效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其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希望通过国家、地方、企业以及农民自身各方面的政策执行和调整,逐步完善与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信用社应对组织结构、业务和管理方面进行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思路:发挥财政、信贷资金相互协调配套作用,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快完善包括信贷、期货、保险在内的农村金融市场;应用现代科技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发挥地方政府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上并存着性质不同、规模各异的多个金融组织。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28886家农村信用社网点、1238家农村合作银行网点、1164家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和261家村镇银行网点接入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除了传统的农业银行基层组织、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外,近年来在农村局部地区又出现了一批中小型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虽然组织众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信用社形成垄断,大大限制了金融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加快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等的创新,增加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推动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农业银行明确市场定位,实现真正商业化经营
农业银行是国有独资银行,1993年11月,政府提出4大国有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的发展方向,农业银行的业务职能随之发生了转变——政策性业务划转到农业发展银行,工作重点又从农村到了城市。其在发展过程中,长期执行着农村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双重职能。
尽管如此,商业化后的农业银行仍然有部分是基层乡村营业网点,面向农村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在这种条件下,农业银行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既有利于农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从利润的角度出发,农业银行要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市场范围,主要需要抓住创造收益的重点客户,如大型的农业企业、大型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此外,农业银行还可以实行商业化经营。
三、积极鼓励中小型民营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随着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和分配理论上取得新的进展,遍布全国的民营企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已经用事实证明了民营经济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有能力为市场建设发挥推动作用。但是迄今为止,民营经济进入银行业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从我国中小型企业类型看,其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少量资本与大量劳动力相结合为基本特征。这样的企业可以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规避资本匱乏的劣势,只需要有中小型银行的少量贷款支持,就可以实现迅速发展。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在农村金融供给相对缺乏条件下,中小型民营银行可以大有作为。从经济角度看,中小型民营银行拥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也可以作为国有金融的重要补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其贷款条件一般较为苛刻,中小型企业一般很难达到要求。而且中小型企业一般资产规模有限,发行股票或债券的能力不足,从资本市场融资困难重重。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客观事实要求发展民营中小型银行,以补充大银行留下的市场空间,为中小型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四、邮政储蓄机构建成邮政储蓄银行
我国邮政储蓄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并逐渐成长为我国金融市场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这一规模庞大的金融组织在机构属性和业务设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它主要面向城乡居民办理储蓄业务,以高于正常水平的资金价格吸收存款,并向中央银行转存以赚取利差,其本身并不经营贷款业务。这一特性使其在农村金融领域发挥着双重作用。一方面,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储蓄服务;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农村资金的外流,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邮政储蓄的负面效应问题,通常的做法是由中央银行将邮政储蓄存款以再贷款的形式回流到农村信用社,以起到对农村资金补偿的作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这种负面效应。因此,解决问题还需要全方位的金融创新。
目前,邮政储蓄的资金流动还是以单向为主,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改变这种单向流动,实现资金的双向互动;这主要是取决于农村的资金应该用于农村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邮政储蓄机构网点优势明显,拥有畅通的资金汇路,在零售业务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其只要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的路线,充分发挥业务优势,就会在金融市场上找到属于适合自身的定位。其业务重点侧重于个人银行业务和社区金融服务,包括存单质押贷款、代理国债、银行保险、贷款保险以及代缴电话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中间业务,业务量稳定,风险极低。随着农业银行机构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城市化风格明显,原有县级以下的机构网点设置逐步减少,这部分金融市场也为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定位清晰的商业银行,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在内的全方位的服务,并为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起到积极作用。
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农村金融市场上,除了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经营贷款业务的银行等金融结构外,还存在着包括保险公司、农村证券市场、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市场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组织和机构。非银行金融组织与银行业相互弥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组成农村金融市场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858家,其中村镇银行有799家。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寿辽源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何广文.农村金融还有很大拓展空间[J].当财会月刊,2009.
[2] 高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改革探讨热[EB/OL].人民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