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蓉,叶晓云,王喜丹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肠外营养主要是指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为微重症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过程,营养供给途径主要包括中心静脉营养和周围静脉营养两种,通过静脉途径给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包括维生素、热量、电解质、微量元素等,确保无法正常饮食的患者也可以维持营养状况,加速了伤口的愈合,对于患儿能够帮助其继续生长及发育,静脉输注途径为肠外营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证。营养配方是由不同的药物制剂所构成的,对营养液的规范化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合理的配置技术有助于提升营养液的质量,如配置顺序不合理将会导致营养液出现沉淀、浑浊、凝聚及乳析等现象。本文将肠外营养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规范化配置和稳定性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的数据信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查阅相关的资料,《临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等,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整合相关的药物信息进行总结分析。
(1)规范配置环境及设备,保证配置室周围环境的整洁性,配置墙壁在设计时应达到防蚊、防鼠及防蟑螂要求。并合理设计配置室功能空间,满足配置要求。配置室面积控制在>20 m2,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50%~70%,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每天做好检查并登记。(2)清洁管理技能,肠外营养液配置前后,用氯消毒剂对配置间的操作平台及平面进行擦拭,物品消毒保证在每周2次,配置间细菌培养每月1次。(3)层流台清洁及消毒,在操作前30 min打开层流台风机,配置时关闭紫外线,打开日光灯用75%的乙醇进行擦拭台面、顶部、两侧位置。当调配工作结束后,关闭层流台柜门,打开紫外线灯照射30 min。强培养皿打开后放置在操作台上30 min,封盖后培养计数。
(1)脂肪乳不稳定性因素及设计:①脂肪乳不稳定是由于PH值<5,需要将混合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控制在3.3%~23%。②由于氨基酸溶液是两性分子,有一定缓冲作用,对脂肪乳起到保护性作用,浓度在2.5%以上。③阳离子在一定范围内对脂肪乳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需将一价阳离子的浓度控制在<150 mmol/L,不宜将10%的NaCl溶液与脂肪乳剂直接混合,否则会引发脂肪乳出现“破乳”现象。(2)避免沉淀应采取的措施:①在配置PN时,应先加入含磷酸根药物,后加入含钙药物,以降低沉淀几率。②草酸钙沉淀措施:不主张在PN中添加其他药物,也不建议在管路中加入其它药物,在必须加入时,需通过Y型管或侧管加入。对不确定是否能够相容的药物,应停止输入PN,用生理盐水对管路进行清洗,再输入药液。(3)渗透压的影响因素及输注途径:在外周静脉输注PN时,将渗透压控制在800~900 mOsm/L以内,对于超过900 mOsm/L的应选择中心静脉途径输注。每1 g的脂肪乳(20%)提供1.3~1.5 mOsm/L,每1 g氨基酸提供10 mOsm/L[1]。
(1)配置流程:按照医嘱要求将配置原液发送至配置中心,打印配置单和PN输液标签,做好贴签及调剂药品,经药师审核完成后送入到配置间,在确保无误后再进行配置。(2)配置前查对:配置人员要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要求,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禁止配液。(3)配置步骤:①在氨基酸和葡萄糖中加入微量元素、胰岛素和电解质。②将一瓶氨基酸中加入磷酸盐。③在脂肪乳中加入水溶性维生素。④在氨基酸或葡萄糖溶液中加入微量元素。⑤将葡萄糖、氨基酸分别加入或经过滤输注管,虑乳至3 L袋内。⑥在确认无沉淀及变色后,将脂肪乳和维生素加入到3 L袋内。⑦轻摇3 L袋,使其能够混合均匀,冲袋后将存留的空气挤出。⑧在袋外部贴上PN输液标签。
肠外营养液作为营养治疗的重要方式,是由多种药物混合而形成的无菌药液,为患者提供了肠外营养支持,满足了患者的医治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对医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肠外营养液作为临床干预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了疾病的治疗效果,在危重症病治疗及术后严重疾病治疗中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肠外营养液对混合技术要求较高,对配置技术及操作步骤有较高的要求[2-3]。因此,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及配置步骤,确保营养液配置的合理性,提升临床疾病治疗效果。
[1] 程洪兵.医院肠外营养液应用的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药业.
[2] 邓树荣,张柳红,闫丽娜,金伟军.电解质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药房.
[3] 邓树荣,金伟军.两种脂肪乳注射液在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J/OL].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