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

2017-03-10 15:3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1期

李 锋

(无锡市新区凤凰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老年骨科患者手术过程中须采取合理的麻醉方式,据相关数据统计,老年骨科患者在术后易出现精神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焦虑、精神混乱、人格改变等[1],严重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本文研究重点分析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6~72岁,平均(69.64±2.45)岁;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7~73岁,平均(70.22±3.24)岁。比对两组患者基本数据资料,差异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超过65岁;结合麻醉协会标准,其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神经系统疾病、中风患者;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病患者。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应监测其生命体征,开放其上肢静脉通路,静脉输入10 ml/min乳酸林格氏液。

研究组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于患者2~3腰椎间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帮助患者翻身后,注射3 mL2%的利多卡因,观察5分钟左右确定未出现腰麻现象、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之后,加7~10 mL0.5%的罗哌卡因,麻醉平面应尽可能控制在患者第10胸椎之下,间隔70~90分钟后加4~5mL0.5%的罗哌卡因以维持麻醉效果。

对照组患者予以全麻[2]:依次为患者静脉注射0.04 mg/kg咪达哇仑、0.004 mg/kg芬太尼、0.3 mg/kg依托咪酯、0.1 mg/kg维库溴胺,3分钟后对患者予以气管插管,接麻醉机后予以机械通气,通过瑞芬太尼、丙泊酚泵入以维持麻醉效果。

1.3 评定标准

通过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评估患者术后6、12、24、72h的短期认知功能情况,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麻醉前、麻醉后6h、麻醉后12h、麻醉后24h、麻醉后72hMMSE评分分别为(29.34±1.23)分、(26.13±1.34)分、(25.42±2.45)分、(26.12±1.92)分、(29.15±1.94)分;对照组分别为(29.37±1.36)分、(26.98±1.63)分、(25.93±2.12)分、(29.97±1.28)分、(30.27±1.38)分,经过麻醉后24 h,研究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t=9.2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当前MMSE量表是评估患者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主要方式[3],其可信度、有效性较高。诊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为:首先,患者决策功能出现扰乱,如抽象、计划、次序等;其次,出现记忆障碍,表现出对于信息学习、回忆能力下降;最后,语言出现障碍,如语言理解等。

结果证明,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后,其MMSE评分在术后24h内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低,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对于患者生理功能影响有较大差别,如脑代谢、氧输送以及脑血流,但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整体伤害小,虽然其也会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主要的原因通常为麻醉过程引起的低灌注、低血氧饱和度等,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医师应根据患者骨科手术的需要,结合其年龄等因素,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以降低术后麻醉对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硬膜外麻醉方式应用在老年骨科患者麻醉中,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小,安全性高,可根据病情合理推广。

[1] 余定华.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疾病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65-66.

[2] 刘 丽,刘 洋,王 欢,等.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3):213-217.

[3] 郭延洪,阿良德,贾 珍,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七氟烷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 认知功能的影响: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1):1675-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