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视角下江苏旅游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路径探索※

2017-03-10 21:26颜廷利陈丽荣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旅游圈公共服务江苏

颜廷利 陈丽荣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14206)

现代化视角下江苏旅游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路径探索※

颜廷利 陈丽荣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14206)

现代化条件下,面对旅游发展的新常态,区域旅游也由竞争转向合作,一体化发展逐渐提上日程。根据江苏旅游发展和现代化推进程度等实际情况,结合“十二五”期间江苏全省旅游空间总体规划布局,文章提出了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推进江苏旅游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

现代化;旅游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

在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后,江苏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生态环境等都走在全国前列,符合全国现代化的排头兵和引领者的角色定位。现代化环境下,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旅游休闲活动更加普及,对跨区域的旅游休闲活动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区域旅游服务一体化要求也更高,其中旅游公共服务方面的区域一体化合作也是急需解决的课题,需引起江苏各地的高度关注。

一、现代化条件下的旅游新常态

现代化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还有人们旅游休闲活动的方式及习惯等方面的改变,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升、闲暇时间的增多及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旺盛。人们普遍越来越关注生活品味及质量,社会制度也更多地体现出“以人为本”,使得旅游休闲活动更加普及,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受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现代化背景下人们的旅游活动将呈现泛化、常态化、休闲化、智慧化和个性化等特点,而且旅游活动将更多地以散客及自驾的方式实现。

(一)旅游得以普及,成为人们的常态化休闲活动

现代化下,社会生产效率更高,带薪休假等法规制度也将进一步得以落实,如山西晋中和江西吉安于2016年4月1日开始2.5天休假试点,相信未来我们也能如一些专家预测的那样,实现“做四休三”的目标[1]。如此,人们拥有的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更丰富,旅游得以普及,成为像吃饭、穿衣一样平常的生活必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成为人人能够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再是少数人或大多数人的特权。因为旅游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就不再是什么“高大上”的消费,而是一种常态化的消费活动;并且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出游次数的增加,旅游必将实现由观光向休闲的转变,传统理念中暂时性的旅游活动也将演变成为人们的一种常态化休闲。

(二)得益于技术发展,个性化的散客出游更加智慧化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国内游市场规模急速增长,近几年出境游也已超过一亿人次的规模[2]。国内游方面,随着人们出游次数及出游经验的增加,传统的走马观花式团队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灵活的散客形式出游。

科技的进步,尤其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即时通讯、分享信息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再加上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终端应用等科技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旅游发展,将为越来越多的散客出游提供方便。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很多地方已开始进行智慧旅游的发展建设,如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多地率先进行的国家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也是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指引下,理应进行的智慧旅游工作探索。

(三)景区景点界限逐渐模糊,旅游活动范围日益泛化

现代化条件下,随着人们的旅游活动向休闲化和常态化转变,一方面,几乎全球任何角落的人们都有外出旅游的潜力和需求;另一方面,个性化的散客游与团队游相比,能够使旅游者更加广泛地深入到旅游目的地,人们的旅游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宽泛,旅游者的足迹将会遍布世界上每个角落,即旅游景区景点的界限逐渐模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范围日益泛化。就像近些年诸如乡村、工矿企业等也成为旅游吸引物一样,相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化条件下,将会有更多的地方因某种特别的吸引力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目的地,这一发展趋势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3]。

二、现代化条件下区域旅游发展趋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已具有万亿元的规模,国内游人次和出境游人次也双双位居世界第一位[2]。现代化环境下,旅游得以人人普及且成为人们一种常态化的休闲活动,届时旅游市场规模将更加可观,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依靠传统的各地区甚至各独立企业的小打小闹和单打独斗,早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必须顺应市场发展趋势,采取合作共赢的模式。在全域旅游的宏观背景下,不仅是微观层面上各家旅游企业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各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也应由竞争转向合作,实行明确的分工协作,以实现共赢,即在国家或省市层面上,实现跨行政区域的旅游合作,推进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发展。

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不仅是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而且也已成为未来中国旅游发展的一种共识,也是实现中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区域一体化的思想,未来中国的旅游发展,需在借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旅游一体化既有经验的基础上,用抱团取暖和合作共赢的思维,指导更多区域和更广泛区域范围内的旅游区域一体化实践[4]。江苏的率先现代化发展目标,为本省级范围内的区域旅游一体化提供了发展契机,并且江苏也有参与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发展的成功经验,必定能更好地指导现代化下江苏全省范围内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工作。

三、现代化视角下江苏旅游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路径探索

虽然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但仅就江苏省而言,省内各地市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距,梯度化非常明显,所以江苏省委省政府也对全省的现代化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不同区域的阶段划分:十二五的五年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中地区提高全面小康的建设水平,不失时机地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北地区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

前面已指出,现代化下旅游发展呈现泛化、常态化、休闲化和个性化等一些新常态,笔者的其他文章曾提到,现代化下对旅游公共服务也提出了诸如规模更大、常态化和广泛全面等新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及现代化实现阶段的不同,也必然导致对旅游公共服务要求的不一致,再加上江苏省不同地市区域间人文历史等条件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进行现代化视角下江苏旅游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的工作中,也不能搞一刀切,而是必须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和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分阶段地逐步推进。

(一)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旅游公共服务的分工与协作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在历史上就曾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江苏旅游发展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江苏全省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人文历史古迹,也有宜人的江南水乡和山水田园风光,同样不缺少代表现代化发展成就的现代都市和城镇新农村等风貌。基于此,“十二五”期间,江苏重点打造了覆盖全省域的“三圈三带三轴”旅游空间总体布局[5],在全省旅游空间总体布局下,各区域也应该明确各自的角色分工,合理进行旅游公共服务的分工协作。

1、三大旅游圈的旅游公共服务分工与协作

三大旅游圈是指苏锡常旅游圈、宁镇扬旅游圈和徐宿淮旅游圈,三圈的旅游公共服务分工与协作如下:

苏锡常旅游圈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区域,以苏州、无锡为区域旅游的枢纽城市,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主体,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为全省旅游国际化发展先导区、长三角旅游区的核心板块。苏锡常三地都在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齐全且服务质量水平较高,三地在本圈的分工与协作较为成熟,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互相提供另外两地的旅游信息、旅游咨询、旅游交通、旅游救助、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旅游公共服务帮助。

宁镇扬旅游圈以省会南京为区域旅游枢纽城市,以南京、镇江、扬州为主体,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为全省旅游区域协同示范区、长三角旅游区联动中部地区发展的门户板块。三地在本圈的分工应充分利用南京的信息、交通、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南京吸引力强、客流量大、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可将镇江、扬州两地的旅游集散中心与南京旅游集散中心协同运营,以南京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消费救助和旅游志愿者服务等统领三地的相关旅游公共服务,共同打造三地高水平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徐宿淮旅游圈以徐州为区域旅游的枢纽城市,以徐州、宿迁、淮安为主体,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为淮海旅游圈、中原旅游第一方阵的核心板块。三地在本圈的分工应充分发挥徐州交通区位方面的优势,宿迁、淮安两地在旅游信息、旅游救助、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加强与徐州相关公共服务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徐州这个中心为更多的本圈内及圈外旅游者提供所需的旅游公共服务。

2、三条旅游带的旅游公共服务分工与协作

三条旅游带是指沿海海韵旅游带、古运河风情文化旅游带和长江风光旅游带,三带的旅游公共服务分工与协作如下:

沿海海韵旅游带串联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掘江苏海岸带旅游资源,将其打造为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带。三地在本带的分工应充分利用南通作为上海北大门的地理区位优势,连云港和盐城两地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尽量与南通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相配套,共同承接来自上海及经上海中转而来的游客,为他们提供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

古运河风情文化旅游带串联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八市,融入中国京杭大运河国家旅游线路,衔接全省三大旅游圈,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为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带和世界知名的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八市分别属于三大旅游圈中,由京杭大运河串联起来,所以各地在本带的分工应该是重点加强各地在水上交通方面的沟通合作,以大运河水上交通为引导,在旅游信息咨询及旅游救助和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公共服务方面也重点向水上项目倾斜。

长江风光旅游带串联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八市,衔接了宁镇扬和苏锡常两大旅游圈,以雄浑的长江风貌为特色,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为我国著名的滨江风光旅游带。八市在本带的分工应是在原来旅游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沿江滨水和江山洲岛等自然风光方面的旅游信息、旅游交通、旅游救助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沟通与联系。

3、三条旅游轴的旅游公共服务分工与协作

三条旅游轴是指宁沪城市复合旅游轴、宁杭山水田园旅游轴和东陇海山海古韵旅游轴,三轴的旅游公共服务分工与协作如下:

宁沪城市复合旅游轴贯穿长三角城市群北翼,依托该轴沿线地区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优势,重点开发城市旅游、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等产品。本轴沿线各区域的分工应以上海和南京为两个带动点,加强在旅游信息咨询、旅游行政公益服务等方面与两地的合作,各地以健全和高水平的旅游公共服务吸引到两地进行商务和会展旅游的游客到沿线区域观赏自然风光,就如上海世博会期间沿线很多城市做的那样。

宁杭山水田园旅游轴串联南京、句容、溧水、高淳、溧阳、宜兴、杭州七市(县),依托沿线山地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打造山水田园风光,推进苏南与杭州湾区域的旅游合作,加速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该轴沿线各区域的分工以南京和杭州两个省会城市为中心,在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救助和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加强与宁杭两地的联系与合作,以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承接宁杭等大城市居民的游憩转移[6]。

东陇海山海古韵旅游轴依托新欧亚大陆桥,串联连云港、徐州等市,以江苏北部山、水、海、岛自然旅游资源及楚汉文化旅游资源为特色,发展与中原旅游板块、中西部地区的互动合作。该轴沿线各区域的分工应在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救助及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向滨海旅游和文化旅游方面倾斜。

(二)根据旅游发展水平,分阶段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的标准对接

在国内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方面,长三角区域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江苏不少城市作为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在其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能够为现代化下江苏旅游公共服务的区域一体化建设提供指导。根据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经验总结,区域旅游一体化首先必须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消除一切阻碍旅游要素跨区域通行的行政壁垒及地方限制[7];其次就是要在全区域内统一旅游行业标准,包括实施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建立统一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8,9];第三则是在全区域内区分不同情况,分区域、分阶段地逐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的标准对接,以保证将整个区域建设成为完全无障碍旅游区[10]。

具体到江苏省域的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因为存在着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地区差异,实现现代化的进度有先后,所以现代化下江苏旅游公共服务的区域一体化也应分区域、分阶段地逐步实施。苏南区域应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标准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协调对接进程,形成标准统一、完善配套、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区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苏中区域应着重建立健全各地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如旅游志愿者服务、旅游教育培训服务等相关服务,然后进一步考虑各地旅游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对接的问题;苏北地区则应尽快加强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等基础性旅游公共服务的完善,增加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套完善,然后考虑江苏全省域范围内旅游公共服务标准的统一及分工协作等事项,最终形成全省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划藩篱、畅游无阻的局面,真正打造成为能提供高效、标准、统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的无障碍旅游省域。

[1]专家:中国2030年或可实现“做四休三”[N].劳动报, 2013-8-28.http://www.labour-daily.cn/ldb/node13/node18/u1ai161198. html.

[2]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 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超10%[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6-01-04.http://www.gov. cn/xinwen/2016-01/04/content_5030593.htm.

[3]国家旅游局:推动发展“全域旅游”[N].光明日报,2016-01-3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31/c_128687589.htm.

[4]旅游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N].中国旅游报,2015-12-07,04版.

[5]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旅游局.江苏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R].2011年5月,15-17.

[6]颜廷利.高铁时代县域承接大城市居民游憩转移思考——以宜兴为例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5):35-37.

[7]王建喜.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阻滞与突破[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0):1110-1113.

[8]王慧,刘蕾.辽宁旅游区域一体化合作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44-45.

[9]刘晋含,袁晓琳,沈和江,贾菲璠.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的运行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1):5365-5370.

[10]张补宏,韩俊刚.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创新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6):96-100.

责任编校:徐 晓

On Regional Integration Approach of Tourist Public Service in Jiangsu Province in Perspective of Modernization

YAN Ting-li CHEN Li-rong
(Wuxi Institute of Arts&Technology,Yixing,Jiangsu,214206,Chin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dernization,in the face of the new normal tourism development,regional tourism has shifted from competition to cooperation.Accordingly,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proposed to the agenda.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Jiangsu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ts modernization degree, the paper proposes to gradually propel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in Jiangsu through several stages and district by district.This proposal is made in accordance to the overall tourism planning and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in Jiangsu Province.

modernization;tourist public service;regional integration.

F592.7

A

2095-7955(2017)04-0015-04

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化视角下的江苏旅游公共服务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391)。

2017-07-10

颜廷利(1982-),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教育、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与休闲;陈丽荣(1982-),女,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教育和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旅游圈公共服务江苏
公共服务
数读江苏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圈构建的原则、目标与设想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背景下肃北旅游业发展之探讨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