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
——以艺术史学家白谦慎为例

2017-03-10 19:39
武陵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汉学艺术史书法

陈 瑛

(湖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
——以艺术史学家白谦慎为例

陈 瑛

(湖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方并没有相对应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在文化输出和汉学研究中就显得意义重大。当代著名艺术史学家白谦慎先生多年来在海外潜心书法研究,不仅出版了重要著作《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而且他亲授书法,致力于在西方世界传播书法这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其书法传播在加强文化输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意义重大。

白谦慎;中国书法;汉学;海外传播;文化输出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字形象艺术,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然而,由于语言障碍以及西方没有相对应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的历史与发展在世界文化史与艺术史研究中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将中国书法这种艺术形式传播出去在文化输出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近代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主要依赖身居海外的汉学家和华人学者,这些汉学家与华人学者着重研究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传播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白谦慎先生即是这样一位潜心中华文化传播的优秀学者。

一、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现状

中国书法是海外汉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因为艺术形式的展现方式和理解方式差异巨大,汉学家们对于中国书法在海外的研究和传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西方东方学的一个分支,汉学对中国的知识和传统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历史、文化、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汉学家们侧重于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儒家学说、中国古典文学、汉传佛教等。在文化学背景下汉学研究主要以文学典籍为主,艺术研究为辅。而在艺术研究范围内,又以中国绘画为长,其中以汉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最为著名。涉及中国书法研究的汉学家为数不多,最为著名的应为上世纪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诗人、书法家蒋彝先生。在英国,蒋彝先生以全英文出版的《中国书法》(Chinese Calligraphy),从将汉字与期望受众的母语英文作简单对比,到结合绘画介绍汉字的造字方法,讲解深入浅出,使得西方人打消了学习中国文字的顾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国书法》对将书法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在西方传播开来起到了一画开天的作用,绝大多数西方大学将其列为教授中国书法的教科书。在法国巴黎大学,熊秉明先生历时十年完成论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Chinese Calligraphy System Info)。他提出了伦理派的书法理论,指出人的品格因素可以站在形而上学和儒家伦理的立场上考量。在欧洲,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醉心于中国书法艺术,其著作《书画鉴赏汇编》(Chinese Pictorial Art)由古字画、印章的鉴别、装裱技术与历史以及收藏几个部分构成,对西方中国书法的研究影响巨大,至今仍被西方艺术史领域的学者奉为圭臬。另有比利时的史蒙年(J.M.Simonet)成为第一位以中国书法为题撰写博士论文的欧洲汉学家。

在国内,有关书法的研究著作这些年来层出不穷,但对于书法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罕有人论及。国内的学者中,仅有唐义广的《中国诗书画论在二十世纪欧美的传播——以刘若愚、蒋彝和赵无极为例》,屈立丰的《论中国现当代书法西向传播》和刘笑冬的《蒋彝在英国的中国书法传播》等论文作了一定的阐释。

二、白谦慎在美国的中国书法传播

(一)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社会实践

白谦慎教授是海外中国书法的重要传播者。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在校期间便醉心于书法创作与书法研究。其后,在美国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期间,白谦慎先生不仅担任书法课的助教,还在课后教美国人书法。课余时间,他参观博物馆,拜访在美国做书法研究的艺术家,试图探寻中国书法在美国主流艺术中的位置。在此期间他获得了大量在书法研究中急需而宝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它们使白谦慎先生认识到了中国书法在美国艺术史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1989年秋,他决定转行。1990年,白谦慎先生师从班宗华教授,成为耶鲁大学艺术史系的博士研究生。至此,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与重心都转向了中国书法,并开始积极致力于中国书法在美国的传播工作。

白谦慎先生在海外亲授书法,传承文化。他教授西方民众与海外华人练习书法。除了传授简单的技法外,他还积极地了解美国人和华人学习书法的动机。书法是深度文化意义和中国文字形象艺术的审美体现,白谦慎先生正是以此改变传统的教授方法,让中国书法在美国的大学与普通民众中悄然传播开来。除了中国书法艺术,中国篆刻艺术亦是白先生积极钻研与努力传播的重要内容。他在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在中小学向美国学生示范中国篆刻的独特技法,充分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神秘魅力。1990年,在罗格斯大学画廊,白先生举办了西方第一个当代中国书法展。1992年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西方第一个中国篆刻展。

此外,白先生对中国书法的海外收藏也做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书法的收藏在美国收藏界并不被看好。“欧洲和美国收藏家收藏中国文物和艺术品,首先是从器物,如陶瓷、青铜器等开始,以后才逐渐扩展到绘画,收藏书法还要更晚。”[1]近几十年,随着中国国力的日趋强大,中国的书法艺术渐渐为美国一些重要的收藏家所接受,象形文字体现的中国抽象艺术渐渐为美国大众所接受,中国书法的特殊艺术形式在观念上也影响了一些西方的画家。白谦慎先生通过在美国的书法研究与传播,使美国的收藏界对中国书法艺术越来越了解,中国的书法文化输出越来越受重视。

白谦慎先生在耶鲁大学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后,除写出重要论著之外,还得以接触大量极宝贵的私人珍品收藏。在美国,观摩原著是艺术史研究最为注重的研究方法。白先生在耶鲁期间筹备了由其导师班宗华先生策划的三个大型书画展:“荷园主人:八大山人的生平和艺术精品展”“大明的画家:浙派和院体绘画展”和“玉斋藏明清书画精品展”。这样的书画展让西方人通过观摩更加了解也更加容易接受中国的书画艺术。“20世纪60年代,美国能成为西方中国书画研究的重镇,博物馆、私人藏家和艺术史学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起了很大作用。”[2]

(二)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学术研究实践

《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FU SHAN'S WORL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是白谦慎先生在耶鲁大学获取博士学位的论文,后经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出版,是美国唯一一部研究十七世纪中国书法发展变迁的专著。说起选择傅山作为研究对象,白谦慎先生在他的论文《〈傅山的世界〉的写作、出版机缘》中提到:“那是我第一次在美国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言,听众的反应居然不错。在这篇文章中,我讨论了金石学在清初的复兴对八大山人晚年书法的影响。我在研究中发现,山西书法家傅山不但直接参与了当时的金石学研究,而且清初学术风气对他的艺术的影响更为典型,于是我在1992年就确定了以傅山书法作为博士论文选题。”[3]

这部专著通过对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傅山(1607—1684)的研究,从历史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17世纪中国书法品味转变的原因。17世纪的中国,朝代更替,社会动荡。正是如此特殊的时期,为中国书法的日趋成熟提供了开放的、多元的生存环境。这一阶段,书法的发展趋势由精致优雅的正统书风逐渐转向求以古朴稚拙的意趣,经典帖学的绝对地位为新兴碑学以及金石铭文所撼动。17世纪中国书法品味的转变是书法成熟的重要标志。当时帖学盛行,字体以姿媚匀整为工,横平竖直尚显拘谨。到晚明时期,蓬勃发展的教育与出版业推动了书籍的大量印刷,人们的阅读习惯由精读渐变为泛读,这使得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之间更为频繁的互动,进而影响了书法创作和欣赏本身。明清时期,人们对王羲之的书法经典兴趣渐失。白先生著作以傅山的早年、中年、晚年为时间主线,详细阐述了当时随着时代发展与朝代的交叠更替,政治、社会、文化、艺术等各领域大家,或随时势,或随个性的创作行为。“晚明和清初的文人不但喜欢谈‘奇’,还喜欢谈‘狂’,李贽如此,傅山也是如此。傅山在晚年曾自称‘老来狂更狂’”。[4]由此可见,书法传统由精致帖学向朴拙碑学转变已是当时时势所趋。

在国内,系统探讨碑学起源与发展重要性的研究少之又少,在海外更是寥若星辰。本书的出现为海外汉学艺术史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用英文写作使西方艺术家和海外汉学家对这种书法艺术的理解更加直观而深刻,对中国书法在西方得到推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初看书名,此书貌似书法文化史的记录,实则作者采用风格分析,借鉴学术思想史、物质文化、印刷文化等领域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成果,把中国书法置于艺术史范畴下研究,详细地阐释了中国大文化环境下民间艺术形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这是中国书法研究从文化史到艺术史转变的转折点。此书给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中国书法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与史料基础,对帮助西方学者和普通民众理解、揣摩17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以及意识形态的形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白谦慎在海外传播中国书法的意义

首先,白谦慎先生在海外的书法传播推动了西方汉学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进程中,西方汉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后半叶,许多欧洲和美国的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一些特定环境下的汉学研究以及个别汉学学者文化史的学理素养使得西方汉学的发展存在某种局限性。例如John Gunnar Abdersson认为中国彩陶制作技术源于西方;日本学者Ishida Mikiosuke(石田幹之助)闭门造车地推测出西方文化东渐的路线等。以白谦慎先生为代表的艺术史学者在海外传播书法艺术,将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和逐步世界化,减少文化的误读和对抗。

白谦慎先生一直致力于以最直接又最纯粹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书法。1995年,耶鲁大学给白谦慎先生特别颁发了“东亚研究荣誉奖金”,称其让耶鲁大学的东亚艺术史研究得以更加全面而完善;1999年,白谦慎先生获得盖梯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奖金;2000年,日本京都都会远东艺术研究中心为其颁发暑期研究奖金;2001年美国国立博物馆集团为其颁发访问学者奖金,并参与佛利尔美术馆八大山人书画展的筹备(2003年开幕);2002年,日本京都都会远东艺术研究中心再次为其颁发研究奖金;2008年麻州参议院称赞其“在美国介绍中国书法获得杰出成就并做出突出贡献”;2011—2012年,白谦慎先生又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颁发的研究奖金。从在世界各国获得书法研究奖金到被美国及其他国家政府认可,白谦慎的不懈努力让中国书法在世界各国文化舞台上大放光彩。这不仅仅是对中国书法艺术价值的探索,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中国书法理所当然应成为世界艺术史的一部分,填补了世界艺术史研究中中国书法艺术的空白,更实现了西方汉学中中国书法研究的历史性突破,让西方汉学在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研究道路上走得更自信也更稳健。

其次,白谦慎先生在海外的书法传播对于加强文化输出、提升国家软实力意义重大。白谦慎先生多年前曾提到过:“国内开始有人谈论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问题,以愚见,中国如不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只会是人们嘴上的谈论和良好的愿望。”[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正以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规模、广度与深度走出国门。“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各界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增强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中国文化的世界之路。”[6]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曾说:“对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分析和推进,有助于国内外学者从更深的层面了解中国文化,把握书法艺术的本质内涵和艺术特质,进而为书法文化输出提供良好的平台和途径。书法国际传播和书法文化输出,可有效地提升中国书法的品牌价值与文化价值,形成书法文化的软实力和书法的国际话语地位。”[7]武斌也指出:“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不仅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也使自己获得了世界性文化的意义,使中华文化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形态。”[8]作为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书法走出去当然不会安常处顺,这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自身应该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工作,利用各方资源,有步骤有安排地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我们相信,绚丽多姿的中国书法艺术,以及所承载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必将直挂云帆,通达四海。

中国书法艺术是难以言表的人类文明之瑰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具有及其重要的文化外交意义。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也在增强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白谦慎教授的书法文化输出也让西方汉学在中国书法领域的欠缺得以弥补,对促进汉学的发展与成熟起到了重要作用。

[1]白谦慎.中国书法在美国[J].中国书法,2012(4):50-63.

[2]白谦慎.私人收藏与美国的艺术史研究 [J].中国书画,2014(1):5-7.

[3]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的写作、出版机缘[N].中华读书报,2013-05-01(14).

[4]Bai Qianshen.FU SHAN'S WORLD: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3:4.

[5]白谦慎.我在美国教书法[M].中国书法,1989(1):45-49.

[6]张西平.在世界范围内考察中国文化的价值[J].中国图书评论,2009(4):85-91.

[7]王岳川.书法文化输出与书法国际传播 [J].中国书法,2013(3):148-168.

[8]武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2.

(责任编辑:沈红宇)

G125

A

1674-9014(2017)06-0092-04

2017-05-20

陈 瑛,女,湖南沅陵人,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翻译。

猜你喜欢
汉学艺术史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纸的艺术史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国际汉学》增刊征稿启事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