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主任管理的“无为”

2017-03-10 18:05成立荣
环球市场 2017年22期
关键词:无为独立思考教学管理

成立荣

河北定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浅析班主任管理的“无为”

成立荣

河北定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在职高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及时转变观念,借鉴古人“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告知管理应该在“有为”和“无为”之间球的平衡,形成“以有为创无为,以无为促有为”的管理思路,实现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内容的“无为”管理。

无为管理;班级管理;班主任

一、无为管理的核心理念

“无为”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精髓。“无为”并不是好无所为,活消极等待,而是不妄为、不乱为。老子的“无为”观实际上是主张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在中职教育管理过程中,适当运用“无为”的策略意味着建立学生本位或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班主任及管理者应该使班级管理工作回归学生,学生参与的越多,锻炼的机会越多,积累的经验越丰富,形成的能力越强。反之,班主任大包大揽,事必躬亲,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自制力差。这种教学管理上的“无为而治”能够赋予学生极大的空间,激发学生创造力,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凡是普通学生能做的事,班委别做;凡是普通班委能做的事,班长别做;凡是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别做。因此,“无为”的管理逻辑是:班主任的无为,促成学生的有所作为。

当然,所谓“无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班主任“无为管理”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无为管理”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这就要求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然方式展开。面对无所作为的学生,老师对学生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循循善诱,为使学生学会方法、形成习惯而有所作为; 在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有所作为的基础上,老师对学生因势利导,点石成金,点到为止,顺其自然,而有所不为。

二、无为管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和和关键

老子云:“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者,天道也;有为者,人道也。无为同天,有为同人。”天道无为,所以无为是顺应“道”,即顺应规律、不妄为,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行事。那么,职高班主任究竟应该怎样实现“无为而无不为呢?”的教学管理呢?

(一)树立“学习”是特定的个体行为的理念

第一,学习永远只是个体的行为,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即便是老师都不行。学习是成长的一部分,而成长是具有主体性的,是每个个体亲身经历的事,没有人能够代替。从更广的意义讲,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几乎贯穿于生活的全部过程,而没有人可以代替别人去生活的。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几乎占据了生活的多半,学习行为必然是由学生个人主导。

所以,对学习这样一种属于个体的过程首先是强调个体的参与,教师永远不是该过程的主体,至少不是最重要的。

其次,学习的目标首先是培养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与习惯,而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才有可能形成独立的判断与独立行为的能力,最终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的完整的成熟的人。学习既然是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那么对于学习而言,任何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行为都无法称得上是学习,因为没有了独立思考和行动,学习是对于成长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无为而无不为”或“有所为,有所不为”便有了依据和原则。教学和管理的所有作为或不作为都是以促进学生自立为目标的,“自立”是以个体的思维与行动的成熟为基础的,脱离了个体的思维与行动,任何成长都是空的、假的。在教学管理中,“教”与“不教”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体两面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协助学生形成“自”立的能力。

(二)教学管理要在“无为”与“有为”之间求得平衡

处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是不成熟、不自立的,教师的作用正是助他成长,要施肥、浇灌、爱护,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一定要有所作为。但是,学习又是以个体为主的过程,那么,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在“作为”与“不作为”求得平衡。一方面,彻底无所作为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教育不仅因此失去其意义,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因此失去依托,这必然带来社会文化的全面倒退。另一方面,事无巨细、凡事越俎代庖一样不可取。教师事事亲力而为,忽略了学习是个体行为的特征,盲目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必然导致学生主体能动性被压制、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被削弱的后果。

更严重的后果是,如果忽略学生的缺点而盲目地“无为”,其后果是学生难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能自我纠正。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一旦性格与习惯定型,纠正或弥补极为困难。

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无为而治”实际上是要在“有为”和“无为”之间求得平衡,做到既能鼓舞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保证其正确的人格发展方向。

(三)“有所作为”以促成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目的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反身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即形成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因此,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教师更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单方面强调获取知识。教学内容是否有趣、是否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时代特征等诸多衡量标准,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督促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与实践能力,这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宗旨。

三、“无为”管理的憧憬

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无为”教育艺术所主张的就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无为管理”的目标是“自管”,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应该以此为目标,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达到学生“自治”。对教育者而言,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实现班级管理的自动化,便于班主任和教学管理者的具体操作;对学生而言,则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方法可以较好地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教育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猜你喜欢
无为独立思考教学管理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老子“无为”思想的价值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