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探索

2017-03-10 14:49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主体青少年

杨 智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431000)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探索

杨 智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431000)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注重理论的教育与宣传,而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少,以致有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倾向,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不佳。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有着现实的必然的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应树立“生活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向“过程化”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注意“渗透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贯彻落实“交互主体观”,重视“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并与“终身教育”相适应,追求“完善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品德发展与觉悟提高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指向在于充实而完美的生活世界的构建,力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应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脱离生活而“形式化”“教条化”,同时也越来越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因此,重新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索以生活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要措施,也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需注意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树立“生活中心”的教育理念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建构一种指导现实、面向未来的崭新的教育哲学。他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必须要从实现“真正的教育”这一本源问题出发。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正在不断走向现代化,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前瞻性眼光和创新性思维,而且也需要“回归生活中心”。这里所说的“生活中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体生活,而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社会生活,即要以“社会生活”为中心。如果从社会管理的视角来看,就是要以“独立个体(即现代公民)的现实生活为中心”,亦即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公民教育”相联系、相契合。“公民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以培育平等健全的独立人格为根本立足点;第二,要以追寻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自由境界为价值取向;第三,要以倡导人与人之间恪守普遍的‘道德契约’和谐状态为最高目标。”

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包含“培育公民平等健全人格”、“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自由境界”以及“契约化道德和谐状态”这三个核心内容及价值,如果缺乏这三方面内容,旨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从“公民教育”的视角、围绕“生活中心”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哲学理念,这是引领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思想条件。

2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向“过程化”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往往空有宏大的目标,却忽略了过程及效果,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条化”和教育方式的“格式化”。这种对过程的忽略,一方面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强制性灌输,缺乏教育对象积极主动的参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就难以实现由“知”到“行”的根本转化;另一方面表现在忽略了把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与其亲身体验和实践紧密结合,忽视了把教育与教育对象丰富多彩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停留于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无法满足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由此可见,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获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实现从强调“目的性”向重视“过程性”的根本转变。这种对教育过程的重视,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只重目的、忽略过程”的偏向,更加注重青少年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他们能够把获取的知识与亲身体验及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本身要贴近和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年龄特征,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青少年学生的现实需求。而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的选择,则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性为基本指导,因而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得以有效实施,就要切实实现由“目的性”教育目标向“过程性”教育目标的转变。

3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注意“渗透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这就意味着要培养在生活世界中能够生存的人,而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生活的渗透,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要回归生活世界,也就是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育,突破单一的课堂理论式教学,为了真正促进青少年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还要注意把人文、艺术、历史等领域重要课程资源吸收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要把“个人世界”、“自有个体”与“社会交往”等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来,把生活环节充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着力培养生活中的“完善的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生活的渗透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凸显生活实践。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尽管它是脱胎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但却是为解决中国问题而提出的,并且是在“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特色。“生活教育”不仅明确反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负面价值,而且也旗帜鲜明地反对脱离现实的照抄照搬的“洋化教育”,主张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技能、创造精神以及独立健全的人格,体现了“生活教育”理论在改造传统方面的现代性。这些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的实施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贯彻落实“交互主体观”

“交互主体观”是由近代哲学家胡塞尔在研究生活世界的交往活动时所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胡塞尔认为,人们真正作为主体进行交往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有可能实现,这种交往才能充分体现人们的“人格主义态度”,而这种交往中最主要的形态是“交互主体性”。这种“交互主体性”一方面是指各个主体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认识、相互理解,即主体间的“互识”;另一方面则是指各个主体在交往过程中对同一事物达到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即主体间的“共识”,通过对某一事物达到一种共识,从而实现主体间的相互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这种“交互主体观”的贯彻落实,其重要意义在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教师与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误认为是主体人格上的不平等,从而导致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而“交互主体观”则克服了这一根本缺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主体”关系一旦得以确立,那也就意味着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人格独立与地位平等。由此可见,只有主体间确立了“交互主体”的关系,交往共同体中的每个人才有可能实现其作为独立平等主体而存在的重要价值。这也就是说,“交互主体”关系不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关系,而且更是一种民主的社会价值观念。不仅如此,“交互主体”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实现了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主体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在独立基础上能够充分合作,在平等基础上能够和谐交融。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交互主体观”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走向实践的基本指向与必然要求。

5 重视“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世界是构成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帮助青少年确立理想信念的动力源泉,而且也是青少年践行自身价值认识的基本土壤。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在于人的自由和幸福,而这种终极追求只有在现实生活世界中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精神主体,把教育目标“理想化”、“泛政治化”,人为地割裂了思想道德与现实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因而收效甚微。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教师要关注青少年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他们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上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世界中提取有关素材,组织学生对之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情感与理性的投入,以达到其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的整合与统一。教师要能够敏锐地捕捉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道德表现以及稍纵即逝的最佳教育时机,通过随机的、及时的教育活动,使其有所感悟和提高。教师也要积极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教育情景与氛围,使青年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对比,在被激发的思想道德冲突过程中自觉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积淀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重视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性活动与交往,使他们能够根据要求自我选择目标、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懂得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6 与“终身教育”相适应,追求“完善的人”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成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断完善的社会过程。人与其他生物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其所具有的“未完成性”特点,也就是说人的生存与生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与完善过程。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而且也是个体个性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终身学习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因为如果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加以考虑,“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社会。”按照学习化社会的客观要求,在追求“完善的人”的过程中,青少年学生越来越不再是客体与对象,而是越来越表现为主人和主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是如此,它不应再是一种教育灌输,而是应该更加重视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它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于青少年学生身上的东西,而是所有个体都能在任何情况下体验生活的权利;它已不再只是一种义务,而更是一种责任。因此,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必须加强青少年学生良好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质学习方式的培养,唯其如此,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公民不断提出的崭新要求。

(责任编辑 杨文忠)

[1] 佟瑛.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及实践途径[J].德育研究,2010(01).

[2] 赵崇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问题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05).

[3] 彭丽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形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1).

[4] 袁奋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路径探寻[J].社科纵横,2013(01).

[5] 韩志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5).

[6] 曹辉.公民道德教育的三个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学刊,2005(07).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The Pat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Daily Life

YANG Zhi
(School of Marxism, Dali University, Dali 431000, China)

Since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en focusing on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of the theory and the reality of life is very little contact, so that the reality, from lif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cept the poor, so that the lif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Channels to construct the life 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establish a "life center" concept of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process",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enetration of life ",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the" interactive main body view ", emphasis on" lif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adapt to the" lifelong education ", the pursuit of" perfect pers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fe-oriented; path

G641

A

1008–2093(2017)03–0018–03

2017-01-30

杨智(1986―),男,云南丽江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生活化主体青少年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青少年发明家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