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7-03-10 14:49赵洪涛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潍坊市潍坊风筝

赵洪涛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潍坊风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赵洪涛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风筝作为城市名片,有力地促进了潍坊市的发展。如今,风筝制造产业、风筝旅游产业、风筝文化创意产业却遇到了制作技艺传承乏力、开发模式固化、同质化严重、群众参与度不高等瓶颈。为进一步促进风筝产业的发展,提出培养工艺传承人、挖掘本土民俗文化资源、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组织专业机构等建议。

风筝;潍坊风筝;产业;现状

0 引言

潍坊又称鸢都,而风筝的古称正是“鸢”。一座城市以一项传统手工艺品命名,可见风筝产业在潍坊经济发展中曾起到的巨大作用。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发展,潍坊风筝产业在新形势下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需要各方协调,共同推动风筝产业的再次发展。

关于潍坊风筝本身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发展历史,李静(2011)等从风筝的结构造型、装饰图案、绘画色彩等3个方面回顾了潍坊风筝独特的艺术魅力[1];张基振(2016)结合史料,重点考察了北宋、清代潍坊风筝的发展历史,认为潍坊风筝民俗文化的产生、发展与中国风筝文化的传统有密切关系[2],同时他(2009)还对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3];郑玉超(2013)等梳理了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起源与发展[4]。张婕(2014)等通过对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分析,研究了地域文化的保护路径[5]。

在风筝与城市文化融合研究方面,刘娟(2012)以潍坊火车站为例,说明风筝元素在潍坊城市建设中的突出作用[6];汪子文(2014)等通过设计感知价值问卷,把游客旅游感知价值维度总结为休闲娱乐价值、情感价值、文化认知价值、服务价值和情景价值等5个因子[7];赵承磊(2016)则是从旅游品牌、产业平台、文化标识、秩序构建4个方面分析了风筝对潍坊城市发展的作用[8]。袁恩培(2013)等则以潍坊风筝为例,探究了“民俗艺术”向“城市文化”的转变过程及困境[9]。

学者们对潍坊风筝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发展历史做了详尽的研究,也有学者以潍坊风筝为例,探讨了传统手工艺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但就风筝研究本身,很少有从产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的。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政府对其定位为“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风筝俨然成为一种产业。因此,从产业角度对风筝进行研究会更加符合风筝的定位。

1 潍坊风筝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潍坊风筝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

清代以前,潍坊地区的风筝就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制造业迅速发展,并逐渐具备了现代化产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两点:(1)生产形式的改进,由传统家庭手工式生产发展到工厂化、批量化生产。(2)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风筝逐渐从自产自用的娱乐化产品成为市场化商品,并远销海外,成为潍坊市的城市名片。

1986年,潍坊市成立了杨家埠风筝工厂,这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风筝企业,标志着风筝生产形式开始由家庭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生产转变。杨家埠风筝厂刚起步时,其风筝年产量即达到几万只,年产值超过10万元。时至今日,杨家埠风筝厂依然是国内最大的风筝厂,年产值已达几百万元。在制作传统风筝之外,杨家埠风筝厂积极探索开发新的风筝样式,挖掘风筝的文化内涵,制作了动物风筝、礼品风筝、风筝文化产品等,并通过承接国内外重大风筝赛事,举办风筝文化节等活动打响了潍坊风筝的知名度。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潍坊风筝已经形成了包括材料供给、产品开发和流通等诸多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风筝本身逐渐形成了纯厚质朴、清新活泼的特色[1]。在潍坊市已经有杨家埠风筝厂、潍坊风筝厂、天成风筝厂、潍坊翼龙风筝工艺品厂、潍坊凯旋风筝制造有限公司、潍坊信天翁特技风筝厂等成规模的风筝制作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全国市场占有率约为8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65%,年销售额超10亿元[10]。

1.2 潍坊风筝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潍坊市政府提出“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模式,风筝开始作为核心要素参与到潍坊市的旅游产业中。时至今日,潍坊市仍然坚持这种以风筝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并形成了两种主要形式:

一是聚焦于风筝会本身,强调节庆旅游产业。受上海淀山湖国际风筝交流会的启发,山东旅游局和潍坊市政府决定从1984年开始举办潍坊风筝会[4]。时至今日,潍坊国际风筝会已发展成为一个融体育、文化、经济于一体的地方性民间体育文化节庆活动[3]。每年风筝会期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涌入潍坊地区。2016年第33届风筝会期间,有400余名参赛队员参赛,涵盖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5个国家和地区,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经贸招商效果显著。

另一则是以风筝为媒介,结合潍坊市其他民俗资源,打造复合式旅游产业。虽然潍坊市可供旅游开发的自然资源并不具备明显特色,但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资源则十分丰富且特色鲜明。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泥塑、剪纸等都是比较优质的民俗资源。在坚持以风筝为核心元素、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之上,潍坊市也在逐步开发杨家埠年画等资源,充分利用杨家埠等以手工业闻名的村镇,建设“特色小镇”,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与此同时,餐饮业、住宿业等相关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1.3 潍坊风筝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风筝作为潍坊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运用到各种文化创意产业中。在私人空间内,风筝常常作为吉祥如意的代表,在室内装修、装饰中应用广泛。此外,风筝元素还被应用到T恤衫、明信片、餐巾纸等日常生活用品中,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情趣。在公共空间中,风筝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到城市建设中去。潍坊当地的许多建筑,包括潍坊风筝广场、潍坊火车站整体外形设计、城市路灯等均有风筝元素的身影。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游戏、动画、城市宣传片中开始出现风筝元素。2016年开始举办的国际风筝文化创意设计作品暨风筝扎制大赛在潍坊举行,潍坊风筝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 潍坊风筝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遭遇瓶颈

这是风筝制造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面临庞大的市场需求,风筝制造企业基本采用机械化生产来代替手工扎制,同一件风筝产品的内部分工也非常明确。这种分工方式造成的不良后果也很明显:(1)全面掌握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的匠人面临来自市场化运作的挑战,其数量在减少,这对于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不利。(2)市面上的风筝同质化严重,难以再保留传统风筝的文化特色,传统风筝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价值、乡土认同感在减弱。

这两点直接影响了对潍坊风筝的创新。由于缺少对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的全面掌握和其背后蕴含情感价值的准确拿捏,欠缺对风筝艺术魅力的鉴赏,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创作者往往习惯将各种流行元素加入到风筝作品中。这样的风筝显得不伦不类,破坏了风筝原有的民俗气息。同时,个别企业为了尽快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降低风筝本身的文化品位,压缩生产环节,片面地追求产量和单一的经济效益,忽视风筝产品的研发,直接套用或者抄袭,更使得风筝制作技艺遭受打击。

现阶段,化纤、塑料、尼龙等人工材料风筝已经完全取代传统的纸制风筝,其原有的以矿物色和植物色为主的风筝绘制颜料也大多被人工合成的化学颜料所代替,材质的替换直接带来了风筝审美的缺失[5]。潍坊风筝艺术原本拥有的天然、环保、健康的特性和自然造化的美感正在消失,这就对潍坊风筝文化尤其是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2 风筝会开发模式固化

作为风筝旅游产业的主要形式,国际风筝会为潍坊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开发模式的固化使得风筝会对推动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由于举办风筝会所需的资源条件较为有限,现在许多国家和城市都在积极举办风筝节,国内的就有武汉华中木兰草原风筝节、广东阳江风筝节、重庆武隆国际风筝放飞节、成都保利国际风筝节、呼和浩特草原文化风筝节、张家口康保国际风筝文化节等大大小小各种的风筝节,它们都在与潍坊竞争。如果没有创新,潍坊的风筝节就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甚至丢掉来之不易的城市品牌。

潍坊国际风筝会所遵循的“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宗旨,虽然围绕着风筝这一主题展开,但是有关的文体活动、经贸活动的过多开展却让公众眼花缭乱,精品活动较少且难有突破。事实上,每年的风筝会都在努力推出“亮点”“热点”,然而近些年随着公众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这些“亮点”“热点”都难以引起公众的兴趣,也难以激发外资前来投资的热情。

每年的风筝会持续时间都较短,但却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举办开幕式、比赛、展览会、招商洽谈会、闭幕式等各项活动。与此同时,潍坊市周边的县区也会利用这个时机举办各种小的节会。大小节会的时间安排难免冲突,公众的选择太多,从而影响了对风筝文化的细细品味。此外,对于举办风筝会这样的节会活动,潍坊市并未在法律上给予相应的保护。

2.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乏力

风筝元素作为潍坊市热门“IP”,是潍坊市的城市名片,但风筝元素衍生品的开发却没有发展到与之相匹配的程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乏力。已有的文化创意产品集中于对风筝元素的浅层次开发,可复制性强,没有城市特色。

典型案例就是关于旅游纪念品的问题。近几年,许多以营利为目的、粗劣粗俗的廉价纪念品充斥市场,在这些纪念品中,传统的风筝图案图形仅被作为一种手段。艺人们仅仅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不注重其图案的出处及原始艺术含义[6]。在设计加工时,图形与色彩经常运用一些粗俗色彩,使富有传统艺术性的风筝元素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内涵。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风筝艺人的文化创意、创新意识不足。风筝艺人坚持传统艺术,更多地关注风筝的扎制技术,很少发掘风筝元素的文化创意。另一方面,潍坊风筝创意产业没有紧密结合“互联网思维”,几乎没有定制化文化创意产品。

2.4 群众参与度不高

潍坊政府在风筝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起主导作用,当地群众的广泛参与是节庆活动能够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历史上,潍坊民众能够积极参与放风筝的相关活动,将其视为重要的娱乐和健身工具,文人墨客更是留下许多民众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

现阶段,潍坊民众对于风筝文化的传承却缺乏足够的热情与动力。一方面,娱乐方式的增多导致了大批年轻人缺乏对风筝的兴趣。在潍坊,真正热爱并尝试继承风筝文化的只是一小部分艺人和民众,风筝文化并没有在潍坊青少年中得到普及,大多数青少年只是了解风筝的知识,并没有身体力行地参与到风筝文化传承中来。另一方面,风筝会期间重点举办的交易会、经贸洽谈会等经贸活动并不适合普通民众参加,潍坊民众很难在类似活动中感受到主体地位。

2.5 缺乏专业的机构和人才

虽然风筝会已经举办了许多届,但是时至今日,潍坊市还没有一个专门的会展组织机构来负责风筝会。事实上,风筝会的筹备工作年年都是由政府组建筹委会来负责的。这本是能够积聚各方力量全力办会的好体制,但因筹委会具有临时性,且不具备筹划节会的专业性,因此筹委会成员每年都会有变动,并且无法对风筝会的发展以及风筝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形成专业的考量与策划,这就使得前后年份的风筝会筹备工作无法顺利衔接,新老问题不断,给风筝会的评估与总结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而潍坊市的其他大小节庆会展也都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筹备。政府人员是非专业节会人员,他们对节会行业的运作机制不了解,对节会的管理协调容易出现偏差,导致节会内容难以创新。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得不到专业的解决就会给节会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对于潍坊这样一个以风筝品牌打响城市品牌的城市而言,以上种种隐患对于风筝之都的建设与维护有害无益。

3 潍坊风筝产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潍坊风筝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

3.1 保护传统风筝工艺,培养工艺继承人

风筝制作等民俗技艺的传承,不仅仅需要纸质化流通,也需要风筝工艺传承人的实践教学。潍坊市政府应重视风筝等传统工艺逐渐流失的现状,实施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继承人的措施,并支持和鼓励传统工艺继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工艺的继承中来。

针对传统风筝艺人收入偏低的状况,地方政府应该在财力上给予支持。比如,广东东莞在2013年对12位传统工艺传承人分别发放了9000元补助金,并承诺以后按年准时发放[11]。潍坊市政府应该借鉴东莞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对潍坊风筝等民俗工艺传承人给予经济上的补贴。同时,潍坊市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扩大风筝艺人的补助范围,以使更多的风筝艺人参与潍坊风筝文化的传承工作。通过更多艺人的合力,使得潍坊风筝技艺文化可以更有效、更完整地传承。

3.2 突出风筝主题,合理安排经贸活动

现代节庆活动越来越注重综合性,一般是在统一的主题下开展经贸洽谈等商业活动。潍坊国际风筝会从创立之初就坚持“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宗旨,这在刚开始时确实给潍坊带来许多经济发展机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益逐渐递减。风筝会的本质属性是其独有的地域文化性,因此风筝会应紧紧围绕风筝元素展开,突出风筝主题。风筝文化可待开发的潜能还十分巨大,毕竟它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带给游客的感知价值和其他文化节庆不尽相同[7]。潍坊风筝会应在深入挖掘风筝文化,密切联系民众生活,围绕风筝主题等方面进行项目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会让游客感到眼花缭乱,才能更好地突出本地特色。

潍坊国际风筝会一般持续5天,应该合理安排经贸类活动的时间。文体类活动是风筝会的“主力军”,经贸类活动应适当后移。同时,在开展经贸类活动时,要注意重点经贸活动之间的时间间隔,积极与参会企业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3 挖掘本土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应用

民俗艺术打造现代城市品牌[9]。潍坊市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典型代表有风筝、木版年画、剪纸、布玩具、泥玩具等。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对这些文化进行复制,或者将其写成文字,保存在博物馆等地方进行保护,而是应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对其进行创意应用和研究,通过创造经济效益来永葆其青春和活力。

对于潍坊风筝而言,可以将风筝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比如,运用新材料来设计风筝元素的衣服,通过3D打印等新技术来发展风筝特色工艺旅游产品,通过把古老的风筝元素的内涵与先进生产技术、新材料的结合,来推动风筝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

3.4 结合新媒体,提升群众参与度

民俗文化是在民间传承的文化样态,以某一区域的人群为传承主体[8]。民众对于风筝的喜爱和参与度的提升是风筝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源泉。

要加强风筝文化的群众基础建设,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有方式:第一,提供更多的放风筝的场所。针对潍坊市区目前只有风筝广场等几个场所作为风筝活动区域的现状,地方政府可在风筝会期间专门开放公共场所,组织团体和个人参与放风筝活动。同时,潍坊政府和人大可考虑设置“风筝日”,以进一步推动加强风筝文化的群众基础建设。第二,政府部门、学校和风筝协会应加大对风筝知识的普及教育。风筝博物馆可定期举办风筝知识讲座,邀请学校和社会团体参与。学校也可在日常教学中安排风筝等民俗文化课程,增强学生对风筝文化的认同。

在实现方式上,除了传统手段,可通过微信、微博等现代化传播手段进行宣传。一方面,可以通过在潍坊本地布展宣传画、组织线下活动等传统形式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活动的照片,包括风筝博物馆内的藏品、风筝历史的介绍等做成视频或连环画,通过微信等手段做到广而告之,吸引青少年受众,使青少年了解风筝文化,以实现风筝文化的传承。

3.5 组建专业机构,培养专业人才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的会展管理机构,如德国的贸易会展和会展业联盟,法国的博览会、展览会和会议协会,新加坡旅游局下辖的展览会议署,我国香港的香港贸易发展局等。然而,在潍坊还没有专门的会展组织机构。

潍坊市政府可将历年风筝会筹委会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风筝会组织机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专业团队负责管理,更能提升工作水平。

同时,要加强教育培养,以有效地增加年轻一代风筝艺人的数量,提高他们技艺的全面性。传统的个人对个人的技艺传授方式,很可能由于老一辈风筝艺人精力有限,不能将技艺全面地传授给徒弟。因此潍坊本地技工学校可以增设潍坊风筝制作专业或相关课程,组成潍坊优秀风筝艺人教学团队,开展集中的教育培训。教学团队应集众家之所长,发挥自身长期风筝制作经验的作用,进行教学工作,并尽量多地开展实践教学,更全面地教授风筝技艺,更系统地传承和发展潍坊风筝文化。

4 小结

本文把潍坊风筝产业分为风筝制造产业、风筝旅游产业、风筝文化创意产业三大部分,分析了潍坊风筝产业面临的问题,即制作技艺传承困难、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创意产品不足、群众基础日渐薄弱、相关人才不足等,提出了培养传承人、围绕风筝主题进行创新、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增强群众参与度、组建专业机构、培养专业人才等建议。保护以风筝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使得传统民俗文化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多方的合作与努力。

(责任编辑 杨文忠)

[1] 李静,李玉婷.潍坊风筝的艺术魅力[J].兰台世界,2011(20):73-74.

[2] 张基振.潍坊风筝论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6(2).

[3] 张基振.民间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潍坊国际风筝会经济效益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13-15.

[4] 郑玉超,刘兵.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3(3):33-36.

[5] 张婕,钟蕾.文化视野下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保护[J].包装工程,2014(14):110-113.

[6] 刘娟.“风筝文化”在潍坊火车站设计中的体现[J].潍坊学院学报,2012,12(4):75-77.

[7] 汪子文,邓建伟,高嵩.感知价值视角下体育节庆旅游体验研究——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例[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22-27.

[8] 赵承磊. 民俗体育与城市融合发展的个案考察与启示——以潍坊风筝为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 50(8):29-32.

[9] 袁恩培,徐霜.“民俗艺术”向“城市文化”的转变——以潍坊风筝艺术的发展为例[J].人民论坛,2013(29):222-224.

[10] 潍坊新闻网.风筝成为潍坊城市名片[DB/OL].http://wfwb.wfnews.com.cn/content/20170416/Ar ticelB8002EL.htm,2017-04-16.

[11] 本地宝.12位非遗传承人首获补贴经费[DB/OL]. http://dg.bendibao.com/newsn/009923/content29276.shtm,2013-11-17.

The Current Situation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ite Industry Developed in Weifang

ZHAO Hong-tao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s a city card, kites have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Weifang. However, the kit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ite tourism industry, and kit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all have encountered problems such as weak inheritance of production skills, less-creative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serious homogenization and the lack of mass participation.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kite industr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cultivating craft inheritors, excavating local folk culture resources, using new media to propagandize and organizing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kite, Weifang kite,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s

G124

A

1008–2093(2017)03–0027–05

2017-03-04

赵洪涛(1992―),男,山东诸城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海洋文化产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潍坊市潍坊风筝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筝”艳潍坊四月天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风筝之都潍坊
学做风筝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潍坊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