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明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刘志明
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思想就其内容来说,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就其实现形式来说,暴力革命是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平革命是“罕见的例外”,具有特殊性。科学把握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思想,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对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思想
1.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就必须回答“谁领导革命”、“革谁的命”这样的问题。从列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即:“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的党,也就是教育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它能够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指导并组织新制度,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不要资产阶级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和领袖”[1],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就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反对资产阶级并革资产阶级的命,即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权,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然后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简言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不可或缺的内容。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这涉及到正确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的问题。在列宁那里,“维护工人的利益,代表整个工人运动的利益”[1]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吸收了无产阶级的一切优秀代表,集中了完全觉悟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善于把自己跟本阶级的全部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再通过本阶级跟全体被剥削群众密切联系起来,取得这个阶级和这些群众的充分信任。列宁认为,这种“革命无产阶级的独立的、毫不妥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保证,是一条通向胜利的康庄大道”[2],也只有这样的党,才能在反对资本主义一切势力的最无情最坚决的最后斗争中领导无产阶级[1],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1],“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不要资产阶级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和领袖”。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为什么必须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弄清楚这个问题,涉及到正确理解革命与政权的关系。列宁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任何一个革命的最主要的问题都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权在哪一个阶级手里,这一点决定一切”[3]。二是,“无论从革命这一概念的严格科学意义来讲,或是从实际政治意义来讲,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都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7]。革命与政权的这种关系也就意味着,夺取政权是革命阶级进行革命“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撇开不管”的问题,是革命阶级必须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有效排除革命阶级实现自己伟大目标道路上的各种障碍,那其他问题的解决根本无从谈起。
“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革命的必要的政治条件。”[5]因为只有政权才能使自己成为生活的主宰,排除自己走向伟大目的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样必须解决它夺取政权的问题。列宁指出:“以为只要说服大多数人,只要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远景描绘出来,大多数人就会拥护社会主义的那种天真的、空想的、虚构的、机械的和书生气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拿这些童话供自己和别人消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承认阶级斗争的必要性的马克思主义说:人类只有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达到社会主义。”[6]他还说:“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平庸的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深刻的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检验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7]但是,列宁也强调,“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夺取国家政权,也就是说,不能只是使旧的国家机构转到新的人手中,而应当打碎、摧毁这个机构,用新的机构来代替它”[7]。为什么无产阶级应当打碎、摧毁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构并用新的机构来代替它?原因就在于,“革命不应当是新的阶级利用旧的国家机器来指挥、管理,而应当是新的阶级打碎这个机器,利用新的机器来指挥、管理”[7]。正是在此意义上,列宁把革命视作“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8]。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为什么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制度雇佣劳动的剥削制度性质,在于其使资产阶级“靠别人的血汗‘吃得饱饱的,睡得香香的,过得好好的’”[5],而使无产阶级“贫困、压迫、奴役、屈辱、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9]。不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被剥削的劳动群众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在列宁那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把它们变为公有财产,组织由整个社会承担的就是社会主义的产品生产代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5],就是“劳动彻底摆脱资本的压迫”[10],“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11],“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使社会全体成员成为劳动者,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现象的基础”[6]。列宁认为,在这种社会主义社会,“自由和平等不会是骗人的了;劳动者不会因为小规模的单独经营而分散;共同劳动积累起来的财富将造福人民群众,而不是压迫人民群众;劳动者的统治将消灭任何民族、宗教或性别之间的任何压迫”[10]。但是,列宁也指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11]。
2.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形式:暴力革命是“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平革命是“罕见的例外”,具有特殊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形式归根结底也是由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决定的。鉴于国家政权是革命最主要的问题,解决这一最主要的问题,自然对革命道路的形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应该采取何种形式,哪一种形式才能使国家政权从资产阶级手里转到无产阶级手里,使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代替呢?列宁认为,根据一般规律,这不可能通过资产阶级专政的“自行消亡”来实现,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工人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除了革命就别无出路”[9]。他还指出,“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7]。
暴力革命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形式的一般规律,在列宁那里,其原因就在于,和历史上任何真正意义的革命一样,社会主义革命也是尖锐激烈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和国内战争。在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资产阶级不会对无产阶级实行和平的让步,一到紧要关头,他们就会用暴力保卫自己的特权”[9],“反动阶级通常都是自己首先使用暴力,‘把刺刀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2],无产阶级“不用暴力来对付拥有政权工具和政权机关的暴力者,就不能使人民摆脱暴力者的蹂躏”[13]。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列宁强调,“无论从理论上或从政治实践上来看,无产阶级放弃用革命的方法夺取政权,就是轻率的行为,就是对资产阶级和一切有产阶级的可耻让步”[9]。他还批评那种“用说服的办法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指出,“剥削者,残暴的地主,资本家阶级是说不服的。社会主义革命证实了大家所见到的事情——剥削者进行激烈的反抗。被压迫阶级受的压迫愈大,他们愈是接近于推翻一切压迫和一切剥削,被压迫的农民和被压迫的工人愈是坚决地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剥削者的反抗就愈是疯狂。”[14]
那种笼统地以暴力革命引起经济破坏为由指责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列宁也给予严肃的批评,指出,“‘因为’经济破坏而离开革命,离开社会主义,那不过表示自己没有原则和实际上转到资产阶级方面去罢了。”[14]在他那里,暴力有反动暴力和革命暴力之别。他表示,“如果暴力是被剥削劳动群众用来对付剥削者的,那么我们拥护这种暴力!”[7]“我们并不反对为了人民大多数的利益而使用革命暴力”[15]。
当然,进行暴力革命,暴力组织即革命军队就是必需的了。正如列宁所说:“革命军队是进行军事斗争和对人民群众实行军事领导以对付专制制度军事力量的残余所必需的。”[16]
暴力革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形式的一般规律,也就意味着,“暴力将必然伴随着整个资本主义的彻底崩溃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而且这种暴力将构成世界历史的一个时期,一个充满着各式各样战争的整个时代,其中包括帝国主义战争,内战,二者互相交织的战争,民族战争,即受帝国主义者以及在大规模国家资本主义、军事托拉斯和辛迪加时期必然结成这种或那种联盟的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民族的解放战争”[7]。
虽然列宁把暴力革命视作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形式的“一般规律”,但他并没有把暴力革命绝对化,视作唯一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形式。相反,他认为,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社会主义革命也有可能“例外地”成为和平革命,不过,这种例外“将是历史上罕见的例外”[2]。正如他所说:“不能否认,在某些情况下,作为例外,例如,在某一个小国家里,在它的大邻国已经完成社会革命之后,资产阶级和平地让出政权是可能的,如果它深信反抗已毫无希望,不如保住自己的脑袋。”[17]不过,他同时也不忘指出,“更大的可能是,即使在各小国家里,不进行国内战争,社会主义也不会实现”[17]。
在十月革命前夕的1917年6月上旬,针对俄罗斯当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之所以并没有号召无产阶级以武装起义的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而是号召无产阶级把孟什维克赶出苏维埃,改变其面貌,从而达到过渡之目的,原因就在于他相信,在当时俄国“没有一个集团,没有一个阶级能够抗拒苏维埃政权”的特殊情况下,“在俄国这个革命可能例外地成为和平革命”[7]。他还表示,假如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能保证革命“和平地”向前推进,那还是值得试一试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3]。
值得一提的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例外地成为和平革命”的科学预见在1919年的匈牙利革命中得到了证实,他在《向匈牙利工人致敬》一文中也曾明确表示说:“匈牙利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与俄国的截然不同”,“匈牙利过渡到苏维埃制度即无产阶级专政比我国容易得多,和平得多”[6]。1919年4月,列宁在《莫斯科工人和红军代表苏维埃全会非常会议文献》中还生动地描述了匈牙利共产党人和平取得政权的简单过程。他说:“匈牙利革命的发生是异常独特的。那位叫卡罗伊的匈牙利克伦斯基自行辞职了,于是匈牙利的妥协派——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意识到,必须去到监狱找匈牙利的一位最优秀的共产党员贝拉·库恩同志。他们到了那里,对他说:‘该你来执政啦!’”[6]这里需要指出的是,1919年的匈牙利无产阶级虽然不是以武装起义和国内战争的形式即暴力革命的道路而是以和平方式取得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和平取得政权与当时匈牙利无产阶级手中握有强大的暴力——军队和武器分不开的。虽然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在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内外进攻下仅存一百三十多天就失败了,但是,列宁对匈牙利“和平革命”的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诸如,匈牙利革命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诞生的革命的榜样”[6],是个比俄国“更好的榜样”,“给世界树立了比苏维埃俄国更好的榜样”[6],等等。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认为,“俄国一国的例子不是全世界工人都能理解的。他们知道在俄国有苏维埃,他们都拥护苏维埃,但他们被流血斗争的惨状吓住了。匈牙利的例子对无产阶级群众,对欧洲的无产阶级和劳动农民将具有决定的意义”[6]。正是在此意义上,他说,“匈牙利与俄国相比,是一个小国,但是匈牙利革命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许比俄国革命更大”[6]。
在列宁那里,既然和平革命只是“历史上罕见的例外”,那么,否认暴力革命,认为只有通过议会选举之类的“和平的”、“合法的”道路才能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所谓“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自然就非常荒谬和庸俗了,正如他所说,“以和平方式发展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7],“‘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无稽之谈和庸俗之见”[18],“没有比‘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庸俗的了”[19]。“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之所以荒谬和庸俗,就在于它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其要害就在于忘记了任何国家都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忘记了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机器”[20]。
列宁还结合帝国主义“最不爱和平,最不爱自由,最大限度地到处发展军阀机构”[7]的特征以及帝国主义时代“军国主义”、民族压迫横行和帝国主义战争肆虐的特点,揭露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的欺骗性,指出,“在全世界首先是在最先进、最强大、最文明、最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目前这种由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弱小国家的压迫、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大厮杀、凡尔赛‘和约’所造成的具体形势下,凡是认为可以用和平方式使资本家服从被剥削的大多数人的意志,可以通过和平的、改良主义的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都不仅是市侩的极端愚蠢的想法,而且是对工人的公然的欺骗,对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粉饰,对真实情况的隐瞒”[21]。
毋庸讳言,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思想论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无产阶级专政、革命与改良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策略等,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迄今为止,都还存在不少的误解、曲解。因此,全面、科学把握列宁在这几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对于准确和深入把握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思想,现在仍然必要。
1.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不仅受到资产阶级的攻击,也受到以马克思主义“正统”自居的社会民主主义者或者说民主社会主义者的非议。这种攻击和非议集中到一点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只讲专政不讲民主,因而“暴力”“残酷”“血腥”。这种攻击和非议根本无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的(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和新型专政的(对资产阶级是专政的)国家”[7]的思想,因而完全站不住脚。
在列宁那里,无产阶级专政之所以是“新型民主”,原因就在于,“这是用穷人的民主代替富人的民主。这是用大多数人即劳动者的集会和出版自由代替少数人即剥削者的集会和出版自由。这是民主在世界历史上空前地扩大,是假民主变为真民主,是人类摆脱资本的桎梏”[7],是“达到真正的平等和民主,达到实际生活中的而不是写在纸上的平等和民主,经济现实中的而不是政治空谈中的平等和民主的唯一步骤”[22]。在这种“新型民主”下,无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它掌握着国家政权,支配着已经公有化的生产资料,领导着动摇不定的中间分子和中间阶级,镇压着剥削者的日益强烈的反抗”[11]。
无产阶级专政之所以是“新型专政”,原因就在于,“除了把民主制度大规模地扩大,使它第一次成为穷人的、人民的而不是富人的民主制度之外,无产阶级专政还要对压迫者、剥削者、资本家采取一系列剥夺自由的措施”[7],“用暴力镇压剥削者的反抗,镇压极少数人即地主资本家的反抗”[7]。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专政”,也就意味着,它并没有结束阶级斗争,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的继续。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取得胜利、夺得政权的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来反对已被打败但还没有被消灭、没有绝迹、没有停止反抗、反而加紧反抗的资产阶级”[6]。这种“新型专政”决定了,无产阶级专政必然“是劳动者的先锋队——无产阶级同人数众多的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小资产阶级、小业主、农民、知识分子等等)或同他们的大多数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是反资本的联盟,是为彻底推翻资本、彻底镇压资产阶级反抗并完全粉碎其复辟企图而建立的联盟,是为最终建成并巩固社会主义而建立的联盟”[6];这也决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消亡要以阶级的消失为前提,“阶级一消失,专政也就不需要了”[11],尤其要以剥削者阶级,即地主和资本家阶级的消灭为前提条件。正如列宁所说:“到世界上再没有进行剥削的可能,再没有土地占有者和工厂占有者,再没有一部分人吃得很饱而一部分人却在挨饿的现象的时候,就是说,只有到再没有发生这种情形的可能的时候,我们才会把这个机器毁掉。”[11]以阶级的消失为前提条件,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主义这一过渡时期,即由资本主义向没有阶级存在的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专政不应该也不可能消亡。
无产阶级专政虽然是阶级斗争的继续,但这种阶级斗争却以消灭阶级和向没有阶级存在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为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无产阶级专政当然会用“暴力”镇压、消灭剥削阶级,但也不是一律都采用暴力镇压的手段。对于那些反抗革命改造的剥削者,无疑是要坚决镇压的;对于那些不抗拒革命改造的剥削者,则采用监督和强迫劳动等手段来进行改造。此外,消灭阶级也就意味着要消灭阶级差别,在列宁那里,这主要靠“大大发展生产力”,靠无产阶级把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引上新的经济建设的道路,引上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新的劳动纪律、新的劳动组织的道路”[11],创造比资本主义经济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正是基于这一点,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不仅在于暴力,而且主要不在于暴力。它的主要实质在于劳动者的先进部队、先锋队、唯一领导者即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7],“在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并实现着比资本主义更高类型的社会劳动组织”[11]。
2.革命与改良的关系问题
全面、科学把握列宁关于革命与改良关系问题的思想,对于正确理解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思想极为重要。虽然列宁从来都坚决反对割裂革命与改良的关系,虽然他关于革命与改良关系的论述极其深刻,思想极其辩证,但事实上总是不断受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有意无意的歪曲,改良主义者总是刻意把列宁刻画或塑造成为一个把革命与改良绝对对立起来,只讲革命不讲改良的“暴力革命主义者”。列宁自己就说过,“改良主义者这样提出问题,好像我们鼓吹、宣传和准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忽略了’‘实际的东西’,‘丧失了’改良的机会”[23]。
全面、科学把握列宁关于革命与改良关系问题的思想,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列宁关于改良两重性的思想。在列宁那里,所谓改良,就是不从旧的统治阶级手中夺取国家政权的变革[24]。对于这种变革,列宁认为,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两重性,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就好的一面来说,“任何改良之所以为改良(而不是反动的或保守的措施),完全是因为它是好转的一步、一个‘阶段’”[25]。基于改良的这一面,列宁指出,“革命者永远不会拒绝为改革而斗争,不会拒绝夺取敌人的、即使是无关紧要的个别的阵地,只要这一阵地能够增强他们的攻击力量和有助于取得完全的胜利”[26],决不能“拒绝在一定条件下提出改良式的当前要求”[27],决不能“放弃争取改良的斗争。比如……在议会内投票赞成对群众处境的任何改善,哪怕是不大的改善;赞成增加被破坏地区居民的抚恤金;赞成减轻民族压迫等等[28]。就不好的一面来说,“改良是统治阶级的让步,其目的是阻止、削弱或扑灭革命斗争,分散革命阶级的力量和精力,模糊他们的觉悟,等等”[25]。基于改良的这一面,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决不能认为“通过改良就能够实现根本的变革”[28],“如果鼓吹用改良来解决历史和实际政治状况革命式地提出的问题,那简直是资产阶级的欺骗手段”[28]。
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无产阶级如果不能科学把握改良的两重性,就会在如何对待改良的问题上犯片面性的错误。如果只看到或只强调“改良”好的一面,那就容易陷入或滑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陷阱。相反,如果只看到或只强调“改良”不好的一面,那就容易陷入或滑向无政府主义的深渊。对待改良要避免这两种片面性,必须像列宁那样科学把握改良的两重性,正如他深刻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同于无政府主义者,承认争取改良的斗争,即承认争取改善劳动者境况的斗争,尽管这种改善仍然不触动统治阶级手中的政权。但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又最坚决地反对改良主义者,反对他们直接或间接地用改良来限制工人阶级的意向和活动。改良主义是资产阶级对工人的欺骗,只要存在着资本的统治,尽管有某些改善,工人总还是雇佣奴隶”[29]。
在列宁那里,“改良——这是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副产品”[25],因此,争取改良,“保证运动不迈错步和不犯可耻的错误”,首先要“时刻记住‘最终目的’”,“从总的革命斗争的观点来评价‘运动’的每一个步伐和每一项个别的改革”[26],“使争取改良的斗争服从于争取自由和争取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就像使局部服从整体一样”[12],否则,“把取得副产品变成‘自己的’任务,那就是陷入了自由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25]。他还指出了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区别之所在。他说:“我们同改良主义者的区别,并不在于我们反对改良,他们赞成改良。完全不是这样。他们只是限于改良……他们堕落到充当地道的‘资本主义护士’的地步,我们向工人说:你们投票赞成比例选举制等等吧,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活动只限于这一点,而是要把有步骤地传播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提到首要地位,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在各方面对党的一切活动做相应的根本改变。”[23]
其次,争取改良不能寄望于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改良主义者的策略最不能保证改良的实施和改良的真实性”[30],而只能以革命,以“无产阶级在不降低自己口号的情况下进行独立的革命斗争”为“唯一可靠的支柱”[25],因为“实际上,改良正是迫于革命的阶级斗争,迫于这种斗争的独立性、群众力量和顽强精神”[30]。也正是基于“实现改良的实际力量是革命无产阶级的力量,是它在斗争中的自觉性、团结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决心的力量”,列宁始终反对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那种总是不彻底的、总是打折扣的、总是虚伪的口号“变成自己的”口号,认为“这在实际上就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实现改良的或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25]。他还说,“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口号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的口号混淆起来,那就会削弱革命事业,从而也就会削弱改良事业,因为我们那样做会削弱革命阶级的独立性、坚定性和实力”[30]。正是在此意义上,列宁强调,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把反对改良主义的斗争放在首位”[23]。
3.社会主义革命策略问题
在社会主义革命策略问题上,列宁从来都坚决反对死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强调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对每个历史关头的阶级对比关系和具体特点作出经得起客观检验的最确切的分析,并据此制定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策略思想,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决不能不顾具体条件,把某种策略或某种斗争形式绝对化,而要适应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掌握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一切形式,善于把合法斗争形式和不合法斗争形式结合起来,随时准备最迅速最突然地用一种斗争形式来替换另一种斗争形式。列宁明确指出:“革命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任务,必须善于毫无例外地掌握社会活动的一切形式或方面……必须准备最迅速最突然地用一种形式来代替另一种形式。”[11]他还以军队为例,说一支军队如果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手段和方法,就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在他看来,“这一点对于政治比对于军事更为重要”[11]。
正是基于革命策略和革命形式取决于各国的具体特点具体情况,列宁特别强调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必须根据本国、本民族的特点制订革命策略和确定革命形式,而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例如,1919年3月23日,他在给贝拉·库恩的电报中说:“毫无疑问,在匈牙利革命的特殊条件下,生吞活剥地全盘照搬我们俄国的策略,会是一种错误”[6]。1919年11月22日,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列宁对与会代表们说:“你们面临着全世界共产党人所没有遇到过的一个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与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你们必须找到特殊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任务。”[11]1921年4月,列宁给阿捷尔拜疆等四个共和国的党员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们“不要抄袭我们的策略,而要独立地仔细考虑我们的策略为什么具有那些特点以及它的条件和结果,从而在自己那里不是照抄1917—1921年的经验,而是运用它的精神实质和教训”[11]。
也正是基于不能把某种策略或某种斗争形式绝对化,在共产国际成立之初,列宁就坚决反对把国际领导中心建立在“斗争策略规则”的千篇一律、死板划一、彼此雷同之上。1920年7月,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一著名文献中,列宁这样说道:“只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差别和国家差别还存在(这些差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以后,也还要保持很久很久),各国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国际策略的统一,就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这在目前是荒唐的幻想),而是要求运用共产党人的基本原则(苏维埃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时,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在每个国家通过具体的途径来完成统一的国际任务,战胜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和左倾学理主义,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时候,都必须查明、弄清、找到、揣摩出和把握住民族的特点和特征,这就是一切先进国家(而且不仅是先进国家)在目前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11]
第二,从群众的觉悟水平和经验出发,运用他们能够接受的一切斗争和方法,把他们引向革命。基于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没有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时期的表现时所说的那种“冲天”的决心和本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无从设想,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革命策略时,决不能只根据革命情绪,根据一个集团或政党的愿望和决心,而必须对各阶级的力量及其相互关系作出严格的客观估计。他认为,如果广大群众还没有采取直接支持先锋队的立场,或者还没有对先锋队采取至少是善意的中立态度,单叫先锋队去进行决战,那就是犯罪。为了吸引广大劳动群众参加斗争,共产党人“应该善于作出一切牺牲,克服极大的障碍,在一切有无产阶级群众或半无产阶级群众的机关、社团和协会(哪怕这些组织是最反动不过的)里有步骤地、顽强地、坚定地、耐心地进行宣传和鼓动。”[11]这种宣传和鼓动工作要卓有成效,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提出经济要求,直接而迅速地改善劳动群众的状况。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只有在改善劳动者的经济状况的条件下,群众才会投入运动,积极参加运动,高度重视运动,发扬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坚定不移的精神,并对伟大事业忠心耿耿。”[31]
第三,从争取大量的同盟者和战胜强大的敌人出发,必须既反对出卖原则的机会主义,也反对否定灵活性的关门主义,坚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为此目的,列宁指出,必须“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个集团或各种类别之间利益上的一切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可能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不可靠的、有条件的”[11]。
第四,从无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正确处理资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首先,既要严格区分资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要看到它们是前后两种革命,存在互相交织、交错的事实。正如列宁指出的:“我们大家都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我们大家都无条件地坚决主张把这两种革命极严格地区分开,但是,难道可以否认前后两种革命的个别的、局部的成分在历史上互相交错的事实吗?难道在欧洲民主革命的时代没有许多社会主义运动和争取社会主义的尝试吗?难道欧洲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还有许许多多民主主义性质的任务要去最终完成吗?”[8]其次,要承认资产阶级革命是绝对必要的。在列宁看来,“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愈充分,愈坚决,愈彻底,无产阶级为争取社会主义而同资产阶级进行的斗争就愈有保证。”[8]因此,他认为,“不要避开资产阶级革命,不要对资产阶级革命漠不关心,不要把革命中的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相反地,要尽最大的努力参加革命,最坚决地为彻底的无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把革命进行到底而奋斗”[8]。
正如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巴黎公社的原则永恒一样,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虽然失败了,但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思想却不失其永恒的价值。因为,“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来说,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32]。
当代,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思想尤其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谈到十月革命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意义时,列宁曾经说过,“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那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时期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11]。列宁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十月革命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领航灯塔般的意义。十月革命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勃兴的众多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基于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在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思想的指引下取得的,我们也可以说,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思想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航灯塔。这也就意味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要走向复兴,必须沿着列宁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指明的道路前进。
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即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如果在坚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这一问题上立场不鲜明,那就无异于模糊自己的革命面貌,就会不可避免地使自已受到削弱。正如我们党深刻指出的,“如果有些共产党因此模糊自己的革命面貌,在群众的心目中把它同社会党混同起来,那只会使共产党削弱。”[33]国际金融危机后,“革命面貌”不鲜明的欧洲社会党普遍衰败①的例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一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产党要牢记列宁的下述论断,即“俄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具有国际意义,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上,一切国家都必然要做俄国已经做过的事情。”[21]俄国革命具有国际意义的某些基本特点是什么?只能是列宁揭示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那些基本内容。
其次,要坚持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策略思想,认清革命形势,把握革命规律,综合运用各种革命斗争形式,如流血的和不流血的、强力的与和平的、军事的与经济的、教育的与行政的、议会内与议会外的斗争形式,等等。当前,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决不能把社会主义局限于讲坛上、著作中,而要下大气力加强群众工作,要以民生改善工作为引领,努力把广大劳动群众引导到社会主义运动上来,引导到建立反对资本主义最广泛的革命联盟上来。同时,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为广大劳动群众争取经济、社会权利改善而斗争的同时,要坚决反对“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改良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腐蚀。
再次,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彻底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上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要正确处理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积极争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努力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各项任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尽可能地创造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第二,对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确保国家不被侵略、颠覆和分裂,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被破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不被打断,仍然需要坚持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思想,尤其是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我们必须把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如同布帛菽栗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作为“护身”“传家”的法宝一样来对待,“直到国外的帝国主义和国内的阶级被彻底地干净地消灭之日,这个法宝是万万不可以弃置不用的”[34]。一方面,要坚持人民民主,坚持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另一方面,要坚持加强人民政权的专政职能,加强司法机关尤其是加强作为人民政权坚强柱石的人民军队的建设,以利于对一切敌视和损害人民利益的敌对分子进行有效的专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需要坚持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思想,尤其是其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思想。我们充分吸纳列宁关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如着眼消灭“三大差别”,维护公平正义,扩大人民的福利,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思想,对我们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刀刃向内”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充分吸纳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思想,如“绝不拒绝改革”,努力“争取群众处境的改善”以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加革命等思想,对我们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投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有效破解在经济文化落后情况下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容易、把革命进行到底比较困难的难题,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成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英勇战士,仍然需要坚持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思想,尤其是其坚持党的领导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先锋队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建设和密切联系群众思想,等等。列宁的这些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本质要求,是我们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须臾不可违背的。
注 释:
① 主张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欧洲社会党为欧洲社会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使现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暴露空前的缺陷、失业人口和贫富差距增大之际,不仅没有获得政治上的好处,反而每况愈下。据统计,在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中,有23个成员国的社会党在选举中得票率明显下降。
[1]列宁.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8,17,342,299.
[2]列宁.列宁全集:第 3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57,23.
[3]列宁.列宁全集:第 3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58.
[4]列宁.列宁全集:第 2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7.
[5]列宁.列宁全集:第 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3,252,193.
[6]列宁.列宁全集:第 3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37-338,375,374,249,249-250,377,251,306,362,362-363,205.
[7]列宁.列宁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9,214,215-216,128,403-404,460,80,821,597-598,140,686,190,699,835.
[8]列宁.列宁全集:第 1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11,68,32,34.
[9]列宁.列宁全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90,230,230,230.
[10]列宁.列宁全集:第 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04,104.
[11]列宁.列宁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1,67,66,40,12,203,203,79,487,200,163,180,568-569.
[12]列宁.列宁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5,348.
[13]列宁.列宁全集:第 1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88.
[14]列宁.列宁全集:第 3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14,444.
[15]列宁.列宁全集:第 3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87.
[16]列宁.列宁全集:第 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18.
[17]列宁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776.
[18]列宁.列宁全集:第 5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41.
[19]列宁.列宁全集:第 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01.
[20]列宁.列宁全集:第 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5.
[21]列宁.列宁全集:第 3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81,170.
[22]列宁.列宁全集:第 3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08.
[23]列宁.列宁全集:第 2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62-263,158-159,262.
[24]列宁.列宁全集:第 2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70.
[25]列宁.列宁全集:第 1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03,103,105,105,104-105,104.
[26]列宁.列宁全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8,58.
[27]列宁.列宁全集:第 1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64-565.
[28]列宁.列宁全集:第 2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64,164,164.
[29]列宁.列宁全集:第 2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
[30]列宁.列宁全集:第 1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64,264,264.
[31]列宁.列宁全集:第 2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25.
[3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4.
[33]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的意见提纲[J].红旗,l963(17):29.
[3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02-1503.
Lenin’s Thoughts of the Revolutionary Road to Socialism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LIU Zhiming
In terms of content,Lenin’s thoughts of the revolutionary road to socialism is to overthrow the bourgeoisie and establish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socialist system.In terms of implementation,Violent revolution is universal in general to the revolutionary road to socialism while Peaceful revolution is a rare exception with specificity.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Lenin’s thoughts of the revolutionary road to socialism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launch a great revolution with many new historical features,uphold and develop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ush forward the great project of the Party Building.
Lenin;Socialist revolution;Road;thoughts;significance
(责任编校:文 建)
刘志明,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北京 100732)
10.19503/j.cnki.1000-2529.2017.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