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机制研究

2017-03-10 01:54易桂姣
关键词:校地协同融合

易桂姣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机制研究

易桂姣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媒体融合的国家战略客观上要求培养大批新媒体人才。我国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是本科层次新媒体人才。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实现了政府部门、传媒企业和高校的多赢效果。在校地合作协同培养中,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符合传媒行业需求,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训实践机制、团队建设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学术共同体机制。

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培养机制

2013年以来,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在党中央媒体融合的要求下,新媒体产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新媒体人才缺口不断扩大。而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媒体融合的国家战略要求培养新媒体人才

1、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浦尔教授在其著作《自由的科技》中认为,媒体融合是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主要是指将报刊、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认为媒体融合包括狭义和广义的融合,狭义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融合。关于媒体融合,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是在某些方面是有共同看法的,一是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二是媒体功能的融合,是在互联网基础上传统媒体在技术和经营方面的有机整合。

2、新媒体

最早使用新媒体概念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他在 1967 年首次提出这一词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清华大学熊澄宇认为新媒体是个相对概念,报纸相对于图书是一种新的媒体,广播相对于报纸也是一种新的媒体。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认为,新媒体是借助计算机 ( 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 传播信息的载体,本质特征是技术数字化和传播互动性。新媒体也是没有统一的概念,公认的新媒体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二是新媒体内涵和表现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媒体融合的国家战略要求培养新媒体人才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2016年全国两会,“媒体融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很重要的一点是希望借助媒体融合壮大主流媒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认为,新媒体是融合的产物,具有很大的传播优势,发展很快,传统媒体要把新兴媒体的优势学到手、用到家。如何保持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主流媒体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因此,要真正实现媒体融合,需要一大批既精通传统媒体内容建设又熟悉新媒体先进技术,既懂得采写编评又善于经营的新媒体人才。

二、我国新媒体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

1、我国新媒体人才需求情况

在信息时代,信息就是生产力。新媒体由于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信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把钱花在新媒体上,互联网付费时代已经到来。加上许多实力强大的企业进入新媒体领域,新媒体人才已成为2016年职场上的“领军人物”。每年20%的人才需求增长、30%的薪资增长。专家预计,未来3至5年,我国新媒体人才的缺口将达60万人之多。华中科技大学余红教授等的实证调研《我国社会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显示,我国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分为网络研发、网络运营、网络营销三大类,其中新媒体研发人员需求最大;最热门的新媒体人才是后台研发、文本编辑、产品经理;内容维护、产品设计等人文与技术结合的岗位需要融合性人才,数据分析、后台研发等技术性岗位需要技术专才;需求量最大的是本科层次新媒体人才。

633 Mixture of ginkgolide A and ginkgolide B inhibits JNK apoptosis pathway in neurons of rats with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2、我国新媒体人才培养现状

2010年,教育部首次组织“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申报,2013年该专业改名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成为了与广播电视学等老牌专业并列的二级专业门类,体现了国家对培养新媒体人才的重视。网络与新媒体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从2011起开始招生,截至2016年10月,全国已有134所高校开办此新专业。新媒体有关的专业,如中国传媒大学数据新闻专业的本科生特别抢手,这个专业第一届毕业生2016年才毕业,但是在2015年就被网站提前预定一空了。

在尚未开办新媒体专业的高校,开展新媒体教学的比例很少,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新媒体内容的很少。在已经开办新媒体专业的高校,有的教育理念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思维中,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沿用传统媒体的培养模式,课程范围太宽泛且专业性不够强,学科之间缺乏有效融合;而面对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势头,高校的人才培养未能及时跟进,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资源有限,高校可供学生锻炼的平台较少,加上高校缺乏与校外各单位的深度合作,学生也缺少新媒体岗位实习机会。这些都限制了新媒体人才的培养。

三、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的优势

校地合作有狭义和广义的概念。狭义是高校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区域或相关区域范围内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一种合作形势。广义的校地合作是高校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区域或相关区域范围内的各单位的合作,从这个定义上来说,校企合作也是校地合作的一种形式。校地合作实际上就是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校地合作主要有四种模式:全面合作、联合办学、校企合作、项目委托。协同培养是合作的各方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状态,各方的行为形成新的整体性,各方的行为效果超过了其自身单独作用的效果总和。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实现了高校和各方的多赢效果。

1、促进地方政府建设

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局面,各种不确定性风险随时会发生。网络信息时代,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越来越难以有效掌控。面对这种局面,需要运用科学理论来分析应对,进而制定合理的舆情应对政策。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媒体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谁掌握了先进信息技术,谁就占领了舆论制高点。此外,政府部门自身人力物力有限,在大宣传大数据时代,处理众多宣传事务和政务数据时显得力不从心。在这几个方面,高校都能够发挥自身的前沿舆情理论研究、信息科技创新力量和新媒体人才培养等优势,与政府加强合作,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在地方报业集团、广告公司等传媒企业,既有理论又有经验的新媒体人才又十分缺乏。高校与这些企业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可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理论理念,运用前沿理论指导企业制定科学发展规划,避免盲目探索、重复建设和经验短视,有利于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先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高校新媒体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参与传媒企业新闻传播实践,能够为企业带来活力和众多创意。此外新媒体学生在企业实习,能够帮助企业分担部分业务,弥补了一些企业人员不足的缺陷。

一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一旦确定往往几年都没有修改,容易出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传媒行业脱节的现象。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能够使高校随时了解传媒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将新媒体实践教学开展在新闻宣传工作实际岗位,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必须按照职场要求按时完成新闻任务,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新闻实践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企业分配的新闻任务过程中,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三是实现良好就业。学生在企业实习,能够深入了解行业人才需求,逐渐往企业所要求的方向努力,减少就业的盲目性;同时学生在对口就业后,既能够施展才华,又为传媒企业带来人才保障。

四、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机制的思考

1、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需要坚持的三个原则

一是创新新媒体教育理念。新媒体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理念,其核心精神是开放共享精神,师生只有具备开放共享精神,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同时还要树立前瞻性理念。技术创新使得新媒体发展变幻莫测,如果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及时跟进新媒体发展,那培养的人才就难免落后于时代要求,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做的是十年以后的事,保证了新媒体教育引领新闻传播实践,培养专业人员的超前意识和职业素养。二是以提高学生新媒体业务能力为中心。学生是校地合作的中心,校地合作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传媒行业需要的新媒体人才。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校地资源的整合,无论是方案修订还是合作执行,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新媒体业务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展开。三是依靠政府和企业两种力量。政府宣传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新闻宣传人员,都需要开展新媒体业务,新媒体专业学生可以到这些单位实习锻炼。这就需要依靠这两种力量,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实习基地。

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符合传媒行业需求

一是新媒体课程设置要体现“融合衔接,知行统一”。即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将概论课和实践课相融合,将技术和艺术相融合,使理论能够指导新媒体实践,新媒体实践能够反映课程理论,课程之间、学科之间能够相融合,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构建起整体的新媒体知识网络。二是根据校地合作中的新媒体实际业务,设置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按照新媒体内容传播流程,打造包括创意策划、新媒体采编写评、微视频编创、新媒体营销等专业课程。同时针对市场需求量大的新媒体产品运营、后台研发、两微编辑等岗位,要在课程上有所体现,并依靠政府企业力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三是课程设置要培养新媒体职业素养。在新媒体时代,变是永恒的主题,内容在变,新媒体自身也在变。新媒体教育如果只跟在新闻实践后面总结经验,没有“在路上”的职业追求,是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够引领传媒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的。应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加强跨专业、跨学院、跨行业协同培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的机制

长效合作机制。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虎头蛇尾不行,时断时续不行,没有章法不行,一方积极一方被动不行,只有长期开展,久久为功,共同努力,产生协同效应,才是良策。因此,必须建立合作长效机制。高校要积极走出校门,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传媒企业洽谈,建立“新媒体人才培养基地”,各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优势互补、合作多赢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共同培养新媒体人才。高校应与政府部门和传媒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目标清晰、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明确合作方式,明确各方的权、责、利,突出政府部门、传媒企业、高校、学生、教师五大主体地位,才能确保校地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保证新媒体人才培养的高效率、高产出。

实训实践机制。实训实践是提高新媒体专业学生业务能力的中心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实训实践主要有四种有效形式。一是顶岗实习“走出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政府部门或者传媒企业顶岗实习,全程参与新媒体的采写编评、策划与制作、营销活动和经营管理等,真刀真枪实战练习。二是合作办学“请进来”。邀请政府宣传部门或传媒企业著名记者来校讲学,或者与政府和传媒企业联合开办“新媒体培训班”等。三是“项目化”实践教学。校地各方共同开展摄影摄像、专题报道等项目教学,或者政府宣传部门和传媒企业把自身相关项目委托给高校,让学生在完成网络文字编辑、视频剪辑等项目中提高实践能力。四是“平台化”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参加校内新媒体实验室运营,参与政府部门网站、企业微信平台的宣传报道等,在这些平台上接受实践教学。

团队建设机制。构建以骨干教师、业界专家、专业社团、优秀学生组成的新媒体团队。按照校地合作需要,学生以兴趣爱好组成新媒体专业社团,由高校骨干教师、政府部门和传媒企业专家为指导,以学校新媒体专业教学实验室和新媒体工作室为依托,组建校地合作团队,学生先在学校专业社团学习后再到合作单位实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有利于校地合作顺利进展。同时政府部门和传媒企业专家可以到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新媒体工作室负责人、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等,高校教师可以到政府部门和传媒企业挂职锻炼,并把新媒体的技术和经验带到课堂,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媒体行业结合在一起。

评价考核机制。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有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类别。学校评价考核标准是以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很少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社会评价考核以毕业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为标准,并不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评价考核,无论是评选优秀实习生,还是发放合格证书,均应进行多方面评价考核,建立由地方政府部门、传媒企业、社会团体、高校等多方参与的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开展既注重业务能力又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考核活动。

学术共同体机制。学术共同体即政府部门、传媒企业、高校三方在学术方面开展合作,构建具有学术范式的科学研究共同体。政府部门在校地合作中,其宣传报道业务、新闻舆论引导等工作,需要高校教师在理论上帮助理清各种认识困惑和似是而非的问题,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传媒企业自身发展中的体制改革、内容创新等问题,也需要利用高校相关研究理论指导。如华中科技大学与湖北经济频道合作成立“高校媒体双向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定期派专家学者到湖北经济频道讲述最新广播电视理论。对高校来说,教师挂职锻炼和指导学生新媒体实践的丰富经历,为其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生动的实践素材,使得学术研究更富有问题导向性、更具有针对性;在校地合作中政府部门、传媒企业和高校构建的浓厚学术氛围熏陶下,学生的研究意识、科学精神、学术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1]桂万保.颠覆与重建:新媒体专业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1).

[2]马 凓,郝红霞.跨界融合: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路径[J].新闻战线,2014,(11).

[3]王 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

[4]谢合明,张小南.基于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校地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学术探索,2012,(5) .

[5]韩永青,李天福.基于校媒合作模式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传媒,2016,(1).

[6]周鹍鹏.媒介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J].新闻爱好者,2014,(2).

[7]刘 娜.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

[8]时胜利.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人才先行 新媒体也不例外[EB/OL].http://toutiao.com/i6306324746132783618/ ,2016-07-12.

[9]余 红,李 婷.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人才求调研与专业培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2).

[10]师 静.“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人才的培养[J].青年记者,2015,(12).

[11]徐文静.新媒体人才培养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青年记者,2016,(4).

(责任编辑:王国红)

2016—02—15

易桂姣,女,湖北团风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G642.0

A

1009- 4733(2017)01- 0149- 04

10.3969/j.issn.1009-4733.2017.01.032

猜你喜欢
校地协同融合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校地共建型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逻辑与现实
——以C9 高校为例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校地企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初探——以四川工商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