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凤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11)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公示语英译中的三维转换
刘贤凤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11)
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以翻译生态环境和三维转换视角来审视公示语英译,讨论了公示语英译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上的适应选择转换策略。只有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三维转换”为基础,才能提高公示语英译质量,获得相对理想的译文,达到最佳交流的目的。
公示语;生态翻译理论;三维转换
通俗地讲,公示语就是公共场合经常见到的一些导向性和标志性很强的语言、文字以及通用符号。公示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文字比较简单,一般就是简单的几个字或者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图标,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三是文字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或者说明性。公示语翻译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递效果和受众的接受度,对此,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对公示语英译中的三维转换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公示语翻译提供有益的借鉴。
生态翻译学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翻译理论,由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生所提出。具体来说,这种理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尊崇翻译者的地位;二是讲究适应性原则,这一点与自然界的物竞天择规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翻译的自然规律,要与环境相适应。生态翻译环境作为生态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是影响翻译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集合,包含着语言在内的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1]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综合考虑文本的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翻译,以便得到最适合的译文。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需要不停地进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综合各种文本因素进行不断地选择的过程。因此,从中也可以看出,生态翻译学就是将翻译的过程当成自然发展的过程,对翻译对象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和适应的过程。
为了得到比较合适的译文,译者一定要从多角度和层面考虑问题,综合多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让译文更加贴近原文。不过,在翻译中全面适应其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并做出理性的选择转换,从根本上看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毕竟翻译涉及的语境、文化等是多种多样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译者很难全面地把握这些情况。翻译主体只要抓住重点的环节和关键点,进行认真地翻译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获得不错的结果。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在三个关键维度上进行转换,即“三维转换”。一是,语言维度上的转换。实际上就是对不同的语言形式之间实现相应的转换。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具有自己独有的形式和组成,所以翻译首先是从一种语言系统向另一种语言系统的转换。[2]二是,文化维度转换。在翻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语言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毕竟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翻译不仅是对语言的翻译,更要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否则就是肤浅的、表层的翻译。三是,交际维度转换。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具有不同的含义,甚至具有截然相反的意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其使用的语境,有的放矢地进行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三维转换”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具体翻译方法,要求译者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将公示语翻译作为单一的语言转换,而是要合理利用三维转换的翻译技巧,对语言、文化和交际等因素作出充分考量。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上,要切实根据公示语的特点,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维度进行转换翻译,实现生态翻译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连通。
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公示语英译本身所处的环境就是比较复杂的,这就要求在公示语英译中,不能孤立考虑其自身,还要考虑其相关的各种因素。生态翻译对译者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积累,而且还要充分的掌握翻译原语的文化背景知识。[3]因此,为了保证公示语英译翻译效果,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公示语英译要紧密依照“三维转换”方式,对各种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二是公示语英译要立足汉语本身实际需要,结合汉语以及我国的具体实际进行;三是公示语英译要注意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及差异,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方式。
(一)语言维:适应语言结构选择翻译策略
翻译在形式上是语言的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以实现语言形式上的变化。[4]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中西方公示语的语言特点。由于公示语主要是使用在公众场合,所以关注的对象比较多。同时又加上涵盖的领域比较宽泛,因为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言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更应该要考虑这种语言本身的特性。实际上,公示语这种语言不论其针对的对象是谁,具体内容是什么,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比较简洁。毕竟公示语是在公众场合,没有人有时间专门研究很长时间,所以不适合长篇大论,也更不能晦涩难懂。在翻译者对公示语进行英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和不同,毕竟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这两种语言本身就存在千差万别。因此,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不能追求两种语言之间完全的对等,而是要综合考虑,尤其是语言使用者的习惯,从而得出比较合适的译文,尽量选择简洁、直观的表达方式,让人一目了然。
在公示语的具体的呈现方式上,汉语和英语就有很大的不同,汉语比较注重形式,所以经常借助一些修辞手法或者整齐的格式等表现出来;但是英语则不一样,它注重直接,直截了当地突出主题思想。这种表现在语言上的差异,实际上是中西方思维上的不同。因此,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就不能直接用语言对应语言,而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和心理。比如,在公园或者河边常常见到的一句“此处水深,注意安全”的警示语,在格式上就比较整齐,而且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同时还使用了汉语中比较常见的祈使句,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对等,将之翻译成“There is deep water, mind your safty ”,虽然在形式上与汉语保持了一致,但就是一句简单的叙述语言,警示的语气不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这种表达含蓄不直接,也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就此而言,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需要从三维转换视角进行综合考虑,尽量在确保公示语警示性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比较简洁、直接,比如针对上句公示语,将其翻译成“Danger, Deep Water!”这样在形式上不仅简洁,而且很直接,语气也比较强烈,所以警示效果比较好,也是相对理想的翻译。
(二)文化维:聚焦文化差异选择翻译策略
文化实际上是语言的依托,语言不能独立于文化而单独存在。[3]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也不能仅仅就语言谈语言,而是要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对中西方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进行综合比较,找到二者之间的差异,在英译中克服两种语言文化的障碍,找到相对来说比较贴合原意的翻译。与此同时,文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不能断章取义,要对中西方两种文化系统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和把握。由于历史背景、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不同民族的思维习惯也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界定和理解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公示语的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上都会有一定的出入。针对这种情况,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时,一定要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综合考虑其文化因素,然后从对方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对方思维方式和习惯的译文。在公示语英译上要达到文化上的契合,不仅要注意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还要注意其语言表达习惯。实际上这二者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如果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比较相似的话,就可以选择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感受和接受能力。比如在公共场所所张贴的“禁止喧哗”,如果直接翻译成“Don’t make noise”,虽然表达了意思,也比较简单明了,但是却会让读者感到不舒服,有直接命令之嫌。如果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以及心理习惯,翻译成 “Keep quiet, please”就会好得多。
另外,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针对译入语中所“缺省”的汉语公示语的这种问题,在英译中就要更加灵活,让读者能够接受。比如以前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处都有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号标语:“只生一个好”。但是西方国家并未实施这个政策,这种情况在很多种语言中也并未出现,所以如果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直接翻译成“It’s better to give birth to the only one child”,这就很难让人理解。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灵活变通,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语言成分和内容,简单翻译成One family, one child,较之前面的翻译,这样效果就比较好。能否充分进行文化层面上的转换,是影响公示语翻译质量和理解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5]在翻译公示语时,由于公示语所涉及的对象比较广泛,不同的读者来自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因此,公示语的翻译应充分关注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对译文有所理解。
(三)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策略
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交际维度,这样翻译出来的译语才会更加贴近实际。考虑交际因素,在公示语英译中不是简单地从词汇和语法这些语言本身的要素下功夫,而是涉及到语用的层面了。这也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使用的环境是不是恰当,二是表达方式是否妥帖。对于公示语来说,关注交际因素,就要注重公示语是如何通过图片和文字向读者传递不同的信息的,如何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影响受众的行为。实际上,判断公示语翻译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译语是否有效传递了其本真意图。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要对中西方语言使用的环境和表达方式进行认真地琢磨,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贴切的翻译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翻译出符合读者心理预期的译文。
在公示语英译中,要充分结合公示语的表现形式,比如图片、文字等,对其传递的信息进行合理把握,对其目的和本意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预期,对公示语的译语进行灵活的调整,采用删减、增加、改写、重新组合等,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比如,在我国很流行的交通警示语:“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如果按照文本的意思直接翻译成“Three minutes wait is safe, one second is risky!”这样的翻译效果就大打折扣。一方面,译文过于冗余,让人半天都读不完,不适合放在路边;另一方面,所表达的语气不够强烈,难以达到有效的警示效果和作用。然而,如果译者能够充分考虑到其使用的具体语境和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翻译成“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这样不仅简洁,而且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与文化背景,同时还能使人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实际上也就达到了公示语应有的表达效果。
生态翻译学理论为译者多角度、多层次地适应整个翻译生态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6]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必须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其语言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交际需要,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综合衡量,以达到公示语最终的交际目标和意图。理想的译文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符合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规则,在表达上顺畅;二是符合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够理解;三是符合不同语言的交际习惯,尤其是特定的语言环境,让读者能够自然接受。因此,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应通过适应性选择与选择性适应的交替作用,通过公示语英译的“三维转换”,最终使广大受众能够理解和接受公示语内容,达到公示语的交际效果。
[1] 顾秀丽.汉语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杭州市公示语为例[J].外国语文,2010(4):92-95.
[2] 赵 楠,黄忠廉.“公示语”英译调查与厘定[J].中国科技翻译,2015(3):60-62.
[3] 李琳琳,丛 丽,陈 丹.公示语翻译策略的生态翻译学阐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25-126.
[4] 司继涛.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以饮州公示语翻译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3(3):54-58.
[5] 陈锦阳.公示语翻译的“三维”转换——以横店影视城为例[J].上海翻译,2016(1):38-42.
[6] 郁青青.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景区公示语英译中的三维转换——以连云港市花果山风景区公示语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57-60.
On the Three-dimensi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Under Eco-translatology
LIU Xianfeng
(Basic Courses Department, Anhui Broadcasting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230011, China)
Based on the eco-translatology theor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three-dimension transformation. C-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aptation, sel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language dimension, cultural dimension,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are discussed. Careful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methods on a basis of three-dimension transformation can ensure the quality of C-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public signs, bring about higher-quality translation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ublic signs; eco-translatology theory; three-dimension transformation
2016-05-19
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皖江示范区公示语翻译现状调查与研究”(SK2014A197)。
刘贤凤(1969-),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H315.9
A
1671-1181(2017)02-00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