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马建军
本文为西安邮电大学统战理论研究项目(Tz2015-11)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对宗教活动的认识现状,阐述了高校网络宗教活动的特征,提出了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客观对待网络宗教活动的对策。要提供宗教文化知识学习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给不法宗教活动以机会;重视互联网宗教宣传,打造安全信息平台;构建和谐校园人文环境,传播正面声音。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网络宗教活动;对策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开放,获取便捷的时代。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信息充沛的开放平台,人们不再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靠着纸质传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去了解事物,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便捷查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互联网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跨地域的交流平台,人们打破地域界限,可以在网络寻找自己喜欢的“聊天室”,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己的言论,这些给宗教活动也带来了影响,宗教活动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大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受网络宗教的影响不容忽视,了解高校网络宗教情况是一项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高校统战工作内容。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对宗教活动的认识现状
本课题组对104名高校学生进行随机调查,收回102份有效问卷,经过整理分析,问卷所显示出的高校学生对宗教活动认识现状呈现以下特性:
1、对宗教活动广泛性的宣传关注度低
在学校宗教宣传、大街上宗教宣传和网络宗教宣传三种途径的宗教主动性宣传方面,对高校大学生的关注度进行调查,97%的受调查者选择不会关注学校校内宣传和马路宣传;几乎99%表示不会关注网络上弹出的宗教宣传。随着各种传单在大街小巷大量发放,人们由早期的感兴趣拿到后仔细查阅,逐渐到随手接来随意看看,到现在大部分人接来传单扔垃圾箱或者直接不接传单,这种人们对传单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传单宣传的影响力。网络各种宣传页面的弹出也是如此,大量非用户需求信息的广告页面弹出,人们慢慢产生厌恶,而使这种宣传方式效果大幅度降低。这些客观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对宗教活动采用纸质宣传和网络弹出窗口等广泛性的主动宣传关注度低。
2、对宗教活动的态度比较客观
在调研是否了解宗教相关知识方面,13.7%的受访者比较了解,53.9%对宗教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个人对宗教的态度,64.7%不赞成也不反对,35.3%表示赞同但是并不信仰;对他人信仰宗教的态度调研,78.4%选择尊重他人信仰。对宗教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何种影响调研,88.2%受访者认为合法宗教活动,能促进社会平和,非法活动将导致社会不稳定。大学生作为一个受过系统知识教育的群体,其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想法都有一定的客观性,宗教也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慢慢解开了神秘的面纱,相关知识也在网络时代进行了部分的公开和宣传,而且在国家大方针包容和科学对待的影响下,大学生也对宗教活动有了一定客观的认识,同时对他人信仰宗教活动也有基本的尊重。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网络宗教活动的特征
1、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
互联网时代给人们最大的一个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词就是“开放”。开放不仅使人们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更给人们精神上带来一种优越感。宗教知识在网络平台也部分开放,使想了解和参与者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信息;有些宗教活动也在网络平台公开举行,使广大参与者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加入到活动举行的界面去“参加”活动。
2、获取信息和参加网络宗教活动具有便捷性
经过特定搜索,在网络平台可以快速地查询信息并交流信息。网络可视化聊天室给网络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虚拟的便捷参与方式;微信等新媒体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使得面对面可以快速建群加入群体交流,也可以点对点进行语音视频交流,也可以通过公众号进行互动参与等,这些都使得网络宗教活动参与更加便捷和快捷。
3、线上宗教活动和线下宗教活动相结合
网络线上宗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所有宗教活动的需求,对于宗教活动来说实际的实体参与更具有一定的意义。网络宗教活动有些就变成实际宗教活动的一个网络衍生品,用来增进平常交流,筛选深层活动参与者等,宗教活动就由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结合进行。
三、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客观对待网络宗教活动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2日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1、客观提供宗教文化知识学习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对于未知或知之甚少,刻意隐藏的,人们往往会投入更多关注,也可能有更多主观臆测而导致看待事物缺乏客观性、科学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宗教对其的潜在影响,通过正规途径,比如开设宗教知识学习选修课等,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客观了解宗教文化的环境,帮助大学生理性分析宗教知识,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学习,区别宗教与邪教,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客观对待宗教。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给不法宗教活动以机会
大学时代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逐渐接触社会,挖掘真正自我能力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往往伴随着脆弱、敏感和对自我价值感到迷茫,一部分学生就会从其他途径寻求心理慰藉,比如将情感寄托于宗教等。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和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辅导专业队伍,通过心理辅导室和网络心理交流园地等形式,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心理宣泄和平等交流的平台,满足大学生心理变化需求,消除非法宗教渗透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脆弱期,形成健康心理。
3、重視互联网宗教宣传,打造安全信息平台
加强大学生网络学习宣传,在校内网络、通过校内学生聊天群、校园网站宣传等,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宗教活动法制化信息,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关系,提高法制观念,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引导信教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社会和谐,服务服从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积极学习,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和建设,关注大学生宗教活动动态,对校园网络行为进行必要的监控和管理,杜绝外界不法宗教信息入侵,及时辨别大学生宗教活动性质,确保校园网络宗教活动安全合法。
4、构建和谐校园人文环境,传播正面声音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广大大学生学习有环境,心理有疏导,精神有寄托,用一个身心健康的积极状态去面对自己的成长,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下一阶段投身中国梦建设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承安.电子传播时代大学生网络宗教生活解析[J].科学与无神论,2012(05).
[2] 许正林,贾兵.当前西方基督教网络传播态势及其研究视野[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3] 刘瑛,杨伯溆.互联网与虚拟社区[J].社会学研究,2003(05).
[4] 王晓华,李铁莉.试论信息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5] 陈国成.网络宗教的影响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J].教育评论,2015(02).
【作者简介】
董 元(1982.06-),陕西丹凤人,西安邮电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