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爱民
(甘肃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甘肃 平凉 744000)
医学类高校预备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石爱民
(甘肃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甘肃 平凉 744000)
在目前的医学类高校教学预备实验中,普遍存在参与人员主动意识不够、参与目的简单局限、过于依赖网络资源或者只注重操作不重视分析讨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实验课效率低下,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即主管领导加强重视,督导部门深入课堂加强督导,教师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虚心向同行或兄弟院校学习等,以期为医学类高校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建议。
高校;预备实验;探索;改革
预备实验就是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在小范围内由带教老师、相关学生及实验员所进行的小剂量的预备性质的实验,其目的是为正式的、大范围的实验确定实验步骤、实验用品和实验方向,与此同时,发现实验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正式实验奠定基础。预备实验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讨论两部分,本文主要针对医学类高校教学预备实验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1 参与人员的主动意识不够
主动性差是大部分预备实验效率不高的首要原因,其具体表现有两方面。首先,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验课程的具体教学中,有从教数十年的老教师,也有几年教龄的中青年教师等。一些预备实验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可能曾经做过,或者观看过类似的教学视频,因此对参与预备实验的主动意识不够积极,常常忽视预备实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部分教员虽然参与了预备实验的操作,但对于实验之后的分析讨论态度不积极,不能充分预判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变量,以至于在正式实验过程中出现相关情况时显得无所适从,造成实验效果不佳。
2.2 过分依赖网络视频资料
网络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无可厚非,但是部分教师对其过分依赖,认为只要看了相关视频即可完成实验教学。甚至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参与了相关实验,但不结合本校或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对相关视频不论错对一概机械地生搬硬套。这些做法都不是合格科研工作者的职业精神所允许的,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
2.3 预备实验之后的总结讨论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预备实验不仅仅是按照实验讲义完成实验,还要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变量,分析这些变量出现的原因,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从而为正式实验奠定实验基础。因此发现变量、分析这些变量出现的原因,不仅在实验过程中,甚至在预备实验操作结束后的讨论中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讨论将各实验小组中的各种变量汇总起来,集思广益,分析原因,确定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坦然面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全校不同班级、不同代教老师指导下的实验结论趋于一致。最后由此来确定该实验的实验方向、实验用品、实验方法及步骤。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部分教师的做法差强人意,讨论时不发言或不参与讨论,甚至有的教研室根本就没有讨论,最终出现了实验结果五花八门,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
3.1 学校主管部门加强对预备实验的重视程度
教学主管部门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应将预备实验也制定在其中,每一轮实验,不管是否曾经做过,都需要切实做好预备实验。学校在实验器材、实验场地、实验动物等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并将预备实验的学时计入工作量之中。对预备实验的创新或发展应给予奖励,调动广大教师预备实验参与的积极性。而对于非客观原因不积极参与的人员扣除工作量,并给予批评教育外,对屡教不改者可取消其实验带教资格。
3.2 参与老师要提高对预备实验的思想认识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方向。参与预备实验的教学人员要重视预备实验、积极参与。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实验设备的不断更替加之每次实验中还会出现新的变量,所以即使对实验熟练掌握的老教师也要主动学习,分析查找实验中出现不同变量的原因。而年轻教员不但要积极参与,还要积极学习新的实验方法。在操作结束后的讨论中,所有参与老师都要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变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包括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等。在此基础上简化实验步骤,创新实验方法,向学校提出实验室改建的计划,从而促进实验创新和本校教学的不断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3.3 合理利用网络或其他类型的实验资源
利用网络或其他实验资源并不是机械地照抄照搬。由于各校的实验条件不尽相同、实验动物的品种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可以对网络视频或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方法进行借鉴,从中找出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的做法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或提高。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中,血压曲线会变成一条直线,造成实验失败。经过查找网络资料,问题得到了解决。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中,曲线经常发生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向其他兄弟院校同行的请教,我们也弄清楚了其中的缘由。
预备实验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广大医学类高校来说,预备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高校管理者、教师等各个群体和部门要加强对预备实验的重视。只有重视预备实验,才能促进教师自身水平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1] 沈燕青,胡赛,孔卓玲,等.中切牙金属烤瓷冠牙体预备的探索性实验[J].浙江医学教育,2015(6):17-20.
[2] 张秋云.关于预备实验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8):121-121.
本文编辑:吴玲丽
G642
A
ISSN.2095-8242.2017.32.63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