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2017-03-09 17:10湖北省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花山中学彭慧琴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期
关键词:于勒思维语文

湖北省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花山中学 彭慧琴

去年十一月份,有幸到武珞路中学观赏省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比赛的盛况。前两天的比赛中,众位优秀教师悉心授课,精彩纷呈,受益匪浅;而第三天评委一席中肯地点评,更是醍醐灌顶,给我不少的收获与启示。特别是针对一位老师所讲授的《空城计》这一课的点评,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评委谈到:“这位老师在讲授《空城计》时,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印象非常直观深刻,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效果非常好。而后老师又引导着学生讨论,司马懿该不该攻城,学生们也非常积极踊跃地思辨探讨。但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司马懿并没有进攻‘空城’这已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了,‘攻城’的可能性并不存在,这个问题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正是评委老师的这一席话语,回来后引发了我良久的思索。在新课标的号召下,整个教育界都在倡导着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看来整个课堂非常活跃精彩。而此时,评委老师的一番点评恰恰是为我们提了一个醒,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讨论的必要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而我们有的语文老师 ,在讨论这种形式的运用上恰恰走进了几个误区。

误区一:对于某些已成定论的历史事件,重大事件展开讨论

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司马懿该不该进攻?还有美国该不该进攻伊拉克?中国该不该申办奥运会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已是毋庸质疑的,既成定论,其利弊人所共知了,再讨论就显得拖沓,没有必要。

误区二:对于某些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做法进行讨论

最近也看到过不少此类对于传统观念颠覆性的文章,虽近似于搞笑,却也暗暗透露出某些人观念的转变。如有的人在讨论“司马光该不该砸缸”这个论题时,给出不砸的理由竟是“免得砸坏了赔钱”,此话令人不由得心一紧,难道一口缸的价值超过了一条人命?

误区三:完全自由式的讨论

讨论开始后,老师将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却很少加以引导,所以导致学生的讨论到了后来不着边际,漫无目的,与原题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种热闹的课堂讨论实质上是只合不作、只议不思、只说不听,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实质上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

毋庸置疑,课堂上的讨论很重要,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思考和有效讨论,领悟文本的丰富内涵,可以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可以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的层面飞跃,也可以协调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要开展好课堂讨论很困难,在课堂上讨论什么,怎样讨论,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应该处理好的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运用“讨论”这把利刃才能够称之为“有效”,才能够收到预期的成效呢?不妨尝试着掌握一下几个讨论的时机,加以灵活处理。

(一)人物的思想,言行存在着矛盾,或与大众的习惯性思维有悖

如八年级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勇气》,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名美国伞兵不幸在德占区降落,只得向一户法国居民求救,可这家的男主人刚因救他而被当场枪毙。农妇救不救他呢?故事发生在到这儿,冲突就来了,救吧,农妇已死了丈夫;不救吧,伞兵是来救助国家的。所以,此处就可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对于农妇的接下来救与不救的行径展开讨论,从而进一步明白她选择“救”背后的美好崇高的品质的蕴含。

(二)故事讲述意犹未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在文章的结尾,虽然全家是暂时摆脱了于勒的阴影,可于勒会不会再回来,回来后全家人的反应分别会是怎样?《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用十年的青春偿还一条项链,可当她与好友再相逢时又发生了哪些意外,得知项链是假的,如何应对?

面对文章众多发展的可能性,同学们纷纷为思想插上翅膀,尽情驰骋。有的设想于勒再次成了暴发户,家人们谄媚的嘴脸;有的设想“我”偷偷的去关心于勒叔叔;有的想象玛蒂尔德被生活现实逼疯了的痛苦情状,友人无奈的劝慰……热烈的讨论,五彩纷呈的答案,这些论题无疑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最好的训练,开发!

(三)进行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妨让学生自主讨论

综合性学习是这几年里语文课本中新增的一项教学内容,形式更加新颖,也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地位,以及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综合性学习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完成的方式不拘一格,非常灵活,这也就更需要孩子们在讨论中充分交流思想,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最后才能以寻求出最合适,最恰当的实践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课文讲完之后的延伸拓展之时,不妨让学生自主讨论

完成教学内容后恰当地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学习后获得的启示.这样,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便得到了更多的体验、阅历,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大家能同时获得全班的领悟,全班的思考,大大拓宽了每人的生活视野,岂不是一举多得!

九年级的学生刚上完《事事关心》这一课,就有同学提问:我们现在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时间紧迫,还有必要“事事关心”吗?这个提问真是“一语中的”呀,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认同者不在少数。可也有不服气者:“中考也要考政治呀”,还有的立马接一句“作文中不是也需要事实吗”,这一下,就将大家的思维打开了,同学们也七嘴八舌的提出了很多“事事关心”的必要性,最终得出结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关心身边的事、例,尽可能的为己所用,同时也责无旁贷的尽一名社会人应尽的责任、义务,决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岂不是连古人也不如了?我想,这样的讨论,本身就是一次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

课堂讨论是一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讨论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积极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我想,语文老师如果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抓住有利时机,合理利用“讨论”的形式来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一定有益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视野;而且,在讨论中合作交流,既有益于培养学生间团结融洽的学生气氛,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口语、书面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当是一个良策!这样,“有效”也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了。

当然,以上关于讨论的理解只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落实有效课堂的途径还有多种,希望今后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更多指教。

猜你喜欢
于勒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