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栋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的思考
谢新栋
(衡水学院 教务处,河北 衡水 053000)
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地方性本科院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重大改革举措.转型中的教材建设是一项创新创造性的工作,要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基础上,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知识技能体系.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教材建设应秉持3点:一是教材建设应当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二是教材建设应当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着眼点;三是教材建设应以立足专业前沿为着力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转型;教材建设;实用技能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重大课题,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为此,教材建设要有的放矢,突出地方性、技术性和层次性.笔者认为学校转型中的教材建设应把握以下几点.
地方性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重大改革举措,势在必行.通过转型,地方高校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经济建设,有利于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工业升级版、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地方高校教材建设,在我国没有先例,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应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探索其中有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我们自己的教材建设.德国职业教育专家高鹏博士认为:中国的大学从学术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有三大瓶颈:一是师资;二是教材;三是实训.可见,教材建设是转型的三大瓶颈之一.如何打破这个瓶颈,是顺利实现学校转型的关键.
在欧美,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他们在教材建设方面主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他们通常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并重的方式,其学制设置、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和毕业考核等方面都紧扣这一目的.教材必然要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二是教材内容必须保持与时代科技创新的需要相适应.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材比一般大学的内容更新要快,内容应用性也很强,并提供大量的实用案例[1].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我国地方性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教材建设应秉持以下原则:
1) 教材建设应当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因为各地自然禀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各异,经济结构、层次等都不相同,所以地方大学转型应各具特色.比如,衡水的工程橡胶、丝网等特色产业在全国已经形成优势.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及时跟上新工业革命的脚步,就需要培养大量高智商、高技能的人才,而这些就自然而言地落在了当地本科院校的肩上.为此,高校应密切与地方的联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实底,有的放矢地搞好教材建设,把本地产业所需的科技知识和实际技能采集到教材中来,确保教学需要.
2) 教材建设应当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着眼点.地方大学转型中的教材建设应突出应用技术,要在原普通大学理论基础上,大量增补科学技术转化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技术,才能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比如,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面对数控机床,可能只知道一些工作原理或程序编写,不知道如何使用,给他一个加工部件很可能会束手无策.而一个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的学生,不仅懂得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编程,还会操作使用,给他一个加工部件,他就能够像一个熟练工一样,很快把它加工出来.这就是应用技术大学教材建设目标和方向.
3) 教材建设应以立足专业前沿为着力点.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应从地方经济特色出发,放眼全国或全世界,瞄准相关专业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收入到教材中来,并跟踪动态变化,才能保证教材教学乃至该学校在相应专业里的先进性.比如衡水市工程橡胶产业占全国的3/4,创新研发全国领先,也确实代表着中国工程橡胶产业的最高水平.与这样一个产业相适应的专业,必然是全国最好的.因此,教材建设就应当在全国领先上下功夫.
从我国整个教育体系来看,总体上划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三大层面,大学又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层面,各个层面有各个层面的任务.大学从输出方向上又大体分为理论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技能型等.其中,应用技术大学作为本科段的高等教育,虽然输出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但在理论层次上不能降低,应保持本科段教育的理论水平.因为这是本科段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我国高校区分为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但同专业的教材在理论上属同一个层次,而不是一个在本科层面上,另一个在专科层面上.就是说本科教育的标准,不能因为向应用技术转型而降低.同时,应用技术大学应注重技术应用和科技转化,培养的应该是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一般的操作工.在国外,应用技术大学一般被称为是工程师的摇篮,相当于我们的工科院校,但又比我们的工科院校更具有实践能力.所以我们未来的应用技术大学对学生的理论培养应当不逊于普通高校.因此,在教材建设上,既不能因突出应用技术而削弱科学理论,也不应当拘泥于传统大学而轻视应用技术,要兼顾普通大学教育的层次性和应用技术大学的技术性相统一.
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共同不懈的努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有力的后勤保障,单凭一个教材职能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只有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校级层面,成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确保转型期教材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保障学校转型与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为此,我校应进一步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在《衡水学院教材建设工作管理规定》《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材管理,制定十三五教材建设规划,为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材选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一线骨干老师在教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确保优质教材进入课堂.进一步明确规范学校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等各方面的职责任务等.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及时收集各个出版社的出版信息,了解出版动态,尤其要了解新版教材、应用技术类大学教材等方面的信息,充实教材信息及样本库[2],筛选符合我校应用技术转型的教材,并及时把这些教材信息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在各教学单位教材预订过程中,由各教研室老师集体研究选用,由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把关签字,学校教材管理部门根据最新版的教材征订目录逐项审核落实.
此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工作条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设立教材建设基金,加大教材建设激励力度,激励教师积极编写教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资上涨以及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加大,学校也应在原设立的教材建设资助基金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基金规模,加大奖励力度,激励骨干教师编写符合本地实际,满足本校转型需要的一流教材.
教材质量评估在教学和教材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检验教材使用效果,提高教材选用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可行的评估手段对教材选用及其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学校应坚持把选好优秀教材与用好优秀教材紧密结合,努力构建有效的教材选用与评估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科教材选用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和质量评估制度.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教务处会同各教学单位组织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本专业师生,对正在使用的教材进行评审,讨论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评出可推荐的优秀教材,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计划[3].
组织师生评估教材可以继续采取由各二级学院根据《衡水学院教材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在每学期末组织教师和学生填写教材质量综合评议表,从教学适用情况、教材质量、深度,内容准确度、科学性和突出专业应用性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通过定期教材质量评估,对教材的选用严格把关,留用经过教学检验、效果良好、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教材,淘汰师生反映教学效果差、质量低劣的教材.同时,要及时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和骨干教师,筛选优秀教材补缺被淘汰部分教材,保证师生教学教材的及时到位.
对于教师自编教材的评估应尽早介入,起码在完稿前应做一至二次的评估,通过评估给编写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编写者在不断完善中完成教材编写.一般来说,经过一至二次评估的自编教材都能达到进行试用的水平.在试用一个阶段后,再做评估,最后确定为正式教材.
[1] 马陆亭.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10-14.
[2] 徐孝昶,侯新.试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55-156.
[3] 陈春茹.高校教材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35-137.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XIE Xindong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It is a new subject for the local universities to transform to the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and a major reform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o face new situation, new tasks and new challeng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course of transformation is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work. The construction of a knowledge and skill system in line with local realities should be on the basis of foreign experience. We should adhere to three key poi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Firstly, the construction should start with the needs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econdly,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thirdly, it should focus on the frontier professional studie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practical skills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10.3969/j.issn.1673-2065.2017.04.022
G642.3
A
1673-2065(2017)04-0095-03
2017-02-21
衡水学院教改课题(jg2016065)
谢新栋(1964-),女,河北定州人,衡水学院教务处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