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青措
黄南州委党校
关于黄南州民族学生升学及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英青措
黄南州委党校
民族地区初中毕业生上高中难,高中毕业生升学专业狭窄、单一,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等问题已成为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议论的难点,影响着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及长治久安。
学生升学;就业现状;对策
近几年来,黄南州教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民族学生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黄南州民族学生教育情况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群众送子女入学的愿望和积极性很高,初中毕业生升高中人数逐年递增。二是民族高中毕业生升学率高。2015年上线率为98%,2016年上线率为100%。三是发挥优势,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四是民族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1)民族教育方式跟不上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黄南州农牧区民族教育主要以一类教学模式为主,汉语文教学有差距。为此,绝大部分干部职工子女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到西宁、海东各县等地借读,只有农牧民的孩子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在本州就读。因语言沟通上的障碍,群众与周边地区乃至省内外接触有限,缺乏交流学习提高的良好汉语言环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影响到我州的整体发展。
(2)学生年龄、上学路途原因影响升学率。一是牧区初中生年龄小,远离家乡到州上及尖扎读书,在学习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难以适应。二是路途远,费用高,家庭经济负担重,家庭教育及父母监管跟不上,还要遭到欺侮、排挤及一些不公正的待遇等,中途厌学、辍学多。以泽库县为例,近2015年,高中学生流失率达39%。
(3)民族学校基础设施差,办学条件较为落后。普遍存在超前规划不够,用地面积不足,扩大规模和建设无场地等问题。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理化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与实验结合不够,影响数理化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全州各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编制缺,但又空编多,及时招录不到位,目前全州空编500多位教师。因教师得不到补充,只能暂时性的以临聘教师的方式解决,州民族中学临聘代课教师占到全校教师的50%,这些教师思想不稳定,流动性大,致使频繁更换教师,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民族职业教育师资紧缺,基础设施差。以州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教师专业、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学校虽然临时聘用了近50名代课教师,但临聘教师因收入低,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长期安心工作。无实训场地,部分专业勉强开设,与实践的结合不够,难以培养出实用性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6)民族学生就业难,自主择业,走出黄南择业更难。一是民族学生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现实大环境下,还是把依赖政府安排作为就业的主要途径,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和信心。二是因汉语言不过关,返乡就业意识强烈。三是民族毕业生因所学专业的限制,自谋职业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靠临聘就业的方式暂时解决生活问题,无法实现稳定就业。四是民族毕业生因所学专业类同、单一,大多数学习语言文学专业,致使从事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工作的很少。
黄南州民族学生升学难,就业难的关键是农牧区教育,难点是双语教育,突出问题是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水平、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
(1)树立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意识。教育是民族振兴、全州发展的根本。抓好民族教育,是实现富民强州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要集中力量办好教育。合理调整教育结构,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正视不足,善于向周边民族教育做得好的地区学习,积极探索适合黄南长远发展的教育模式。
(2)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大异地办学力度。发展远程民族教育。树立典型、样板学校,发挥辐射带动示范作用。集中力量,加强州民族中学的图书室、实验楼、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成全州管理规范,设施齐全,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较高的示范学校。南部两县已在民族学校硬件设施、生源等方面具备复办高中的基本条件。群众复办高中的意愿强烈,可以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
(3)加强和稳定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优秀教师人才引进办法,及时招录补充教师队伍,特别是及时补充数理化教师。采取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增加职称评定名额等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建立教师绩效补奖机制。加强学校专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民族类、师范类高校要针对双语教师需求,加快双语教师培养。
(4)加强基础教育力度。要重视加强“双语”教学,做到“双加强,双提高”。要以群众子女能否实现就业为目的,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和发展。要以教学与实验相结合,重视培养民族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农牧区数理化的教育教学质量。
(5)加大民族职业教育力度,培养实用性的民族人才。优化布局,合理扩大办学规模,发挥优势,做大做优热贡艺术类、藏医药等特色专业,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力度,建设功能完备的标准化实训基地,通过产学结合,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提高我州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能力,推动对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按照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灵活设置专业科类。加大异地办学规模,拓宽对口支援渠道。
(6)加大民族学生就业创业力度。一是建立民族大学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二是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各级政府要多关心,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就业培训体系,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建成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主体、其他失业人员积极参与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四是取消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考聘中部分岗位面向全省考录考聘的规定,我州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考聘(除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岗位,从本州户籍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考聘,有效缓解我州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五是增加高校毕业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及公益性岗位开发名额。在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使高校毕业生接受基层锻炼,提升就业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