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婧
(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经济·管理]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央行双降的影响及对策
吴婧
(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近些年来,央行“双降”在金融行业掀起一阵巨浪,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领域的主导行业受其影响巨大。在央行双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央行双降的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正负面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主要有调整信贷投向、降低信用风险,加快资产结构调整及场景金融建设,优化银行分类监管,推进投贷联动,优化转型,推进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
央行降准降息;商业银行;正负面影响;对策
央行双降指的是中央银行同时采取降准降息政策,“降准”是指降低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放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保证一旦银行出现不测(客户挤兑、资产及负债出现问题等)时,向银行提供最后的援助。当释放商业银行在央行的保证金时,就会增加市场资金的供给,有利于刺激生产环节;“降息”指降低存贷基准利率,这不会增加市场资金总量,但可以改变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降准使央行直接向市场投放流动性,而降息是通过降低银行流动性门槛来向市场间接释放流动性。目前国内研究央行双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文章并不多见,张鹤指出央行的双降政策是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又一重要措施,在经济增速下滑、市场资金面吃紧的情况下,这无疑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提供了更加强大的金融支持。[1]88张晨指出“双降”是央行立足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以及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23屠渊指出美国次贷危机演变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引起不小的震荡,央行采取系列降息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了重要影响。[3]84
降准与降息都是国家根据宏观经济现状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经济趋冷时,降准能补充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以使它们更好支撑和刺激经济发展,降息使得百姓、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借到钱,从而进行投资和消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此举也是2015年以来央行连续第五次降息,第五次降准,第三次“双降”。其中,金融机构一年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都做相应调整,个人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本轮降准和降息同时进行,补充基础货币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是主要动因。[4]其他原因还有以下几点:外汇占款率持续降低,需要通过降准释放基础货币来维持市场流动性使其充裕;在经济持续下滑的压力之下,我国物价水平较低,考虑通过降息降低实际利率,从而达到以社会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此项措施同时也应对将会可能发生的人民币贬值。央行希望通过一系列双降政策充分发挥基准利率的指引作用,带领市场利率和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下调,使得实际利率逐渐可以回调到正常区间,减轻实体经济筹资成本高、筹资难这一显著状况,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央行“双降”对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1.防止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拉动经济增长[5]58-60
降息使商业银行拥有更多的资金,减轻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所导致的流动性紧张的情况,同时可贷资金增加,也能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的瓶颈,从而降低企业融资难与贵的问题。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来看,各金融理财产品之间流动性转换较大,人们手中的货币并不会被投放在一个地方。从我国的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并没有出现消费停滞不前的状态,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经历降准降息后,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降低至1.5%的状况,CPI已经连续两个月高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这表明中国进入到负利率的队伍当中。在宏观经济学中,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之为“流动性偏好”,而当利率极低、陷阱出现时,货币是直接由经济持有者所拥有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都不会实现,市场往往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状况来看,目前经济并不符合“流动性陷阱”的特点,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目前银行的储蓄资金异常充裕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因素之一是股市处于熊市当中,人们将手中的资金存到银行,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利率市场化基本放开,储户们对金融理财产品的择选性越来越多,即使在股市处于熊市的情况下,人们也会选择金融理财产品等。而金融产品之间流动性转换还是比较大的,人们并不会将手中的资金放在一个地方。第二,2015年的数据显示,消费支出的增长拉动GDP大幅度增长,同比上年增长9.9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已经成为拉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对银行行业估值有正面影响
第一,从银行自身来看,银行目前的状况是在大幅度削减营业收入,所以不良贷款压力才是银行业目前的主要症结所在。降息降准为企业注入资金,利于企业经营及发展,也利于缓解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对银行净利有正面作用。第二,利率的下行调整将会有利于整个市场的结构优化,从股市上来看,尤其提升了蓝筹股中银行股的估值。
(二)央行“双降”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
截止2015年末,有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到9080亿元,中国的银行家们已经察觉到了改革的紧迫性。
1.面对“净利下行,不良上升”双压力
首先,从企业融资来看,降息有利于增加企业贷款数额,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从银行业自身来看,这一策略减少了银行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所以对商业银行的利润造成直接负面影响。其次,从存款利率不设上限这一点来看,在吸收存款方面,将有可能造成两个结果,第一个就是各个银行会达成协议,各银行之间相互协商,得出相差不多的存贷款低利息。第二就是会造成各银行间形成激烈的竞争,在合理范围之内,进行利率提升,对普通的储蓄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在银行保证一定盈利水平的同时,应注意这一政策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坏账风险。在贷款利息降低影响下,会有很多企业为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选择贷款,这也正符合国家这一政策的目的。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点,现在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决策的失误或者管理不当等问题使得企业最终面临倒闭或是破产的风险,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还债能力,进而造成银行坏账。
2.信用风险继续扩散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基本风险就是信用风险,这一风险也是中国银行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受当前中国经济不断下滑的趋势影响,许多中小型企业违约不还贷的事件频频发生。银行业的信用风险正在逐步加大,银行面临压力也在与日俱增。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自身也面临竞争压力大、行业间竞争激烈的问题,在面临扩大经营规模、急需资金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盈利能力与还款能力,从而发生破产清算现象,无法足额按时还贷。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由于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形成复杂的担保链,在风险隔断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造成连锁反应,很容易使单个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加大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难度。短期内,这些因素暂时不会轻易消除,因此会继续形成不利影响。在未来几年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仍将继续增长,风险也有逐渐扩大到国内中大型企业的趋势。
3.净息差收窄,经营压力显著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息差呈现逐渐收窄的态势,上市银行的盈利增速也会受到影响,不排除在未来出现净利润负增长的可能性。同时,降息和利率逐步市场化的影响使得银行净息差进一步下降,对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而言,有足够资金支持度过难关,而对规模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压力就格外显著。
4.银行业改革迫在眉睫
受到国内市场利率持续下降的影响,预计息差会进一步收窄,而随着中国逐渐正式进入利率市场化环境,银行未来的一道重要命题将是控制好付息成本,做好贷款定价和负债结构调整。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剧,资产质量风险将可能进一步暴露,这也考验了各家银行的风险处置能力。为此,各大银行为积极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会进一步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趋利避害,努力开展各项新型业务,迎合大众需求,满足客户要求。
(一)调整信贷投向,降低信用风险
在企业信贷方面,商业银行实施的调整政策是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贷款力度,降低对一些传统行业,如产能已经过剩以及高信用风险企业的贷款额。由于降息对房地产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个人及企业、社会融资需求旺盛,银行贷款业务供求增加,在评价个人及企业信誉风险等级方面应加大力度,减少因企业濒临破产或倒闭而造成的资金无法收回,避免银行承担营业风险的情况发生。为了迎合国内目前的经济状况,商业银行不但促进国民积极消费,还刺激消费者敢于投资消费,大大增加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同时商业银行将更多的信贷业务倾向于零售业务,例如,央行降息利好于房地产,则增加对住房贷款的贷款比例。还可以积极与正规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密切合作,及时了解相关企业的资金运营以及还贷能力情况,及时规避信用风险的发生。[6]85-87
(二)加快资产结构调整及场景金融建设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业积极迎合时代需求,在资产结构方面做出适当调整。以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银行业仍将继续加快资产结构调整,推进发展动力,努力实现转型发展,为更多的储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为经济的高效发展提供营养剂。在当前信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二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是个很关键的命题,而最基本的融合点就是目前新兴的“场景金融”的出现,场景金融实现了传统行业、互联网与金融业三者的融合。从日常的各种场景中来审视互联网,找到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契合点。以生活中高频率发生的场景为点,由点及面地将传统行业进行创新型地改造以迎合目前的互联网发展。例如阿里巴巴就利用消费者在生活中使用的高频率词汇,发现了“网上购物”这个场景,而美团外卖则看中了民以食为天这一场景。那些在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和不起眼的消费需求,对一些有想法的人才和企业来说,就会看到其中的商机,发现每一个场景都是多个行业领域的结合,而“网上购物”这一场景下,简单的来看,客户的需求其实是单一的,但是其中却涉及了供应商、网购平台、物流行业等很多产业的结合,如今我们可以省去出国的麻烦,坐在家中在海淘的软件上直接购买海外产品,这一方案就是中国银行在跨境电商中利用金融来实现的,将出国购物与跨境业务结合在了一起。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拓宽客户的需求渠道,把互联网公司的流量转化为银行客户数量。金融正是逐步实现这种融合,以满足场景金融需要的关键一步。
(三)优化银行分类监管,推进投贷联动
投资银行业务是从信贷业务中衍生而出的一项业务,其主要的任务是将客户的资金进行融资。资产管理业务则是将客户委托给银行的资金进行资金配置和投资管理,实现资金的保增值。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联合起来便会体现出商业银行的投融资管理能力,务实与务虚巧妙结合起来,对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贡献巨大,两者的融合协同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投行业务模式单一,且业务的种类较少,供客户的选择性较少,很多业务往往来源于信贷业务,而且许多业务对传统业务的依赖性较强,因此需要资管业务的配合以促进二者的共同进步。银行业在面临新型产业时,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商业银行投行部门业务也在思考如何升级业务模式,如何拓宽业务种类,如何成功转型,而活跃的资管业务无疑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因此,投行和资管业务就必须加强联动。
第一,加强投行和资管双向联动。如果将资产管理业务巧妙地与僵化的传统投行业务结合起来,依靠资产管理业务的灵活多变性对投行业务进行加工升级转化,那么投行业务也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资管业务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业务,供应端需要可行性强的产品以吸引客户归集更多的资金,而投资端则需要将客户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最大的收益,获取更多的市场红利,不断积累客户人群。在当下,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发挥机制优势,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将两个平台逐步完善起来,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业务合作洽谈,不断地推出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以获取使用者的认可与好评。
第二,在资本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将资管投行的新理念贯彻到金融业的服务当中。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业务品种,以此来积攒人气,获取顾客认可。这意味着需要加强资管和投行的联动,资产管理业务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市场上已经成熟的金融产品,例如股票、债券等,而是将触角深入到企业的生命周期内,借助于资产管理筹集的资金,通过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自主性地创新和设计产品,服务于企业经营活动,满足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融资和投资需求。
(四)优化转型,综合化经营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经济形势日益变化,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也成为商业银行的重点关注目标,综合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经营理念应该贯穿在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服务当中,这才是每一个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关键。如何将对客户的服务变得日趋便利,应不断地按照客户需求提供各种金融问题解决方案,丰富产品业务种类,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关键在于积极发展创新金融产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需要务实的态度,需要实在的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应当努力理清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将传统业务转化升级,将新兴业务发展壮大,同时二者也要互补互利地进行,共同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添砖加瓦。商业银行自身也要积极发展和丰富中间业务,完善创新体系,加强自身体制的升级。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与非银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尝试和开创新的业务,提供整体最优金融解决方案,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实力。
央行在本次“双降”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应积极拓展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轻资产业务,加大自身竞争砝码,积极发展银行各项业务,增加银行的利润来源,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积极迎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同时,央行宣布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宣告了我国利率管制时代的结束。“降准”有利于改善银行资金运用能力,对缓解银行息差收窄有利,但在目前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效果较为有限。从长远看,银行应该着眼于提高存贷款定价能力、优化业务结构、规避风险能力、转变发展模式等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目前的中国银行业不仅仅要承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矛盾突出所带来的压力,更要面临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1]张鹤.央行降息降准对银行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5 (35).
[2]张晨.十月“双降”的背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5(11).
[3]屠渊.浅谈降息政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关系[J].商业时代,2009(24).
[4]周子勋.如何看待央行降息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15-05-11.
[5]孟维娜,陈鹤尹.2015年央行降准降息及其影响[J].金融视线,2015(8).
[6]石汉祥.商业银行风险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曲晓红
The Impact of Central Bank’s Double Rate Lowering Policy on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u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central bank’s “double drop”policy has made huge wave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and commercial banks,as the leading financial sector,have been greatly affected.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entral bank’s double-drop and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n commercial banks,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The main points are to adjust credit investment,reduce credit risk,accelerate asset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scene financial construction,optimize classified supervision of banks,promote the linkage of investment and loans, optim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central bank’s policy to lower the interest rate and reserve ratio;commercial bank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countermeasures
F832.33
A
1672-447X(2017)02-0037-005
2016-11-10
吴 婧(1986—),安徽歙县人,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