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承尧《疑庵文剩》所见近代徽州社会

2017-03-09 15:49徐大珍汪庆元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徽州

徐大珍,汪庆元

(安徽博物院,安徽 合肥230001)

[徽州文化研究]

许承尧《疑庵文剩》所见近代徽州社会

徐大珍,汪庆元

(安徽博物院,安徽 合肥230001)

《疑庵文剩》是许承尧中年自编文集,以真切的视角记录了近代徽州社会的变迁。咸同兵燹使徽州由繁盛走向衰落。许承尧生活在战乱后的年代,此时唐模许氏家族的经济与文化逐步恢复。许承尧所见:徽商于艰难中支撑着社会经济的运行,徽州妇女支撑门户、践行礼法。其实,徽州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徽商与外界保持联系,社会合力共同促进了近代徽州的稳定与转型。

近代;许承尧;疑庵文剩;徽州社会

许承尧(1874—1946),字际唐,号霁塘,又号啸仙,斋室名疑庵、芚室①,安徽歙县人。近代著名诗人,文献学家、收藏家。所著《疑庵诗》《歙事闲谭》已为学界重视。《疑庵文剩》是许承尧民国十五年(1926)自编文集,清稿本,计五万余字,安徽博物院藏,尚未出版面世。

1924年,许承尧辞任甘肃省政务厅长,返回歙县唐模村,两年后编成《疑庵文剩》,自序云:

生平为文,曾未录副,偶有造作,随手弃捐,以谓区区无足存写,俟稍有成立,徐谋纂述未晚也。不图中岁鬻文贸食,敝精殚力,迄于垂老,碌碌无闻,旧学亦废。闲居无俚,寻检陈箧,得少作十数篇,乃儿子家栻所录。试一浏览,乃如隔世:彼时怀抱,纯净专一,文自稚弱,亦间达意。姑别择之,益以中岁杂稿,手写成帙,用遣睱日,非以示人。

《疑庵文剩》内容包括许承尧少年读书、晚清科举、民国幕僚生涯,社会内涵丰富,反映了近代徽州社会的人事。据此简述许承尧的经历与家族,主要就人物传记资料所见对近代徽州社会略作考察。

一、许承尧的经历与家族

(一)许承尧的经历

许承尧清光绪三十年(1904)中进士,入翰林。次年即回乡办学,开办紫阳师范学堂和新安中学堂,在《徽州府师范学校成立日告诸生文》中,提出“要必以教育普及为的”的办学理念。他于1907年冬辞教职入都;据研究,其“回乡办学前并未辞职,亦非请假”[1]10,系带职办学。许承尧经历了改朝换代。民国三年(1914),追随陕甘筹边使张广建到兰州充当幕僚,自称“鬻力奉生”以谋出路。

《疑庵文剩》载“少作”十数篇,首篇《悼生文》为四言,反映了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索。所言“万古神圣,罔敢致疑”是意识到在未知的宇宙面前,百年人生甚觉渺小。许承尧设问:“天胡有演?物胡有竞?”又谓“请析其小,微生纷如”,或已具备进化论、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少年许承尧亲近家乡山水,《述游》记村居寻常山水、草木、虫鸟之乐,珍视眼前的一丘一壑、一泉一石,批评“舍当境可取之乐”,而欲“尽据宇内之胜”的现象。

许承尧的书斋名“遯斋”“疑庵”“芚室”,各有寓意。“遯斋”所示,追求“一觞一诗”“半亩敞庐”的田园生活。“遯”字寓意逃世,显然受到老庄的影响。“疑庵”是许承尧重要的斋名,其《疑庵释名》计 46字,结语云:“屈子盲问,严周谩释。吾用吾疑,櫫吾斋壁。”他后来以“疑庵”名其诗集,标志在思想上以庄子、屈原的探索精神为归旨。“芚室”是许承尧从小读书写作之所,进士及第两年后重新粉刷,作《芚室记》云:“所读之卷,沫渍如胶,所造之篇,盈数巨箧,前后既十八年”。又曰:“吾既静观室,复静观我,窃自念犹不堪栋也,毋宁植之,故颜之曰‘芚’,芚,植之义也。”他中年后以“芚父”“芚翁”自称,寓培植后辈之意。

当新旧鼎革之际,许承尧同情维新派,但并不赞同,在《读谭浏阳文集书后》说谭嗣同的文章“悲壮有余,而无和平商榷之旨,使出其言,其不尽可效”,视维新人士为“欲持寸铁摧坚垒”的悲剧人物。许承尧在《自题五十岁造象》中自我评价:“惟彼自扪,实有媚骨。曳尾之龟,处禈之虫。瓦全乱世,终老盘屈。但求果腹,敢云崛屼。”他敢于自我批评、自我调侃,坦陈生存哲学,已无传统文人的道貌岸然。

(二)歙县唐模许氏家族

近代徽州经历咸同兵燹,社会动荡不安。唐模许氏家族历经磨难后经济与文化逐步恢复。

许承尧先祖,宋代桂二公从歙县北乡许村迁居唐模村。②清雍正年间,其家族已在江西业盐,许承尧在家藏“业盐经理报告”残篇批注云:

此吾族昔在江西营业运盐经理报告之书,共三纸,于裕功堂败箧中得之。计其时当在雍乾间。所言今已不可尽晓。然可略知彼时商情,自可贵也。芚翁记。③

唐模许氏家族由桂二公往下,传二十一世许恭寿,字品三,号韵梅,候选儒学,是承尧祖父。父亲许学诗,字雅初,号蓉舫。清咸丰七年(1857),太平军进入徽州,许家避乱山中,死亡接踵而至。许恭寿“数年间,自先曾大父以下,手殓十二人之尸,皆被棺衾”。他辗转至江西,以“教授为生”。许承尧《父命代作先大父行状》载:

吾族本富实,祠宇岿然,祠田至夥,以供祭祀,及给贫乏。乱后,祠毁产失,族人有永棨公者,出赀修复之。谋于府君(许恭寿),分任鸠工及辑补谱系诸事。府君尽瘁为辅,复独竭半年之力,检祠田各契约,于兵燹毁弃之余,分别部属,手缮册籍,祠田赖以清晰,十复八九。今族众入祠庑,必念永棨公,食祭馀,必念吾府君也。

唐模许氏为徽州大族,族田管理文书遗存多,已成为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资料。[2]63许恭寿乱后整理族产,重建宗族文化。故后,应许承尧之请,马其昶作《歙许君家传》,姚永概作《歙许君墓表》,吴承仕作《墓志》,黄宾虹题“品三太翁先生遗像”。祖母叶氏“俭约勤勉,历久不辍。先府君(许恭寿)得一意力学,归试入邑庠。学诗及先叔父俱出就贾,家稍裕,乃回里门”。读书与经商是许氏家族成员不变的选择。

许学诗在南昌商肆学徒,勤奋自勉,“通书算、知物价,学识日进”。中年“改营典业于歙之堨田村,嗣又兼营木业于浙江杭州,时往返杭、歙间”。《先府君行状》载,光绪年间,许学诗“尝挈承尧航海入都应会试,居宣南之歙县馆者数月”,在京陪读陪考。许承尧清末科举入翰林,民国时担任甘肃省政务厅长,④其长子许家栻毕业于北京高等法律学堂,历任成都、安庆、上海、兰州等地法院事,曾权甘肃高等检察长。长女许素闻,唐模端则女学毕业,婚后“入京师女学。幸通文言,精书算,毕业簿计学,与夫(程)纶颉颃,方谋入北京大学旁听,遽以被疫死”。得益于父辈经商和家族文化的滋养,许承尧及其子女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近代徽州社会众生相

许承尧在家族成员之外,为徽州同好、青年学生、妇女等作传,描述了清末民初徽州社会众生相。

(一)晚清徽商:“商而有士行”

太平天国战后,江南的社会经济环境大不如前,但经商仍是徽州人的职业首选。许承尧父辈在江西经商,家庭经济得以恢复。近代徽商经营盐业衰落,布商拮据,而茶商成功者仍不乏其人。

1.《许朝蔚君传》

许朝蔚,字郁文,唐模许氏“商而有士行者”,“年十五,以赡家故,学商于江西南昌”。“君勤慎不辍,而营业益昌,操奇计赢,亿则屡中,复以制行廉介,皎然不欺,名乃踔起。初佣于汪氏、黄氏肆,终乃自设肆,庞然而成业焉。”“君于慈善事亦勇为,尝捐资施族中之孤寡无告者,岁有常给,久而不倦。又以资拯同盟会党人沈兆祉于厄。”许朝蔚打工起家,而保持“士行”,捐资宗族慈善;其资助同盟会党人脱困,反映了近代徽商的进步倾向。

2.《许黼廷君墓志铭》

许钺,字黼廷,晚号蒲汀,歙城人。墓志铭记:

初游扬州,馆婣亲鲍氏。继游安庆,为父执故布政使张君治吏牍,深见重。以母老归,先后佐歙、绩两县治,受给奉母;日劳劳,综文书、会计皆称职,名踔起。会徽茶商设公所于屯溪,要君主其事,受任五年,事毕,举清季县人筹自治,推君主县议事。

许钺曾“治吏牍”就职于布政使衙门,“综文书、会计皆称职”,因侍养老母返乡,主持屯溪茶商公所事五年。他读书能文,兼具风雅,晚年旅居杭州以终。许钺的职业转换于吏员、商会、县政之间,与时代变革相关联。

3.《叶三君传赞》

歙县蓝田叶氏三兄弟,叶坚福、坚祥、坚禬。叶坚福“少贾江苏东台县,未多读书,伺隙聘学,竟通群籍,尤精《宋史》。在东台主数肆,信著业昌”。叶坚祥在江阴县澄港开布店,“君肆所售布,多常熟产。光绪初,市忽滞售,群以他布代。君悯常熟商困,仍勉购储。”近代布商艰难,仍坚持“崇信义、重然诺”,坚守信誉。叶坚禬替兄坚祥“居肆九年”,“教人读书明理,坐必端,行必正,循循儒者。肆中不鬻国外物,或讽以审机趋利,则曰:吾宁辍业不为也。”徽州布商在困境中仍保持民族工商业的气节,难能可贵。

4.《庠里吴鹤年先生纪德之碑》

吴景松,字鹤年,“长贾京师,竟其世营业治生”。“所造踔越如魁儒,粹然无可訾议”。民国《歙县志》载:吴景松“客北京以茶业起家,晚年归里创崇文义塾,斥万金购市屋七所,收其租直以资族中子弟读书,又尝刻《朱子小学》。 ”[3]卷9纪德碑载:

设粥厂京师曰培善,附建学塾曰崇伦。赈畿南及晋豫灾,胼胝号呼,至于辍食。遇旅人困厄,必资助之归。归在宗族,则建公学、公茔,定祀事,拯贫乏,馈衣药,惟力是视。丁世丧乱,惠心仁术,所全尤溥。而先生家固非甚裕,犹赖营作以食。

晚清茶商吴鹤年虽经丧乱,仍“悉心力务,尽实践宋儒之言”,在外赈灾救困,在故里资助宗族教育及祭祀,扶贫收族,受到乡族表彰。

5.《方君在明传》

方德,字在明,歙县岩寺镇人。祖父在苏州经营茶业,因战乱而家道中落。光绪四年,“君随父贾苏州,母以君慧,戒勿废学”。他自觉苦读,“夜寝不解衣,鸡鸣起,燃烛读书”,“如是七年以为常”。其后:

丁酉(1897)被选为拔贡生,例授州判。君辞归,仍治读,兼治农贾,细琐冘遽,极人生不堪。君甘其劳,夜仍治学,工诗文,综群籍。书画尤著,书廉悍整峭,画蔬菜、松竹菊石,画成辄题诗,诗浅而达,时见深意,人多重之。年近六十,精力衰,家幸薄给,乃辍农贾业,专课读,以暇纂谱乘、修祠宇,戢故屋庐。

民国时期,徽商逐渐退出江浙市场。方在明“贾苏州”,但未能持久。被选为拔贡生“例授州判”,已纯属虚名,只得回乡“治农贾”以维持生计。但其治学不辍,工诗文,兼擅书画,为徽州文化增添一抹亮丽的余晖。

6.《罗在衡家传》

罗运机,字在衡,岩寺镇人。乾隆年间,其先辈“营业于江苏之如皋县”。光绪年间,罗在衡在“如皋丰利场质业”,“所职则坚守不失铢寸,与人交至和易而能赴人之急”。虽然勤勉经营,但家族所业钱典、酿造、印染诸业“次第败饬数千金”。商业经营失利,民国二年,归乡终老。

7.《凌养之君传》

凌守纯(1870-1918),字养之,歙县沙溪村人。光绪二十一年府庠生。其 “家有二商肆在浙之衢州”,由兄主持。“兄先有子在衢,以不孝逐。君挈归,婉切训戒,为除罂粟、博篡之嗜。”徽商后代沾染鸦片、赌博不良习气,据家规以“不孝”驱逐,凌守纯尽力教育挽救。徽商家庭兄弟间分工协同,或在外经商,或在乡持家并管理乡里事务:

里旧有皇呈堨、隆隆堨、休堨,久淤且圮。君集资修复,得溉田千六百余亩。……复董修里中石桥及六角亭、月台诸胜,创设渡船,及养正村学校。凡昌族利众之役,殚力不懈,以终其身。为里人排难解纷,虽及瘏疲弗恤,致数十年无讼事。里中侨民杂居,好械斗,君析以理,平其情,悍俗以驯。用是远迩咸重君。

修复水利设施,创建村居环境,加强基础教育、法制教育与纠纷调解,徽商之家承担了乡村治理诸事务。凌守纯治学尚经史,轻文艺,尤以孟子为要。许承尧说:“顾不事于国而事于乡,虽赡家振族而丰众,其用啬矣。然国者,乡之积也。”这指出了乡村治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二)兵燹后的徽州妇女

1.《汪节母传》

这是为好友汪尚阶母亲而作。⑤汪母凌氏,原为徽商妇,年二十二守寡,抚子成立,咸丰年间遇战乱死。许承尧曰:“粤寇蹂吾徽,徽妇女致命遂志者何限”。徽州人从胡适到许承尧,无不对上辈人在“咸同兵燹”经历的灾难感同身受,其为无辜殒命的妇女作传,尊重逝去的生命。

2.《许节母传》

同族许学墫“贾江西萍乡县”,咸同间兵乱,家中音问不达,后病故。许节母程氏“奉姑携子女避乱山中,屡濒危”。又“扫地赤立,无资焭焭,徒手断门为棺,纫衾以席,卒殡殓完具”。“寇乱方平,躬戢庐舍,抚诸子成立,以次娶妇”,“财用匮,率诸子妇力作佐之。礼法修举于门内”。徽商许学墫之妻在社会动荡的艰难岁月里,料理丧事,抚养子女,支撑门户,践行传统礼法,彰显了徽州女性的坚韧和担当。

3.《许甄夏妻汪氏传赞》

汪志莹,歙城人,新安中学校学生许甄夏之妻。父汪浚明在浙江孝丰县经商,遂生于其地。辛亥革命后,随父返歙,嫁许生,生二子:“六龄,授四子书,皆母职之。稍长,就塾,自塾归,复诵讲解课,其所得中夜不倦”。“尤好读书,宝先世遗墨,先曾祖《养云山馆诗文集》《西台奏议》,先祖《从吾好斋诗稿》,妻皆手写一过,以为多副本,免遗亡也。”汪志莹是徽商女儿,读书而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家族文化的传承。

4.民国唐模许氏女祠

明清徽州有呈坎罗氏 “先妣神祠”,潭渡黄氏“享妣专祠”,棠樾鲍氏“清懿堂”等女祠。唐模许氏女祠建于民国。清嘉庆中,棠樾许氏建祠祭祀医神,“设女象四”。进入民国,医神已不受民众重视。许氏族人动议“改祀吾族已嫁未嫁亡女”。许承尧极力赞成,作《许氏女祠记》云:

夫亲亲之爱,男女无等差。其有聪俊淑慎、勤学孝友,中道夭折,或集枯履霜,茹志以殒。厥嗣不昌者,父母兄弟无以塞其悲,为之祠以志悽悼、永芬馥,固礼之所无,而情之所应有者也。因旧功省劳费,而可以教孝慈、破迷信,慰悱恻之思,章闺闱之仁,于事便矣。祀既举,乃刊石祠壁,以告方来。

许承尧强调“亲亲之爱,男女无差等”,所言“勤学孝友”,即指女子读书及与外界交往,包含男女平等的取向。

(三)社会变迁的事例

1.教会在歙县的变异与影响

鲍增祥,字绍庭,歙县蜀源人,“常客游诸达官幕”,关注乡里法制。许承尧《书鲍绍庭先生事》载:

光绪辛丑、壬寅间,歙岩寺镇奸民方柏松,幼无赖,业博,不治生,嚙闾里,闾里患苦之。会天主教来歙,方托名为信徒,益号召不逞横于乡。方不识字,秀才胡某为司书记。其室赴诉者,日常数十人,俱田宅、钱债事。方颐指记录之,命其党:汝往某村,持此券取田宅;汝往某村,持此券取钱,子母合计,毋遗漏。其券皆陈旧无效用者,日暮归,则皆如命,偶抗命,即立毁其家,缚其人来。否则,以片纸交知县,县役亦立出,狞厉迫胁,必如方旨乃已。

方柏松为地痞无赖,在徽州宗族社会中被边缘化,其借天主教会网罗党羽,并与县役勾结,破坏了既有的社会经济秩序。而鲍增祥“卒白安徽巡抚,告上海法国某主教,斥方出教会。”晚清社会处于“天崩地裂”中,各种沉渣泛起,方柏松之流乘机而动。鲍增祥出身幕僚,上可与巡抚、主教对话,挺身维护社会秩序。

2.忧国忧民的时代青年

汪銮,字公毅,鲍琦,字希韩,皆歙县人。汪居槐塘,鲍居堨田。二生师事许承尧,教学相长,在传统学术之外兼学西学。许承尧《二生传》载:

当是时,欧洲之学方渐,有译述输灌国中。二生奇嗜之,如厌八珍,惟恐其尽。而世界大势驱迫,与吾国阽危亦渐表著,二生则相对流涕。时时执途人告以是,且曰:将奈何!将奈何!状急迫若不可竟日者,被轻薄嘲笑不少悔。

汪銮、鲍琦渴求新知,忧国忧民。汪銮郁郁不乐而至于死。鲍琦在芜湖入徽州旅学,暑期返徽,死于旅途。许承尧传云:

死后阅六年,宣统二年也,同县许承尧为作传。许承尧曰:吾不痛二生,使二生在者,更数年,或与浇俗同化,颓然委隋未可知。否则,无早晚亦终死耳。吾独痛吾今者颇出游,所见士大夫,其纯洁勇敢,孤往不反,顾乃皆不二生若!今痛二生矣!

许承尧评论不囿于师生之情,以二生“纯洁勇敢,孤往不反”的可贵精神,反衬当时社会士大夫之麻木不仁,痛心青年的夭折是时代悲剧。

3.工业化气息吹入农耕社会

《贞白里郑氏救灾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歙县郑村郑氏族人为提高抗旱效率,集资赴上海购买六马力抽水机,往返四天成功安装:“输水二十七昼夜,救田三百亩有奇,增谷可六百余石”。许承尧评价云:

吾县久扃塞,新获交通利。而人事狃故常,不能奋勉与相应。遇大灾,但解为无益之祷祈,劳伤疲敝,束手喟叹。如诸君之勇于赴几,果以策效,冒艰苦、犯疑难不馁,卒底于成,宜可为乡里劝。

民国徽州虽然有士绅购买抽水机抗旱,但仍存在“无益之祷祈”的情况。徽州民间旱辄求雨由来已久,南宋杭州陈起到徽州见求雨仪式由知府主持:“汪王甚灵,使君祷之得雨”。[4]卷15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要改变千年历史的惯性,尚须先行者不懈努力。

(四)徽州文化的传承

太平天国战乱之后,徽州文化遭受重创,学术、诗文已不及乾嘉时期之万一,但内在文脉尚有延续。

1.许承尧《鲍雪汀先生诗序》

其中云:

徽之山,崒嵂而阻深,其水亦廉悍峻激、盘错回复,亘数百里,庞然案然,若不可即。而自歙以西,则又旷夷纡徐,原隰起伏,墟里碁置,衢路四达,竹树蔚茂而清嘉,其气盎然。其士大夫类坚朴淡定,践履笃实,内有以自固,不随世迁贸,宁殚精力以治学术、通文章。今即芬响凋落,骎骎不如昔。而数亩之宫,闭户暇豫,朝讴而夕吟,声若出金石者,犹间遇之。若其丁时会之变,罹板荡之戚,茹愤抱屯,百无一挽救,复四顾尠可告语不获,已而托之于诗,以纾其忧,以待异世。

许承尧认为徽州人善于“治学术,通文章”,与徽州的山水及村居环境相关联。徽州文化虽然今不如昔,但“罹板荡之戚”后仍有“声若出金石者”。

2.近代徽州文人以诗文“抒其忧”,商人在外经营而有“士行”

战乱后疾病增多,新安王氏医家治病救人:王谟(1859-1904),字养涵,为“富堨王氏内科”第三代传人。其祖父王学健曾为左宗棠等权臣治病,“医名著江浙皖”。[3]卷10许承尧亲见王谟在唐模村治病,为作《王养涵君传》:

吾族有孤子病殆,已治棺衾,群医皆策必死。其父母泣求君,君坦然一剂,起之若行。其素无矜色,其治效类似,不胜纪。

承尧尝从容问医学,君曰:吾言医,独经验而已,病状万变,其繁赜幽奥,不可以言语罄尽,姝姝执前言,治万变之病,无往不穷。吾精思冥探,以意消息,推勘比较,十常得六七。乃知吾中国医学最精者,独经验而已,故读古书难。

君既阅历久,愤下医妄诞,欲发愤有所砭矫,格于俗习不得达。则常尽然语人曰:古之医,皆精思自得之,故其言各不相类。

王氏内科重视经验,不以一成不变的书本知识来看待“病状万变”的个体,总结中医内科精髓为“精思自得”。 王谟提出“学贵实践”,在乡里“拯疾苦”,中年劳瘁以殁。新安王氏医学至今已传至六代,发扬光大,服务社会。⑥医者仁术,医儒相通。新安王氏医家以救治普通民众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体现了徽州文化植根于民众的特质。

3.清末民初,徽派朴学业已式微,被誉“江南大儒”的汪宗沂[5]51已从朴学、经学转向经世致用之学

许承尧和汪允宗同出汪宗沂门下。汪允宗故后,许承尧作《汪允宗遗书序》云:

吾友允宗,治学通博,好深沉之思,而周于当世之务。其说经务综群言求实是,而尤致精于《孟子》,为其言可资衰世之用。其治史及群籍,亦主于抉前覆、益后鉴。于明清之际,尤三致意。虽单词琐义,类能因小见大,阐幽之著,发人所未发。此其所长也。允宗少受学于弢庐汪先生,继为袁忠节所知,后张文襄亦极推重之。然允宗意不屑居海上,久痛亡国灭种,无日则与一时贤豪深相结,号呼奔走,冀以言论挽救。光宣之际,海上《神州日报》颇警耸全国耳目,其署名寂照者,皆允宗之言也。允宗每论一事、建一议,辄周悉终始本末,究极其利害,坚固密切,不为游词。居恒深夜握笔,达曙乃已。如是者几二十年,生平精力殆敝于此。

汪允宗“居上海数十年,致力于《神州日报》,时著论说,疲精耗日,致所学未成”。[6]11这里“所学”是指乾嘉以来的考据学。汪允宗是从故纸考据转而为“当世之务”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结 语

近代徽州社会遭受咸同兵燹,由繁盛走向衰落。[7]88许承尧处于徽州社会战后恢复时期:唐模许氏家族从江西到杭州经商,祠田“十复八九”,宗族经济与文化逐步恢复。徽商虽然遭受重创,但徽人的经商传统依然支撑着社会经济运行。传记所载:歙商小本经营,在困境中保持民族气节;发扬儒商传统,“实践宋儒之言”,“商而有士行”。徽州妇女支撑门户、践行礼法,彰显了女性的坚韧与担当。徽人的文化传统并未断裂,在上海有融入近代文化者,徽州本土的文化传承也在延续。徽州虽僻处一隅,但徽商与得风气之先的上海保持联系。乡绅致力于维护社会秩序,工业化气息已吹入农耕社会,新安医家在乡村治病救人,社会合力促进了近代徽州的稳定与转型。

注释:

①许承尧作《疑庵释名》《芚室记》释其斋名。

②有旅游词典说唐模村是“唐代模范村”,但并无史料依据。许承尧编《宗乘长编·宗轶》载:“唐模之地,唐时止程氏一姓,名程村。后汪氏居运子里,因红头军乱,居人四散,有汪庆者,迁与程氏为邻,遂称运里。汪又分三支于下塘坞,因而有上汪中汪下汪之称。其后人文俱兴盛,有唐时规模,因名其地曰唐模。其时许村千一公讳珪,字必胜,有姐嫁唐模程斌公,无嗣。宋理宗癸卯(1243),千十一公以次子桂二公出继程氏,举三子:长应一公、次应二公、三应三公。公以宗祖不忍弃,以应三公承程氏宗祧,携长、二子复姓。”据此,“唐模”村之名始于宋,意谓宋代人文兴盛达到唐时规模。

③安徽博物院藏。

④民国九年,甘肃省长张广建签发的《许承尧领枪执照》载:“为给发执照事案,据政务厅厅长许承尧请领柏郎林手枪一支,子弹二百粒,业经照准在案,合行发给执照,以资凭证。须至执照者。”(安徽博物院藏)

⑤民国《歙县志》卷10《人物志》:“汪尚阶,字印苔,官庄人。尚阶有孝行。学金农分书逼肖,精鉴别,著有《歙浦余辉录》。”

⑥新安王氏医学第五代传人王乐匋(1921—1998),第六代传人王键(1956—)均为当代著名中医。

[1]许怀敬.疑庵诗歌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彭超.歙县唐模村许荫祠文书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2)

[3]许承尧,等.歙县志·人物志[M].民国二十六年刻本.

[4]陈起.江湖小集[M].四库全书本.

[5]仇乃桐.江南大儒汪宗沂[J].黄山学院学报,2004(5).

[6]许承尧.歙事闲谈[M].合肥:黄山书社,2001.

[7]郑小春.从繁荣走向衰落:咸同兵燹破坏下的徽州社会[J].中国农史,2010(4).

责任编辑:曲晓红

Modern Huizhou Society Recorded in Xu Chengyao’s Yi’an Anthology

Xu Dazhen,Wang Qingyuan
(Museum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01,China)

Yi’an Anthology,a collection compiled by Xu Chengyao at his middle age,realistically recorded the social changes of Huizhou in modern times.The war which occurred during the years of Xian Feng and Tong Zhi witnessed Huizhou’s decline from prosperity.After the war,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Xu Family in Tangmo,Huizhou gradually recovered.Xu Chengyao who lived in that period noticed that Huizhou merchants made the social economy operate in difficulties;women supported families and practiced moral standards by themselves.In fact,it’s the continual development of Huizhou culture and traditions,the contacts Huizhou merchants kept with the outside and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society that promoted the stability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rn Huizhou society.

modern times;Xu Chengyao;Yi’an Anthology;Huizhou society

G127

A

1672-447X(2017)02-0001-006

2017-01-06

徐大珍(1966—),安徽舒城人,安徽博物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物;汪庆元(1956—),安徽泾县人,安徽博物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徽学暨明清史。

猜你喜欢
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金色徽州
徽州人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徽州绿荫
筑就品质公路 协议水墨徽州
神话与政治——以东汉以来徽州方仙翁为中心
徽州民间信仰研究的一部新作——读《明清以来徽州信仰与民众日常生活研究》
断裂与传续:元代徽州路仕宦家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