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华县油田中学 肖莉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合作”写入了新课标,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科都进行了探索,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已被广泛的施用在语文讲课过程中,许多工作在一线岗位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是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问题,从而使合作学习收不到该有的成效,本文就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按照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理念,我们就有关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探讨。
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景中,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情景,学生之间的合作应当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它则是一种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而合作学习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按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合作学习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班级内部形成语文学习的小单元。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个人特色的基础上各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其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所以小组的划定对于合作学习是否进行得顺利以及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合理的分组之上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重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重要原则。所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指小组内部之间每个成员对于初中语文所掌握的程度要有不同,也就是说,有的成员语文知识掌握得较好,有的同学掌握得不够理想。同时,对于组间要求每个组之间的总体水平大体相当,这样才有利于小组间开展有效的竞争,从而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每个小组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给自己的组取他们喜欢的名字,每个组员都来承担一个角色。教师可以改变座位排列方式,以利于小组合作与交流。
一般来讲,每个学习小组需要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工作,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工作,一名同学负责材料的选择与整理工作,最后还需要一名同学负责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学习探究成果,所有的活动在组长的计划指导下进行。这样一来,学习小组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语文学习探究活动,逐步地思考问题,逐个地发表见解,最终加以总结,形成学习成果。另外,小组内的分工并非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小组内成员经协商后轮流负责相关工作,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
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调控者,要做好精心准备、适时调整工作。在教学中,遇到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教师要提前做好学习架构的设计工作,设计力求具有开放性、探索性以及启发性。要求学生合作学习什么,主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也必须明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限制,以免束缚其思想的活跃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若某些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那么将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整体进程。因此,教师必须保证自己积极地介入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同学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当个别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应予以指正;当小组讨论遇阻时,应予以点拨,引导他们开启思路以保证小组讨论能继续进行;当个别学生或者小组不认真学习时,应予以引导,提出要求。
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转换在教学课堂中角色,由课堂主宰者转为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组织者。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供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常用的课堂活动方式,个别学生自己学习,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分组互相合作,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全班交流,任何一种形式的活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空间资源。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宽松的学习环境里相互学习、交流。
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合作学习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中等生与中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有时候测验的难度可以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差生或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总之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合作学习将成为语文教师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