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非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才子绝代君王薄命
——帝王词人李煜
刘雪非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文人们赞叹李煜的才气,也常为李煜当了皇帝早逝而遗憾,于是有了“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慨叹 ,似乎是因他当了皇帝,断送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天才。其实恰恰相反,通过对他前后期词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是那些当了亡国奴之后的经历而作的发自内心、包含血泪的词作,才真正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才真正成就了李煜词的辉煌。
李煜;帝王;词人
一
有着帝王和词人双重身份的李煜,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特例。他以其出众的才华,使五代词至李煜达到高峰。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虽然留下的词作数量不多,今存词约40首左右,但千余年来却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其帝王生涯的得失成败和艺术生命的历程也一直成为人们颇有争议的话题。历代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对李煜其人及其作品进行了很多深入细致的审视和研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前人在凭吊李煜时,说他“作个才人真绝代”,但后面一句是“可怜薄命作君王”,于是就有了“李煜如果不当皇帝”的议论和慨叹。李煜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的成就尤高,具有较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难得的艺术天分;而作为帝王的李煜,则国破家亡,并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作为李璟的第六子,本来轮不到他承袭皇位的,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当一国之君的准备,“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但“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命运还是把他推上了皇位。李煜也有做好皇帝的愿望。《南唐书》记载:“煜嗣位初,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悲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但是,他继位时国势已经衰落,而他本人又缺乏经世治国之才,面对北宋的强大实力,他能做的只有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国破家亡是迟早的事情。他从继位到被毒死仅17年时间。如果不当皇帝,李煜不至于在刚刚步入人生42年头时被宋太宗一杯牵机药了解了性命,以他的修养和才华,应该会在文学史上留下更多的作品。
李煜的寿命如果长久一些,那他给后人留下的作品从数量上讲必定多于目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李煜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词作,象《虞美人》《相见欢》《乌夜啼》《浪淘沙》等却是他从受人推崇的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身心备受侮辱深哀巨痛的血泪之作,是角色地位的天壤之别,是亡国之恨的切肤之痛。正是这些作于他生命中最后两年的词,奠定了李煜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相比较而言,他被俘之前的绝大多数词作,虽然数量众多,但因其主要描写的是奢华的宫廷生活及歌舞宴饮,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虽然在艺术上也达到较高的成就,但影响远远不如他后期的作品。李煜词的成就与皇帝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李煜不经历从帝王到囚徒这一剧变,他写不出字字如泪的绝妙好词,也就成就不了李煜词的地位。
二
人们常以入宋为界,把李煜的创作分为前后期。而正是生活境遇的改变,直接导致了他的词作内容风格前后期的迥然不同。
李煜继位时的南唐是建立在长江中下游地带的相对富庶的小朝廷,作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一国之主李煜,生活也非常豪华奢侈,这一时期的生活状态从他前期的词作中可以得到彰显。词多选取宫廷生活中追求享乐和感官刺激,写男女艳情,也抒发离愁相思。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代表作是《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就表现了他昼夜醉酒歌舞的生活,以色彩明丽、意象艳丽的笔调反映了这种不加节制地纵情逸乐、沉迷于对醇酒美人追逐的风气,从这种不思进取的生活状态我们也可看出南唐亡国的原因。期间的代表作品还有《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通篇以奔放自然之笔,表现一种全无反省和节制的完全耽溺于享乐中的意兴,既没有艰深的字面需要解说,也没有深微的情意可供阐述,其佳处极难以话语言传。而却是写得极为俊逸神飞的一首小词。”[1]叶嘉莹先生的观点可以说是对他前期词作思想性、艺术性的总结。
其实他前期词值得称道的是那些抒写离愁别恨的作品。当时,他经历了他深爱的大周后的去世,更经受着南唐小朝廷内外危机的加深。词中融入了他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前景的忧伤,这种状态反映在他的词作中表现出的是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忧郁,其心境是“孤寂”、“无言”、“惆怅”。如《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首词脱尽书卷气和脂粉气,而采用白描与比兴相结合的手法,驱遣形象鲜明、生动流畅而又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一种最普遍最抽象的离愁别恨的情感,把这些人人心中所欲言而又不能自言的东西,写的很具体、很形象,使人不仅心理感受得到,眼里似乎也看得到,而且手里几乎也触摸得到。由此可见,在欣赏这首词时,……应着眼于他绝妙的抒情意境与精彩的表达艺术。”[2]
宋太祖天宝八年(公元975年)11月,宋灭南唐,李煜肉袒出降,囚禁于汴京,封为“违命侯”。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的悬殊变化,他失去的不仅是欢乐、自由,更是尊严和生存的安全感,因而,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屈辱的生活。这一时期李煜的词作弥漫着的所谓“亡国之音”或许只是一个外层的表现而已,追究真正的悲苦和感伤的根源,还是来自于作为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浸染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忧患品格。尤其李煜更是以其独特的至性和率真,以血泪悲慨凝成的真挚情感,来抒写他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相见欢》之“无言独上西楼”,尽写幽居生活的孤独与寂寞。《破阵子》写国破家亡时的哀怨和忧愁。
在李煜晚期词中,怀恋、不满、悔恨、怨愤往往与悲愁、伤痛自然交融,他以血与泪、悔与恨、愁与悲构筑他的词章。因而这时期的词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可以从他的千古传诵的《虞美人》一词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字字珠玑,声声带血,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直抒对故国的眷恋,思想境界更高。据说就是这首让南唐“旧臣闻之,有泣下者”,而“宋太宗闻之而怒”的词,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宋太宗正是听了这首词,命令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李煜毒死。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个亡国之君,却成就了一代词帝的辉煌,使这场悲剧得以另一种艺术形式流芳千古。王世贞《艺苑卮言》曾评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情语也。”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李煜因其独特的个性、身世和所遭逢的人生经历而使其从悲苦中逐渐自觉、忏悔、痛悼,以至上升到一种对人生的忧患,使他后期的词作在内容上与前期有着根本的区别,词的格调也表现为沉郁凄怆、哀怨动人,词多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君主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世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清沈雄《古今词话》有言: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凄凉悲壮、意境深远。王国维赞叹:“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三
李煜的词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除了在题材上的创新之外,还在于他对词倾注的深挚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李煜之所以为李煜与李煜词之所以为李煜词,在基本上却有一点不变的特色,此即为其敢于以全心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之感情。在国破家亡之前,李氏所写的歌舞宴乐之词,固然为其纯真深挚感情的倾注,在亡国破家之后,李氏所写的痛悼哀伤之词,也同样为其纯真深挚之感情的一种全心的倾注。”[3]“真”是李煜前后期词一贯的特点,他的词都是“缘情而发”,都是他内心的自然流露,因而情感抒发真切坦白,没有无病呻吟。不论是“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还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情感都是从他心里流出来的对人生和命运的慨叹,读后极易产生共鸣。
与前期描写帝王享乐生活和闺阁相思的华丽和清新、意象活泼生动相比,后期多用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语言朴素得如同日常口语,完全不同于花间词人浓妆艳抹、铺排夸张,没有一丝刻意的雕琢、修饰,但却情真意切,具有震撼人心灵的艺术感染力。《相见欢》里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句,就把一个被幽囚的皇帝的孤独、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俞平伯《读词偶得》中说:“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忆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特短小的词,尤其后三句,寥寥数笔,就写尽了往昔的繁华生活。但最妙处在于通过对往昔生活的描写,来表现今日处境的凄凉。他的后期词的白描手法的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仅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也显示了他高超的艺术修养。正如周之琦在《词评》中说:“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李煜的确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词到李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他在词史上,集五代词之大成,又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新时期。”他的成就,得益于他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天分,更得益于他独特的人生境遇。
虽然南唐后主李煜在艺术的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是词作更成为南唐词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李煜作为南唐国的皇帝,毕竟是失败的。虽然就当时客观的形势而言,南唐的灭亡已是大势所趋,然而他采取的消极避世的态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南唐国的灭亡。因此我们在看到李煜词的忧患与悲苦、忏悔与痛悼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其消极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应该倡导一种健康而理性的人生,以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应对人生。
[1]叶嘉莹.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2]刘扬忠.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3]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The Unique Emperor Poet Li Yu
LIU Xue-fei
(Weifang University,Weifang 261061,China)
People appreciate Li Yu’s literary talent while expressing regrets over his early death after being enthroned.A poem once sighs that he was an incomparable talent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however,it was unfortunate that he became an emperor.It seems that his authority was at the cost of a talent in literary history.On the contrary,a comparison of his earlier and later works concludes that it is the later works tinged with tears and blood of being a slave of foreign power that are the most shocking and appealing constituent parts of hi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Li Yu;emperor;poet
陈冬梅
I206.2
A
1671-4288(2017)03-0069-03
2017-02-24
刘雪非(1968-),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