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李少清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在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家校教育交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这其中包括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不可以替代。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家校联系的意义很多老师都清楚,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加上个别老师工作不够细致,常常导致家校联系的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做好家校联系?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解。
家校教育,顾名思义,是学校与家庭两方面共同的教育,这就需要老师与家长在教育思想上要有共同的认识。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如果有一方面薄弱,我们的教育则会产生内耗,会形成事倍功半的状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多数都会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到位、不够重视,极少有家长主动联系老师的,有的甚至对孩子在哪个班、老师是谁都不知道。还有些家长不知是因为自身素质还是心理的问题,不管是来学校接孩子,还是在路上遇见老师,从不主动打招呼、了解孩子的情况。在农村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令许多老师反感的行为。一部分老师就会有这种抱怨“作为家长你都不关心自己孩子的情况,好像是我们做老师的欠了你们的,又不是我的孩子,你不主动联系,我为何要主动联系?”
我的做法是要有啊Q精神,老师是知识分子、思想觉悟高,不与他人一般见识,放低姿态、主动联系。比如,主动打电话、见到学生的家长我会主动打招呼,交谈时,先表扬一下学生,(让家长放松心情,不要觉得老师是来告状的)然后就学生的近期表现反应给家长,并表明希望对方与自己合作,一起教育好学生,让家长觉得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平易近人的,在心理上就会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主动的次数多了,有很多家长也会主动与我联系。这对我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有很大的帮助。
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
教师的工作繁琐、任务重、压力大,有的教师很容易出现精神紧张、脾气暴躁,特别是对一些比较调皮、屡教不改的学生,在与这些学生的家长联系的时候,难免有时语气会比较冲,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家长对老师的反感。比如遇到学生打架,屡教不改,需要联系家长时,有的老师会急于打电话给家长:喂,某某的家长,你的孩子又打架惹事了,你现在立刻到学校来一趟。这种做法会使家长反感,因为他也不想孩子打架啊。我的做法是不要急于联系家长;待心平气和后,再联系家长。我会这样做:喂,你好!是某某的家长吗?我是他的班主任。你家宝贝最近精力充沛,经常与同学切磋武艺,今天把某某打了,你能来学校一趟吗?我们一起谈谈,看如何教育好他,帮他改正缺点。家长听到我这样说的反应是心里舒服,感到愧疚,赞同我的做法,配合我对学生进行教育。
老师与家长加强联络,经常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有助于教育学生。这种联络形式可以是教师家访,也可以是家长访校。但联络应让学生知晓,最好是让其准许的情况下进行。违背学生意愿,尤其是学生表现出缺点错误后,请家长来校或找老师告状,往往事与愿违,且危害极大。家长违背学生意愿,把在家庭生活中的缺点告诉老师,学生知道后觉得其隐私受到侵犯,没有得到尊重,受到伤害。学生在学校出现错误后,教师违背学生意愿,动辄请家长到校,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因为家长对被传到学校和对学生错误的理解方式,以及由此引出的教育方式,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快。如果此事发生较多,学生会在心理上觉得家庭和学校都不是安全的地方。他们对家长和教师感情上疏远开来,对双方的教育产生一种排斥心理。
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下几个方式。
开学初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包括学生家庭的详细地址、电话号码和监护人情况等,建立个人档案、以便和家长联系,悉心呵护这些需要关爱的孩子。
在现今手机不离手的社会,微信是最简单、快捷的沟通方式。我建立一个本班的微信群,邀请家长入群,把每天的作业以及要求发到群里,方便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以及检查作业。同时也方便家长们之间互相沟通、联系、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等。
家访是一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也是较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可以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它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加强家校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少年儿童的必然途径。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可能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家校联手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