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解放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陈国琴
斯金纳研究发现,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只有5%属于非习惯行为,而剩余的95%都是习惯性行为,而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比获取知识更重要的存在。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的重要内容。
任何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建立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只有在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内化到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工作上。教师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某种行为习惯的利弊,让学生感性认识到某种行为习惯是好的或不好的,从而让学生形成或改正这种行为习惯。
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就要建立相应的约束制度,并且进行榜样教育一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对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不迟到早退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且可给与实质性的奖励,而对行为习惯差的同学予以批评教育,鼓励他们向表现好的同学学习同时说说他们自身具有优点和别人不具备的,因此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要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每个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认识都有偏差。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个体需求必须在社会道德准则允许之内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是生存于社会的人,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理念,付出劳动便有收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小学生一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教育工作者,因而教师的行为习惯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的学习行为去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可在班级建立一套考核制度和守则,做的好的或表扬或奖励,表现差的给予批评。另一个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便是学生的家庭,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校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必须的。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形成互助合作的教育对话,使家庭教育成为辅助性的力量。
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本身自带的,而是在环境中塑造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塑造出什么样行为习惯的人,因此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质、精神和家庭环境。物质环境的高雅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和谐融洽充满爱心的谨慎环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父母以热情,支持和爱护的方式对待孩子就会让学生建立对学习有热情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讲究方法:随机教育和深入实践。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对好的行为习惯予以鼓励,不良的行为习惯就要批评教育并且帮助改进。空洞的说教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起不到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可以让学生走出去,看一看,让学生看看那些正面、反面的实例,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习惯好,什么行为习惯差。
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前,教师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养成前就夭折了。
教师是帮助学生养成好行为习惯的客体,而主体在于学生自己,没有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热情,那么好行为习惯也很难养成。
习惯是一个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因此,学生要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
中小学生将他们自己的老师视为偶像,因而很听老师的话,若学生在某方面表现良好的时候,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那么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几率就会增加,就会促进学生在这方面习惯的养成。
对于中小学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予以矫正,可通过实例对学生讲述该种行为习惯的危害,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习惯是错的,是他自己不能具有的。
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的养成会大大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在此德育过程中让学生形成道德规范,提升其思想素质,丰富其人生阅历。养成教育的归宿点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人教育不如自我教育。利用学生会、团委会和班委会等让学生投入到教育常规管理中,进行自我管理,自助管理;并利用日记或周记等形式让学生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审视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从而树立其主动培养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品质。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们广泛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下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