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2017-03-09 07:34:56广西百色市文明小学罗世识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范读语言文字语感

广西百色市文明小学 罗世识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用心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体验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么,在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多读多想,培养语感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看到三位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第一句着急地发问,第二句慈和地说理,第三句庄重地命令,第四句严厉地暗示。让学生反复诵读,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二)读想结合,诱发语感

笔者在教学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时,让学生说说脑海中展示出来的前川瀑布飞泻而下美丽的、壮观的景象。通过启发想象,诗句的意境变成学生鲜明的内心视像,学生读起来身临其境,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品评揣摩,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

(一)揣摩比较,感悟用词的准确

揣摩就是多了解作者的思路、意旨,把包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体会出来,形成语感。例如《燕子》中有这样的描写:“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先让学生读这个句子,然后删除句子中的“偶尔”“一圈一圈”,再让学生读。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出用上“偶尔”一词能准确、生动地描写出小燕子飞行时轻快、敏捷。“一圈一圈”能形象地描写出燕子沾着水面后波纹荡漾的情景,反衬初春湖面的平静。

(二)品评领会,体验语句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把语言品析和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感。如《山中访友》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为什么没取名为“山中赏景”。这就得引导学生仔细品评领会文章的内容,通过比较方可明白原题目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

三、积累运用,培养语感

(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勤于动笔,训练语感

如教《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抓住这些精妙的关键词,让学生仿照这个句群说几句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这种句式的写法,能写出自己目之所见,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三)语言实践,强化语感

如课前两分钟说话练习,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演讲、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说中强化语感。

四、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教学中可巧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理解。教学《林海》一课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用电教媒体放映出兴安岭这幅图,让学生找出位置,然后在图中按“岭”的位置绘出“少女的头”,“青松”的位置绘出少女的衫。这样兴安岭在文章中显得栩栩如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五、创设语境,培养语感

精彩的朗读使课文深奥的内涵,优美的语言自然流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如教《威尼斯的小艇》第六自然段时,教师可配以优美的钢琴曲,并播放多媒体动画。当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景色时,教师轻轻地读起了课文。此情此景,使学生深深陶醉,在学生被感染的同时,他们也把握了这段课文的基调,有利于准确感悟语意。

六、扮演角色,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的文章占有很大的比例。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人物境界,与之同喜忧、共哀乐,语感就自然而生。

如教《小英雄赶雨来》第四部分时,先让学生了解雨来和鬼子军官这两个人物。根据课文所写的情境,学生各自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语态,然后讨论,模仿当时人物神态、语气朗读。分角色朗读不但能让学生读好课文,还培养了他们对朗读的兴趣,发展了语感能力。

七、融情范读,熏陶语感

在范读课文阶段,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熏陶语感”的作用。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在感悟小女孩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这部分时,我配上低沉而悲伤的轻音乐,动情范读,学生静听,感悟当时的景象,使学生在听读中感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进入了课文的意境,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八、想象朗读,训练语感

语感和想象是紧密相联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利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情上与作者发生共鸣。如教学《观潮》一文时,我通过播放录像激发想象,然后教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大潮边,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语感。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训练语感,就是要通过训练使自己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旨趣。”的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对怎样培养学生语感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和训练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猜你喜欢
范读语言文字语感
培养语感,范读不可忽略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名师在线(2022年25期)2022-11-20 17:29:46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