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秋
(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186)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
肖文秋
(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186)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是卫生职业教育和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调研材料为基础,分析目前广东省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广东省护理专业中高职的有机衔接提供参考。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广东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 19号)指出了必须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卫生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做好卫生类中高职衔接,有利于落实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对加快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优化卫生职业教育、培养不同层次的卫生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中高职衔接工作已经开展近三十年,但还是处于摸索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专业群的研究很少。笔者所在的广东省是医疗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强省,根据广东省实际情况,以护理专业为视角,对广东省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做一定的探讨。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省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取得了进步,但是职业教育系统并未完全确立,中高职之间衔接不足问题尤为明显,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高职衔接模式较少
目前,广东省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方面主要有以下4种模式:自主招生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高职高考模式、“3+2”模式,还存在着少量的非学制衔接模式等。如2016年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粤教职函[2015]119号)精神,对于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高职院校可制定免试的优录政策,可由有关高职院校免试录取;获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二、三等奖的应届毕业生,可免考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在国外存在着职业资格与普教文凭等值衔接模式、预备教育衔接模式、一体化课程或教学大纲的衔接模式等,这些均值得广东省借鉴和学习。
1.2 中高职教育规模不衔接
据统计,2015年广东省开展护理专业中职教育的学校(21所)护理专业共计划招生1.6万多人,在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数3万多人,但实际具备招生资格的8所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各种招生模式共招生数不足2 000人。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得知,无论是学校数量、在校人数还是每年招生情况,都存在着衔接规模的不匹配。
1.3 培养目标差异性小,暂未形成相互衔接的培养目标体系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根据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应具备的学历和能力程度而区分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1]。目前我国未出台针对护理人员不同层次工作岗位的就业准入制度,因此护士执业考试成为唯一准入标准,从而导致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院校,都将获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作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另外,广东省目前中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其差异性也不明显。如广东省某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体,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及专业能力,具备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与患者良好沟通,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施整体护理,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广东省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护理事业发展及区域医疗卫生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自我发展潜力,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保健、预防等机构从事临床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等护理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两者之间无论是能力要求还是职业岗位都没有明显区别。
1.4 课程安排衔接不足,未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是课程衔接,但广东省目前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如广东省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主要课程为: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16门课程,而广东省某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等15门课程,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项目未能做到分级教学。由于最近几年广东省对卫生中职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很多卫生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大大提高,而不少高职院校追求科研课题数量与质量,对基础教学明显不重视,因此在设备、训练方法、实训管理、师资等方面还不如中职学校,由此出现了中高职技能训练课“倒挂”的现象[2]。另外,受以就业为目标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卫生教育忽略了文化教育,因此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文化基础薄弱,尤其是数学、英语等课程。
1.5 选拔机制较模糊,转段考试标准尚未统一
目前广东省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完成中职阶段学习后只要成绩合格就直接转入试点的高等职业学校接受高职教育,这种直接升段的方式使得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压力,从而导致高职生源质量下降。“3+2”模式的转段考试是由对口高职院校组织的选拔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按照1.5∶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录取,难以达到真正择优录取的目的。另外,目前广东省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转段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高职高考模式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类似于普通高考,重视对学生文化课的考查,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操作的考查。
2.1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协调关系
可由省级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由主管职业教育的部门、各级医疗机构、卫生类教育知名专家和中高职院校代表组成的广东省卫生类职业教育的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广东省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工作[3]。例如:不断调动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共同研讨确定不同层次护理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从而使中高职院校授课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符;建立中高职院校、医疗机构之间沟通的桥梁,明确中高职院校、医疗机构的分工与合作,研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升学考核方式等。
2.2 适当扩大高职招收中职生源的比例
采用多种招生考试方式,适当扩大高职招收中职生源的比例。重视“3+2”教育模式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对“3+2”培养模式予以提倡和鼓励。科学制订“3+2”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标准,按职业能力要求整体设计培养方案。在我省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并且愿意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保送到相应的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
2.3 精确定位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
由于广东省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职学校升格而成的,这就导致了中高职教育定位不清、衔接不紧密。所以,精确定位中高职培养目标为实现中高职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护理教育应该只是入门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培养了解护理职业特点、热爱护理职业、掌握基本护理技能的初级护理人员;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应为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具备较高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和疾病观察能力,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并能正确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卫生宣教的中级护理人员。
2.4 整合教学内容
为了使中高职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充分明确中高职教材内在的连续性,从而避免中高职教育的脱节和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例如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中“腹外疝患者护理”的教学内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应该掌握腹外疝的常见病因及最常见的腹外疝“斜疝”的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熟悉“直疝”“股疝”等腹外疝的典型症状与体征,能对腹外疝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基本护理评估,具有对腹外疝患者实施术前、术后一般性护理措施的能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各种腹外疝的症状与体征;熟悉腹外疝的解剖基础、病因及发病机制,能对腹外疝患者的病情发展、临床类型及时进行护理评估,并能独立进行病情分析,准确给出患者的护理诊断,具有对腹外疝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及评估、处理术后并发症的能力。
2.5 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广东省正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转段考核模式,可从现状来看,主要是根据一次或者几次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录取,虽然有些考核中涉及专业理论、操作及面试环节,但从根本上没有改变普通高考的思路和做法。因此,中职升高职录取成绩可由统一入学考试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操作成绩、面试成绩、中职阶段主要课程的考试成绩、中职阶段的总体表现等几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组成。这种过程性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中高职衔接的目标。
[1]赖晓琴,朱启华,王建新.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江西省中等卫生学校发展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2):20-23.
[2]张东放.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3):39-42.
[3]冯辉,阚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2(34):24-25.
G40-03
B
1671-1246(2017)02-00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