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大岭中心学校 朱永志
“教书育人”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教学宗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中找出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知识,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德育教育。体验式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贵在持之以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又要担当倾诉与沟通朋友角色,同时还要担当督促与指导的家长角色。这个过程是灵活的、多变的。教师不仅要有耐性,还要有事业的热忱。现阶段,体验式阅读教学没有在德育领域得到很好的推广,原因大致如下:其一,很多人认为只有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才会有感性的体验,而与其它课则行不通;其二,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造就了中学生的德育大部分同班主任来承担,而科任教师没有主动思考德育教学与学科教学同步实施问题的现状;其三,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持久的过程,这种德育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很多教师没能坚持下来。
体验式教学重在学生对文本深层含义的心理感受、思想反思及行为引导。最终就是要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及丰富生命体验,落脚在行为的养成上。教师是体验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则是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有助于学习的情景材料,营选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国学经典作品承载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审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既包含丰富的知识,又具有深厚的内涵,更富于审美的情趣。阅读国学经典,无论文化学习,还是心灵熏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之首,法为先”,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内容,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生的学习、交往和参加和各种活动主要是在班级中进行的,所以说班级是德育工作的载体,班级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它渗透在班级各项工作中。目前,我国正处于课程改革时期,知识的飞速增长,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引发了教育观念的一系列变革。
运用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谐”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谐的社会”,这是我们国家奋斗的目标;“和谐的班级”,这是一个班主任奋斗的目标。和谐,它作为一种思想,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骨髓。对“和谐”二字的最好诠释,莫过于《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在处理班级事件中努力追求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生生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师生关系和谐。班主任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力,但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并非权力因素,而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塑造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处理班级事件中游刃有余。回顾先贤,孔子与学生关系的和谐,在师道尊严的年代,是难能可贵的。有一天,孔子要颜回,子路“各言尔志”之后,子路还会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而孔子就从容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见他们师生关系是多么融洽啊!从孔子身上可以意识到要想有融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努力。有时,面对班级事件我们老师也会着急,也会气恼,但是国学经典告诫我们要“敏于事而慎于言”,以免说话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为,我们应用“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思想来处理班级事件,努力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生生关系和谐。在班级教学中,要让学生融入班集体,培养学生良好的班集体观念,让学生明白好的班集体能创建好的班风和学风,有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只有班上每个同学都团结友爱,才会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运用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明白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真挚、无私的。因为在教学中,学生如能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学习就更加积极有动力。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下过一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有了变化。今朝教师担负的重任,就是要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就要求我们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教师的爱公正无私的给予每一个学生。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时,应该想到是否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茁壮成长。如果一味追求国学经典教学,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不但不能接受知识,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运用国学经典教育不能离开德育教育,也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应使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体会教师对他们那真挚、无私的爱。
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教育学生成人,其次是教育学生成才”。在“成人”“成才”的问题上,“成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由此可见德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为道德通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不是几节说教课,不是几次活动,唱几句高调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的。德育教育是无形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深入挖掘蕰含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
德育教育结合课堂教学,应抓住时机,创造条件,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古人说:“文的载道,首在其中。”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操行和道德素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中形成的,这是人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一些错误的观点,错误的做法,中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意识也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会造成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应该巧抓机遇,利用“节日庆典、晨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识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学校教育中,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德育功效,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