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2017-03-09 01:58侯玲陶虹聂黎虹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对分课堂概论

侯玲,陶虹,聂黎虹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侯玲,陶虹,聂黎虹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与讨论式学习方式各自优势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初次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质量。

医学教育;“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基础医学概论

1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困境

电子信息技术和公共事业管理是我校开设的非医学类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医疗机构培养有医学背景的技术人才。因此,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是为这两个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考查课,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4门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基本医学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医疗技术服务工作奠定一定的医学基础。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在学生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周学时为6学时,授课相对集中,由于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所以信息量较大。同时,由于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多为文科生,生物学等知识基础薄弱,因此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有厌学情绪,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普遍。教学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校教学管理层和课程组一线教师都在努力思考和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基于此,课程组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基础医学概论课程4门学科的授课顺序是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笔者作为生理学学科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比较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2 “对分课堂”简介

针对当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结合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与讨论式学习方式各自优势,在2014年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隔开,让学生有一定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种“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称为PAD课堂[1]。

目前,“对分课堂”有“隔堂对分”“当堂对分”及“隔堂+当堂对分”3种教学组织形式。该教学模式既保留了传统讲授式课堂的优点,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融合了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强调自主性学习,具有明确的“亮、考、帮”讨论支架,“亮闪闪”列出学习、讨论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考考你”列出自己弄懂了,但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来挑战别人;“帮帮我”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讨论时求助别人。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2],增强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3 “对分课堂”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3.1教学设计

提前准备:开学伊始,在学生还在进行基础医学概论第一门学科的学习时,笔者就已开始了解学生情况,并通过手机“对分易”教学平台提前建设班级群,给学生推送生理学学科大纲、教学计划、习题集和“对分课堂”简介以及具体操作模式,使学生熟悉本学科学习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

整体安排: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生理学学科总学时数为16学时,每周上课2次,每次3学时,每学时40分钟,因此,总的上课次数是5次,剩余1学时进行教学总结。内容包括:绪论、血液循环、内脏活动与调节、神经系统等。其中血液、消化、能量代谢和体温采取“当堂对分”教学方式。在授课前,笔者提前通过手机“对分易”教学平台推送学习要点、案例,便于学生预习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而循环、泌尿、神经系统等内容采取“隔堂对分”教学方式,第一次上课(3学时)由笔者讲授第一章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自主复习教材并参阅相关复习资料,完成作业,并于下次上课前提交作业和学习笔记。第二次上课前1学时,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每4~5人分为一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体会,互相解答疑难问题。第二学时前20分钟,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围绕本章学习要点,重点解答共性问题,并对学生讨论过程、学习问题和读书笔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第二学时后20分钟和第三学时由教师讲授第二章内容,要求学生课上认真听讲,梳理学习重难点,课下自主阅读和学习该章内容,完成作业和读书笔记,并于第三次上课之前提交。第三、四、五次课的基本操作模式与第二次课类似。

作业要求:本次作业除了要完成习题集中每个知识模块中列出的问题外,还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课堂学习中各个章节的重难点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逐一做出归纳和梳理,形成独特的针对自身特点的学习笔记。学习笔记中需写出:“亮闪闪”“帮帮我”“考考你”。

形成性评价:作业和学习笔记占总成绩的30%,讨论发言表现占总成绩的1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

3.2 学生课堂表现

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之后,学生的课堂变化比较明显,一开始学生表现出对于新教学方法的好奇,主动参与课堂,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记学习笔记,有些学生还会带着学习笔记请教教师,当得到肯定后,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笔记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在讨论和提问环节,虽然以往学生能够紧扣章节内容重难点进行总结、讨论、提问,但是提出的问题少,缺乏发散性,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将学生随机进行分组,每一次上课组员由不同的学生组成,大大增加了生生互动的积极性,学生间互相分享学习心得、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学习难题,通过不断交流,思维逐渐活跃,思考也更有深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每次授课结束,常有意犹未尽之感。

3.3 学生反馈

16学时的授课结束之后,笔者收到了学生对“对分课堂”学习感受的反馈,学生的普遍感受是(主要有3点):一是做作业和记学习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总结方式,虽然平时学习的时间会增加,但是缓解了期末考试突击复习的学习压力,并且为更好地完成作业学生会认真阅读教材和学习资料、文献,也养成了查资料和阅读的好习惯。

二是“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能做到深入思考,而“对分课堂”的讨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在梳理和建立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三是在以往课堂上,学生玩手机一度成为教师头疼的问题,部分院校采取了上课前将手机集中收起装袋的方法,但依然没有改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态。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对分易”教学平台进行讨论、留言、提问、查阅教学资源以及进行在线练习等,使手机变成了学习的工具。

4 教学反思

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分课堂”把一半的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从表面上看,教学工作量好像随之减半了,但实际上,要完成一次教学改革,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笔者在开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思考“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并提前了解学生情况,进而修订大纲,制作PPT,查阅大量课程相关教材、文献、前沿进展,并根据“对分课堂”的要求收集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此看来,“对分课堂”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对于兼顾科研和教学的高校教师来说,这些工作会有一定的压力,然而作为众多一线教学工作者中的一员,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是对其的最大肯定和褒奖,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力也得以提升,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1]许月良.关于“对分课堂”的理性思考[J].湖南教育,2016(9):29-30.

[2]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

G420

B

1671-1246(2017)18-0031-02

宁夏回族自治区级2016年教学改革项目(JK001);宁夏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项目(NYJY1636)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对分课堂概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