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罗光伟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40例疗效观察
王蓓蓓1,罗光伟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目的 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门诊收集的8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中医辨证分析下口服加减后的止嗽散,两组在连续治疗14d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好,临床上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止嗽散;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
感染后咳嗽也称为感冒后咳,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除呼吸道病毒外,其他病原体如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均可能引起,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粘液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是亚急性咳嗽主要病因[1]。我院对40例患者采取止嗽散加减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9~67岁,平均(44.09±13.09)岁;病程21~54d,平均(34.08±9.70)d。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6岁,平均(44.5±13.11)岁;病程22~55d,平均(34.05±10.0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1]中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咳嗽的诊断。
1.3 排除标准 排除:①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②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③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患者;④口服ACEI类降压药物引起的慢性咳嗽患者;⑤对研究药物过敏患者;⑥不能坚持口服药物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Compound Methoxyphenamine Capsules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组份为盐酸甲氧那明12.5mg、那可丁7mg、氨茶碱2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2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止嗽散加减后的组方,200mL/次,2次/d;基础方:荆芥12g,百部10g,白前12g,桔梗10g,紫苑12g,陈皮15g,甘草8g。中医辨证分析基础下,分为3个证型。风邪恋肺证:常遇风而咳,咳嗽阵作,连声不已,咳痰清稀,色白,多泡沫,伴咽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治疗上祛风化痰,宣降肺气,止嗽散原方基础上加用防风10g,蝉蜕8g、僵蚕8g。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粘腻或稠厚成块,偶有胸闷脘痞,食纳差,倦怠乏力,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儒滑。治疗上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止嗽散原方中去荆芥,加半夏12g,茯苓15g,白术15g,厚朴10g,苏子10g,莱菔子15g,党参10g。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咳声短促,声音嘶哑,口干咽燥,或五心烦热,盗汗,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疗上,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止嗽散原方去荆芥、桔梗,加沙参12g,麦冬10g,石斛10g,百合12g,桑白皮8g。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4d,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甜腻食物,禁烟酒,避风寒,注意保暖。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1]中的咳嗽症状评分标准(见表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昼夜咳嗽情况,并进行评分。临床控制:患者临床相关咳嗽症状以及体征基本消失,咳嗽评分改善率≥90%;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好转,痰量减少,60%≤咳嗽评分改善率<90%;好转:咳嗽症状较前稍微缓解,30%≤咳嗽评分改善率<60%;无效: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咳嗽评分改善率<30%。咳嗽评分改善率=(治疗前咳嗽评分-治疗后咳嗽评分)/治疗前咳嗽评分×100%。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表1 咳嗽症状评分标准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昼夜咳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昼夜咳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昼夜咳嗽评分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回顾近年来关于感染后咳嗽的西医发病机制的文献,考虑感染后咳嗽与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神经因素相关[3],这些发病机制并不是独立存在,常常相互联系,气道炎症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炎性细胞的聚集,会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加重,同时气道炎症会影响呼吸道上的神经肽网,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临床上急性感染期控制后,仍持续性咳嗽,使用抗生素以及镇咳药物不仅疗效不佳,而且增加了滥用抗生素的风险。《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中首次提出中医诊治咳嗽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咳嗽病名渊源,咳嗽的经典分类方法,临床常见证型以及方药。肯定了中医药在治疗咳嗽方面客观存在的疗效。采用中医药诊治感染后咳嗽,可以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本研究治疗后两组咳嗽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辨证分析下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有明显疗效。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有独特优势,四诊合参基础上辨证施治,采取针对性治疗。
感染后咳嗽归属于中医咳嗽范畴,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咳嗽乃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咳。治疗侧重恢复肺之宣降,五行之中,肺属金,畏火畏冷,过热过冷皆咳,故治疗肺系疾病,用药应温润平和。止嗽散源自于清代名医程钟龄所编《医学心悟》,书中提出止嗽散具有与“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4],适用于邪已去大半而咳不止者,咳嗽日久,耗伤气阴,肺通调水道功能失常,津液代谢失常,聚湿生痰。该方采用“宣、降、润”三大法,“宣”:一指方中荆芥祛风解表,使余邪外出;二指桔梗开提肺气,顺应肺的生理特性。“降”指白前降气止咳化痰,与方中桔梗相呼应,一升一降恢复肺之气机,使清气上升,则浊气自降,“润”指百部甘润,润肺下气,可治百般咳嗽,搭配紫苑、陈皮燥湿化痰止咳,全方具有疏风散邪,宣降肺气的功效。临床上根据不同证型佐以加减,风邪恋肺证通常加用祛风散邪药物,加大荆芥的用量同时使用蝉蜕、僵蚕、防风等药物,使外邪去则肺金安;痰湿蕴肺证,此时外邪已去,则去荆芥加半夏、茯苓、白术、厚朴、苏子、莱菔子、党参,适当补益脾气,加强燥湿行化痰之功,具有培土生金之功效;肺气阴两虚证,此时咳嗽日久,耗伤气阴,则去荆芥、桔梗,加沙参、麦冬、石斛、百合、桑白皮,补益气阴。
综上所述,止嗽散加减运用得当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其治疗的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其药物搭配是否降低气道反应性、降低气道炎症,都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
[3]王云方,朱佳.浅述中西医对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的认识[J].西部中医药,2014,27(5):132
[4]程钟龄.医学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06
R562.21
B
2095-4646(2017)01-0031-03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1.0031
2016-09-20)
*通讯作者,E-mail:whyyy19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