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03-08 18:05:49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张江实验中学陆肖克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词汇创设教学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张江实验中学 陆肖克

一、问题的提出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也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核心词汇量累计不少于1600词;总词汇量累积不少于2100词。英国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也描述过词汇学习的重要性:“Without grammar,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en conveyed.” 可见,词汇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

目前,许多初中教师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具有普遍的共识。然而,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投入与产出往往不成正比,词汇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词汇输入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部分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少教师习惯在一个课时内把所有核心词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形式倾囊而出,并配以大量的例句进行讲解。学生只是单一的记忆,无法做到在特定的语境中记忆、理解和运用词汇。因此,学生前学后忘,效率低下。

(二)词汇输出缺乏情境的创设

当学生在缺乏情境的条件下学习词汇时,输入信息的短缺会导致在输出过程中囊中羞涩,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表现犹为明显。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与课本、学生相关的情境,尽量把词汇教学融入真实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在情境中运用词汇,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到每个词汇的生命力,加深对每一个词汇的印象。

(三)词汇复习检测手段单一机械

教师习惯于以中考英语词汇手册为“宝典”,把默写作为词汇复习检测的主要手段。教师通常让学生根据所给的中文解释和词类写出相应的单词和短语,学生只是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单词层面。这样的词汇检测方式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比较枯燥、乏味。事实上,学生需要在多样化的教学任务中运用这些词汇,才能牢固记住它们。

二、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三、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法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近年来受到国内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并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是指教学的特定语境。它实际上是一个教学平台,它通过鲜活、生动的形式带领学习者进入学习场景,贴近生活、寓教于乐。比如:榜样的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在词汇教学过程中,相对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而言,情境教学法不再是单一的听、讲和复现。它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积极思考,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它是一种以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为依托,以学生真实的情感为纽带的词汇教学方式。

四、情境教学法应遵守的原则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情境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情境的真实性

情境的真实性是指将书本中的那些抽象概念还原到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的经历。其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保证情境的真实性,词汇输入和输出时的活动设计均应力求贴切学生的真实生活。英语学习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所以情境的真切性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联系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来加工词汇信息,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学习策略(猜词、预测、联想等),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利用所学的词汇表达信息、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

(二)情境的适切性

情境的适切性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和教学内容、学生的生活等方面有深入、直接的联系。一个比较适切的教学情境,必须满足“教学活动”和“情感氛围”这两个条件。 即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必须能创造引起学生共鸣的情感氛围。要通过观察读透学生,让生活经验与教学情境无缝对接;要花时间吃透教材,让学科目标与教学情境紧密相连;要密切关注情感状态,让学习活动与教学情境完美统一。其实,一个个热闹的教学情境未必是最有效的;反之,几张简单的图片可能会创设出一个实用、高效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要了解学情,认真研究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背景知识,从而设计出难度适中、内容贴切的词汇教学情境。

(三)情境的趣味性

情境的趣味性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也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兴趣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情境教学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景中,让师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去学习,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词汇是语言的半成品,是存储和输出的基本单位。单纯、无趣的词汇输入在生动的情境的包装下,学生能够仿真地轻松地完成词汇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有趣的操练活动,从而优化词汇教学。

五、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情境教学法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创设语言情境,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以下笔者结合(上教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谈谈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

(一)充分利用教学光盘,提供词汇教学的情境

以前的英语词汇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做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师生普遍感到累,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光盘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软件,它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它以图片、动画和Flash等形式呈现,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逼真的视听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提供词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境。

【案例】在教授7A Signs around us 这一课时,笔者利用教学光盘播放了一段有关我们城市生活中的一些标志。接着提问学生:“What does the word sign mean?”学生根据视频内容立刻猜出sign的中文意思是“标志”。然后继续提问学生:“Signs tell us rules.What does the word rule mean?”学生异口同声回答“rule”的中文意思是“规则”。通过播放光盘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对所学词汇由无意识记忆逐步过渡到有意识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利用英语歌曲,渲染词汇教学的情境

动听的歌曲能调动学生的感官,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歌曲能够渲染情境,但教师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首先,所选歌曲应该与本课程的主题相吻合。其次,歌曲最好是为学生所熟知的,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旋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由于初中生的词汇量是有限的,所以要选择通俗易懂的歌曲。

【案例】在教授6B Forests and land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一段以环境为主题的歌曲。例如,Jackson的“The earth”。歌曲的前半部分表现人类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它在短时间里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心情。接着播放后半部分表现大自然复原后的美景。听过歌曲之后,学生深切感悟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保护环境,地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同时,学生在听歌曲的过程中牢牢记住了“environment”这个单词。因为在有声的语境中,目标词汇随着歌曲旋律重复多次呈现,大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三)善于利用生活情境,强化词汇教学的情境

利用生活情境,即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和体验的客体。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被使用才有存在的价值,而使用语言的能力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学会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沉浸其中,做到乐学善学。

【案例】在教授7B A more enjoyable school life 一课的过程中,当谈到教室里的的设施时,笔者用手指着墙上的海报,同时嘴巴里念“poster”,学生立刻明白了“poster”的中文意思。接着让学生把海报从墙上摘下来,同时自己嘴里念“put down the poster”,学生根据这一动作马上想到它的中文意思。然后通过手势让该学生把摘下的海报张再贴上去。这时候,哪怕笔者不说中英文,学生也会猜到这个短语的中英文表达。实践证明,在自然情境中,学生不必通过分析单词的音、形、义来领悟单词的意思,而是通过现实的场景来习得大量的词汇。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捕捉各种生活情境来教授新词。

(四)巧妙利用寓言情节,营造词汇教学的情境

寓言是一个相对完整并有语境的语言素材。寓言的最大魅力是富有哲理性,凡是人都喜欢听寓言。以“寓言”为载体的情境教学非常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它为初中学生创设了一个释放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它使初中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与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并从中得到幻想与启迪,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巩固和内化语言。

【案例】在教授7B Hard work for a better life一课时, 由于初中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笔者根据课文的线索提炼出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重点词汇,让学生以这些词汇为支架来复述课文的梗概,从而达到巩固这些重点词汇的目的。笔者依据寓言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列出了以下一些关键词(动词短语):

live in a forest—sit in the sun—sing happily—collect food—take it into his house—stay in his warm house—look for food every where—find nothing—come out of the house—come into my house—work hard like you

笔者先在PPT上呈现这些关键词,接着让学生用这些关键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文,然后把PPT的关键词全部删除,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进行复述寓言的主要情节。通过这个复述活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这则寓言的理解,而且巩固内化了文中的动词短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灵活利用角色扮演,体会词汇教学的情境

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并借助体态语言和口头表达诠释出一种状态或者一个过程。角色扮演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各种不同的情境之中,以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角色扮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材料进行听说练习,并将语言知识有机地融人一幕幕情境之中,以达到提升语言能力的目的。

【案例】在教授7A The wind is blowing一课中,笔者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三人一组,分别扮演Mr Sun, Mr Wind和 the man。由于学生自己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且,课文里的对话句型也不是一定要一成不变的,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做出适当的更改,只要课文里的核心词汇不改变就行了。比如,文中的as strong as each other,have a competition, feel sad等。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会产生亲切感。他们忘却了英语枯燥的一面,迅速进入角色,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不仅有效地检测出学生运用词汇的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充分地体现出来。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会激发他们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

六、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帮助学生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内化与主题相关的词汇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熟悉与教材里的不同单元主题相关的知识,并能围绕主题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相应的情境操练内化与主题相关的词汇。

(二)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记忆和运用词汇的意识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词汇学习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英语原著简写本、观摩原版的动画片或者收听学生英语广播等。学生只有树立了在情境中学习、记忆和运用词汇的意识,才能养成通过情境积累词汇的习惯,从而真正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英语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然而,它疏于强调词汇的整体结构,忽视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部分学生对词汇掌握得不够扎实。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并大胆进行词汇情境教学实践。另外,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脑海中的词汇库,尽力创设出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实际语言水平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词汇创设教学法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东医药(2020年34期)2020-12-09 01:22:24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