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 爽
“微视频”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骆 爽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5)
随着“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到来,校园微媒体应用于思政领域并得到了认可。借助当前互联网的时效性及创新性,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利用校园媒体的推送平台,以微视频的形式向大学生传输思政知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作微视频,通过校园微媒体的影响力和扩散力传播正能量,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以此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互联网结合起来。
微视频;思政教育;媒体教育思维
大学思政教育是为了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众所周知,传统的教育方式仅仅是通过课堂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在当下这个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对大学生心理、情感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让大学生吸取正确、积极的思想,这就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视频”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20分钟的短片,其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了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
从“微视频”的定义上我们不难看出,“微视频”录制的时间要求控制在30秒以上20分钟以内,要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可能展现出自己的主题思想,所以“微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快、精。它可以大众参与,随时随地的发到网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互动性。“微视频”一旦在互联网上发布后,就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沟通。同时,观看者在观看微视频之后,能将自己内心想法和感触及时进行回复,也对微视频起到了宣传作用。第二,强娱乐性。微视频不同于传统的视频,由于其时间短,受到受众主体的约束,微视频就须选择一些有趣的内容,例如音乐、影视等。微视频内容的娱乐性更多和自己身边的事有关,这也成为微视频逐渐深入人心的一个关键点。第三,“快餐性”文化。微视频的“短、快、精”正好符合着大众需求。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希望利用碎片式时间读得更多的信息或资讯,于是微视频便在这种快餐文化的诉求中开始发展。第四,更大众化。微视频的制作者水平层次不齐,所选用拍摄的软件各有不同,微视频所呈现出来的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同时,微视频有一定娱乐性,参与对象广泛。由此,微视频显得更加大众化。
目前视频教学应用在大学课堂上已非常普遍。根据微视频独有的短而精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等将微视频直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期间可以省去部分环节,包括剪辑、拼接等。同时,在思政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微视频,就微视频内容进行探讨,有利于增加师生的互动性,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兴趣。目前,“低头族”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较普遍存在,学生人手一部手机,部分学生选择低头去看更有吸引力的信息,这在部分思政教学课堂上较为明显。所以,将微视频引入课堂,可以转换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去学习并加深印象,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有效改变部分学生对部分思政课堂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也能一定程度减少学生课堂开小差、玩手机现象。将手机转化为对学习有帮助的学习工具,在娱乐中获取知识。
课堂上对微视频的引入,可以让思政教育工作者更近距离地靠近学生。部分思政类的教育内容有说教意味,但微视频内容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微视频不管是制作还是使用的主题一般以年轻人为主,所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制作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内容,融合思政主流价值观,从自身角度去理解和消化思政教育内容后再去制作。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微视频的传播,将思政教育内容间接地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与传统灌输性的教学课堂相比,这种教学方式可能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
就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来说,基本上都是以课堂灌输为主,老师站在讲台上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授课,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内容的既定性,体现在老师只是单纯的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知识点之间、知识点和具体实践之间没有任何切合点,忽略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认定。二是知识接收的被动性,随着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学生已经习惯在接收信息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挑选,而课堂上的这种单向引导和被动接收,既枯燥又单一,所以学生是否能接收并达到预期效果我们不得而知,这种单向引导和被动接收的效果差强人意。
思维落伍导致了思政教育模式的僵化,一方面,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通过理论灌输进行教学工作,主要是一种说教方式。殊不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等多媒体移动平台已逐渐成为当今影响力较大的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而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创新理念,在利用新媒体优势进行教学方面存在不足。正因为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忽视微媒体的影响力,导致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未能将微媒体尤其是微视频引进教学。
当下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已无法发挥原有的效果,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必须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变革,充分利用网络微媒体。所以各高校纷纷要求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引导作用。但如今,部分高校出于跟风心理,在思政教学课堂中引进了微视频,但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具体表现在:第一,微视频的教育功能存在质疑。部分保守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课堂上对微视频的引用不仅没有任何效果,更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的教育功能,仅仅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应景摆设。这种想法阻碍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度,也使得微视频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步履维艰。第二,微媒体教学理念依然缺乏。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形式以传统的报刊、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为主,早已运作成熟,而微媒体作为新兴宣传工具,开发利用也十分有限,从而影响到微视频的运用效果。
当前部分高校对微视频引进思政教学课堂是有较大顾虑的,主要是担心微视频的引进会造成课堂节奏或课堂氛围难以把控。现今,学生能够随时进入互联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网络资源的选择或者使用变得较难把控。当然,老师是可以控制手机何时接入互联网,但是老师无法对学生浏览的内容进行过多的干涉和控制。思政教学引入微媒体,它仅仅只能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课堂资源,部分老师在选择授课方式上还是会选择传统的说教方式。
传统的沟通交流及表达方式早已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发生较大变化,“微视频”更是影响了思政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舆论、文化和社会心理等环境。要想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就需要适应知识传播媒介的变化,积极营造多元化的舆论传播氛围,合理引用微视频,保证师生之间能够以更加平等自由的方式进行思想碰撞。同时,各高校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思政教育工作制度,在微视频的引进过程中,要始终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将全校各组织部门纳入联动中心,构建从学院到各系到各班的微视频传播体系,加强对各社团、各学生组织等传播平台的建设,无“微”不至,信息互通共享,实现校园信息扁平化传递,营造思政教育校园“微环境”。
研精究“微”,形成思政教育“微”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合力。制定一系列思政教育工作者制作或传播微视频要求、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核心价值观“微”教育的制度保障。同时,面对“微视频”的兴起与运用,思政教育迎来新的挑战。高校须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引入年轻师资,培养“微视频”制作和传播的专业团队,结合当下有影响力事件,通过微视频将思政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老师要逐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升自身传播素养,在掌握了当下最新制作微视频和传播技术的基础上,还要能通过多方位渠道了解反馈的视频效果,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和思想动态,做好思政教育评估且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保障微视频传播工作顺利开展。
思政教师在使用微视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把关工作,提高对视频内容的判断力和甄别力,防“微”杜渐,加强信息的管控,建立健全微视频传播的全方位监控,有效预防微小问题复杂化。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高度重视“微视频”内容的选取。其选取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分娱乐化的内容必须摒弃,坚持把有价值意义的话题进行重点推广和有效引导,提升思政教育传播内容的质量和传播效率。另外,在丰富“微内容”的同时,我们还需考虑到视频播放后所产生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会自动发起话题,但要求所有话题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微视频”作为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困惑,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更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和议题,提高吸引力。
思政教育除了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微视频之外,也可借助校园微媒体,将有意义的视频放在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上进行传播。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干部,他们都是从普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代表着普通同学的想法和心声,更容易获得学生们的信任并协助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内组织相关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自拍自演有重要意义的思政内容,不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
总之,“微视频”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开始得到更多的认可和使用。大家可以通过“微视频”在各类微媒体上进行传播推送,将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当代大学生。同时,鼓励大学生创作微视频作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发挥校园微媒体平台的扩散力及影响力,为思政教育助力。
[1]刘钟情.基于微视频的体育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31-34.
[2]罗洪.“视频微课”与“互动式教学”协同推进[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7(1):23-25.
[3]张袁.基于网络媒体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分析[J].亚太教育,2015(5):8-10.
[4]华洁.移动社交媒体微视频的即时传播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2):22-24.
[5]赵呈领,徐晶晶,刘清堂.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4-16.
[6]李恬.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90-92.
[7]陈霖,邢强.微视频的青年亚文化论析[J].国际新闻界,2010(3):5-7.
Application research on"micro-video"to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pread
LUOShuang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Changsha,Hunan,China 410015)
With the coming of the Internet plus era,campus micro media has been used and recogniz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ith the effectiveness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terne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campus micro media platform to push the micro video to college students.At the same time,self-created micro videos are encouraged and can spread positive energy.In this way,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et to play a positive function of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cro-video;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edia education thinking
10.3969/j.issn.2095-7661.2017.04.031】
G641;G206
A
2095-7661(2017)04-0097-03
2017-05-18
骆爽(1988-),女,湖南张家界人,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教育学。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微视频’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5CZ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