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相关研究综述

2017-03-08 18:07杨剑英
关键词:意愿大学生能力

杨剑英, 殷 清, 王 胜

(淮阴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相关研究综述

杨剑英, 殷 清, 王 胜

(淮阴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本文围绕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形成、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创业教育对前两者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发现创业意愿、创业能力与高校创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创业教育特别是广义的创业教育对高校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创业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尚未完全达到创业教育的设定目标。

创业教育;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大学生;互联网创业

0 引言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其创业能力,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有些学校还通过创业实践课、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甚至企业孵化器等来支持、引导和帮助学子们实现创业梦。大学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已开设数年。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其影响程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近年来高校的创业教育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部分高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或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启动互联网创业教育与培训,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创业,使创业教育由理论走向实践,开始落地。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收集有关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包括互联网创业)以及它们与高校创业教育之间关联性的相关文献,通过认真梳理并进行分析评述,明确现有研究成果的优势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1 创业意愿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创业意愿的研究主要从创业意愿的内涵、创业意愿的维度及测量方法、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等方面展开,本文主要对现有文献中关于创业教育(包括综合和嵌入式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进行梳理。具体如下:

1.1 创业意愿的定义

从心理学角度看,意愿或意向是指个体在未来即将进行的某种行为的心理体现。心理学研究认为意愿或意向是通过影响个体的动机,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

Krueger、Reilly、范巍、王重鸣认为,创业意愿反映了个体未来创业的可能性,它反映了个体未来创业意向的强弱,创业意愿与个体未来采取实际创业行为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性[1-2]。

1.2 创业意愿的维度

在对创业意愿维度划分上,观点众多,较有代表性的是Bird、Krueger和Carsrud等人的研究,他们将创业意愿分为两个维度,第一维度是由内源和外源两部分组成的;第二个维度就是理性或者直觉维度[3]。崔剑研究了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维度,认为创业意愿可以划分为创业意念、创业知识技能和创业能力等三个维度[4]。

1.3 创业意愿影响因素

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学者们对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研究者大多从创业者个性、家庭背景、社会网络以及宏观环境等视角进行研究。由于创业教育培训作为影响创业者自我效能和个性特征的重要后天因素,故值得研究。

基于个体的个性特征视角研究创业意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urry和MacMillan认为,成就欲望、内控信念、风险承担、识别和利用机会能力等特质可对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并在实证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5]。贺丹认为创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创业态度,指出企业家特质和学生特质能够显著影响大学生创业态度,进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6]。钱永红研究发现,个人特质会对个体的创业意愿产生重要的影响。[7]

基于个体的社会网络视角研究创业意愿。社会网络是指由个体的主要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关系网。Bird等认为个体的社会网络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兴趣、意向等。在创业方面,个体会受到社会网络成员与创业活动有关的影响,体现在社会网络成员对个体创业的示范性作用、创业资源支持等方面[8]。Fry & Stephen指出,创业成功的社会网络成员,将对个体创业产生较大的示范或榜样作用,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创业意愿。王雨的研究显示,由于大学生自我效能受社会网络的规模和强度影响。因此,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影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进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9]。

基于宏观环境视角的研究。全球创业观察GEM(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把创业环境分为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和社会规范、金融支持、教育与培训、研发转化效率等九个方面。根据三元交互决定可知,环境通过影响认知,进而也影响行为。关于创业环境对个体创业意愿的研究已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创业研究专家Dana的观点。他认为若是一个国家对创业的各种规章制度限制较少,而从税收、基础实施等方面的创业支持较多,可以为个体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那么这个国家国民的创业意愿会比较强,创业活动也会比较多。胡永青研究认为,创业环境和创业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而个体的特质和背景通过影响创业态度进而影响创业倾向[10]。

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视角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有 Cluoes在1990年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学生是否接受过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有着显著影响。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更倾向于承担风险。Chen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美国某高校的MBA学生所学管理类课程越多,创业意愿越强[10]。郭洪、毛雨等构建了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人格特质,而这种人格特质又可以通过影响大学生创业态度进而引发其创业意愿[11]。蔡颖,赵宁指出,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潜质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社会网络对创业意愿有积极影响;家庭经济背景对创业意愿有负向影响[12]。Kuratko的研究表明,尽管知识对于创业过程很重要,但是二者并非呈同方向变化,过度的知识甚至会导致个体创业意愿降低[13]。

1.4 创业意愿研究综述

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从个人特质、社会网络、宏观环境等角度探讨,同时也研究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的影响。这些研究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现有研究缺乏将创业教育划分为各具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包括嵌入式课程),来分别或比较研究其对创业意愿的渗透式影响,对于从操作层面改进和提升创业教育较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2 创业能力的研究文献综述

2.1 创业能力的内涵研究

Douglas和Shepherd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定义了创业能力。他们认为,广义创业能力是指认知能力和特别能力,狭义创业能力仅指能够有效提升创业业绩的能力[14]。斯腾伯格等学者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创业能力实际上是属于认知过程的一部分,也涉及人的情感活动。持有相同观点的国内学者有潘嵩等、刘畅等[15-16];另有学者从资源整合角度研究创业能力的内涵,如Barney等认为,作为创业能力的核心是资源整合能力,包括对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如人财物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17]。另外,国外有很多学者认为创业是一种综合能力,如美国创业学领域泰斗 Jeffry A.Timmons认为不应该仅将创业看作是创立并经营一个企业的过程,事实上,创业的概念具有整体性而且涵盖内容比较广[18]。Chandler和Hanks提出了创业能力的概念并指出创业能力是创业者识别市场机会、掌控机会的能力。这种创业能力有助于创业成功[19]。

2.2 基干创业能力维度的研究

(1)创业能力包含的要素:Shaver K.G & Scott. LR研究认为,创业能力包括创业者个性特质、激励、创业意向和理想、直觉与远见等[20]。Jeffery A. Timmons认为创业者应该具有六种核心能力: 把握机会能力、承诺及决断力、创造力与环境适应力、领导能力、卓越动机、承担风险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21]。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曼谷会议正式提出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为:创造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学习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快速决断能力、洞察力及前瞻性等。国内关于创业能力所包含要素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视角展开,如唐靖、姜彦福通过构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可以将创业能力划分为机会、运营两个一阶维度,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二阶维度,包括机会识别力、机会开发力、关系维护力、组织管理力、承诺力、战略眼光等能力要素[22]。王饮寒、李伟通过建立胜任力素质模型进行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将大学生创业能力归纳为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掌控能力、抗压能力、快速决策能力等五种关键能力[23]。王辉、张辉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创业能力结构包含创业原动力、机会识别与掌控能力、关系维系能力、抗压力、创新创造力、学习实践力、整合资源能力等七种能力[24]。吕书然认为应从市场机会掌控力、专业技术能力、组织领导力、大学生综合能力等四个方面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25]。

2.3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综述

陈坚提出,学校创业教育应主要从创业人格特质、创业社会技能、创业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26]。毛霞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影响最大,创业意识次之,提出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从包括创业教育在内的整体要素上进行提升[27]。朱柏青提出,要通过课程体系革新、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等提升创业教育水平,从而打破对创业人才培养的约束[28]。曾尔雷研究指出,大学生创业技能包括功能性和行为性二维结构,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创业教育关键策略[29]。梅强等借鉴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经验,提出了从社会氛围、教育体系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建立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30]。余新、邵晶、李庆波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从建设校园文化、优化校内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实践以及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等层面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31-32]。高桂娟等通过对上海地区高校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为,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但学校教育和环境因素如社团活动和专业等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有密切关系[33]。

2.4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综述

有关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对收集的文献资料梳理分析后发现,关于创业能力及其与创业教育关联性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大部分研究侧重在宏观层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创业教育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既包括开设的课堂创业教育课程,还包括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师资队伍等诸多因素,它们都会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产生影响;而从微观层面,特别是涉及高校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包括互联网创业能力)的内在关系等的实证研究较为稀少。

3 基于创业教育维度的研究

国际上,美国属于开展创业教育比较早的国家,创业教育在美国高校至今已有近 90 年的历史,而我国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很多学者引进美国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创业教育模式,同时也借鉴了英国、印度等国家优秀创业教育经验。

3.1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总体影响研究

郁义鸿研究发现,如今美国创业教育体系已较为成熟。广义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作用[34]。唐静等研究了广州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研究发现广州十所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这些创业课程的设置对创业成效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35]。

3.2 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学者们对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模式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Noll认为,创业教育应首先培养创业型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应使创业者学会自我评价、制定商业计划、了解创业与环境、政策的关系等[36]。Kourilsky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应该由识别市场机会、整合各方资源和建立操作型商业组织等三部分组成[37]。向东春认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创业学科课程和环境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活动课程等[38]。谢志远研究了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以服务地方为特色的创业教育温州模式[39]。李华晶、王丹青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具有个体导向型、知识导向型、综合导向型和社会导向型等四种模式[40]。许进提出,要重点发挥创业先锋班的带动作用[41]。刘林青等提出,创业教育教学、创业实践和学生社团活动是推动创业生态系统不断演化的主要动力[42]。李璐认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课程讲授和实践演练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掌握创业流程的基本知识和创业活动所需的技能,帮助创业者提高创业意愿、识别创业机会[43]。刘晓东、马聪、张剑分析了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运用实例分析法,从学科体系、目标导向、实践体系、运行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及模式[44]。

3.3 创业教育对策的研究

木志荣基于实地调查,提出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是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重心[45]。李耘、李长安提出了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引进创业风险投资等政策建议,强调应尽快建立起包括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目标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等在内的创业教育体系[46]。毛雨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应当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采用更多生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升学生创业能力[47]。熊素兰通过对江苏省19所高校调研和实证研究发现,可以从培养创业意识和提升创业能力入手,通过让大学生参与项目的方式来构建参与式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48]。李金奇、余国宇指出,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重视程度、教育理念、发展现状与实践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正视差异,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成功模式和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及创业模式[49]。

3.4 创业教育与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研究

主要有谭花蓉、肖军,陈柳研究指出,高校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不少大学生对互联网创业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创业。[50-51]柯丽敏指出,目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素质和能力还没有完全具备。通过对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调查和访谈,建立创业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互联网创业胜任力的对策和措施[52]。胡桂兰等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路,指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加强创业文化环境建设和培育创业师资队伍着手,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53]。马宏跃等探讨了高校对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培育措施,如高校应出台扶持政策、搭建培育平台、资助启动基金和导师介入指导等培育措施[54]。杨莉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的案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五个特征,也对我国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55]。张春玲等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指出应该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创业教育体系框架。[56]高凯研究了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案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培养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将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相融合、强化电商创业实践能力以及改革课程体系等[57]。吕晓敏通过对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调研并深入分析,提出学校应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为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学生本身最好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电子商务创业成功率[58]。尹飞霄、傅龙飞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家庭因素、外部资源和创业意向对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绩效影响比较明显,而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59]。

3.5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影响的相关研究评述

早期对于互联网创业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技术层面,另一方面多见于新闻报道。学术类文章主要从宏观层面、管理学视角、教育学视角、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视角,研究了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早期的研究大多是定性研究,多从宏观层面,探讨大学生互联网或电子商务创业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近年来基于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案例分析、基于大学生电商创业调研的实证分析等相关研究开始出现,但较系统全面的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还不多,从创业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学术文章则更少。

4 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及创业(或互联网创业)能力影响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改革和创新高校创业教育应在明确以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切实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定位,建设结构合理、创业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创业师资队伍,特别是要吸纳具备企业背景或具有较丰富创业经历的人才加入创业师资队伍;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在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采用项目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做。创业教育课程也可以采用阶段式教学模式,按初创企业经营模块和流程,由不同专业如营销、财务、运营等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人才开展创业模块教学,再通过项目实践进行综合,更需要利用学生社团和各层次创业活动来推动创业实践教学。在外部要注意利用政府支持和社会资本的风险投资解决大学生创业项目(特别是“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融资瓶颈;同时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并重视舆论引导,让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发挥其激发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之功效。因此,本课题后续将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教育对这两者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尝试探索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路径。

[1] Krueger N F, Reilly M D. 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1-5.

[2] 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6(3):14-16.

[3] Krueger N F, Carsrud 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Apply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Entrepreneurship Regional Development,1993,5:315-330.

[4] 崔剑.宁波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与研究[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13.

[5] Murray B, Ian C. MacMillan. Entrepreneurship: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J].Journalof Management,1988(2),14:139-161.

[6] 贺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

[7] 钱永红.女性创业意向与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

[8] Bird,B,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The case for inten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

[9] 王雨.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一基于社会网络关系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3(3):64-68.

[10] Chen, Greene.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13(4):295-316.

[11] 郭洪,毛雨.基于TPB模型的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5).

[12] 蔡颖,赵宁.基于主成分回归方法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J].高教探索,2014(4):160-165.

[13] DF Kuratko. 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and Challenge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2005,29(5):577-598.

[14] Douglas and Shepherd .Lau. Entepreneudbrial Competencies of SMEO wner/Managers in the Hong Kong Services Sector: A Qualitative analysis[J].JournalofEnterprisingCulture,2000,8(3):235-254.

[15] 潘嵩,杜文清,于广踪,陈云,张永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药学教育,2011:1-5.

[16] 刘畅.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及其培养[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80-82.

[17] Barney, LM.&jkSpngdfgcer, S M.Competenat Work:Model fouperiorPerfonce[M].New York:John Wiley andSons,1993.

[18] Jeffry A Timmons, S H.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Emerging Businesses:A Valdation Stud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3, 8(5):391-408.

[19] Chandler,Hank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 eurial Competencies[J].Journal of Business enturing,2002,17(2):123-142.

[20] Shaver K G & Scott LR. Person, Process, Choice: The Psychology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Entrenreneurshin Theorv & Practice. Winter. I 991:23-45

[21] Jeffry A Timmons J,A 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 st Centurv. New York: McGraw-Hi11,1999.

[22] 唐静,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创新管理,2008(8):52-57.

[23] 王饮寒,李伟.大学生创业能力指标构建及提升路径[J].人民论坛,2011(6).154-155.

[24] 王辉,张辉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81-86.

[25] 吕书然.大学生创业能力要素结构及其对创业动力形成的影响[J].企业研究,2012(3):171-175.

[26] 陈坚.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4):89-91.

[27] 毛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实证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35-140.

[28] 朱柏青.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1):163-166.

[29] 曾尔雷.基于二维结构的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创业教育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63-69.

[30] 梅强,张夏蓉,毛翠云,张西良.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4):78-84.

[31] 余新.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分析与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80-83.

[32] 邵晶,李庆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4(6):67-69.

[33] 高桂娟,苏洋.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1):24-30.

[34] 郁义鸿.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5] 唐静,朱智广.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95-99.

[36] Noll, C L,Planning curriculum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usiness Education Forum, 1993,47(3):3-6.

[37] 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8] 向东春,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3.

[39] 谢志远.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8(5):89-92.

[40] 李华晶,王丹青,姚琴.创业教育的研究导向与实践类型探析——基于四所高校的案例研究[J].教育探索,2009(10):39-40.

[41] 许进.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于案例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8(4):99-102.

[42] 刘林青,夏清华,周潞.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初探——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3):19-26.

[43] 李璐.创业文化、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以天津地区为例[D].天津大学,2011.

[44] 刘晓东,马聪,张剑.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模式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63-65.

[45] 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46] 李耘、李长安.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20-22.

[47] 毛雨.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48] 熊素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研究:意愿与能力[D].南京农业大学,2010.

[49] 李金奇,余国宇.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8):95-96.

[50] 谭花蓉.论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能力的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5):122-125.

[51] 肖军,陈柳.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0):15-17.

[52] 柯丽敏,吴吉义,石燕.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困境和胜任力的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88-91.

[53] 胡桂兰,毛翠云,王军霞.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的一些理性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103-106

[54] 马宏跃,王珏,陈蕾,王媚,毛敏.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的培育措施[J].药学教育,2012,28(4):23-25.

[55] 杨莉.重庆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实践与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大学.2007.

[56] 张春玲.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93-94.

[57] 高凯.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校园电子商务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58] 吕晓敏.浙江省在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2(11):72-73.

[59] 尹飞霄,傅龙飞.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J].科技视界,2016(22):24-26.

[责任编辑:孙义清]

2016-12-22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D/2015/01/95/);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H2016113)

杨剑英(1966-),女,山东平邑人,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等方面研究。E-mail:yangjy102@163.com

G647

A

1007-8444(2017)02-0163-06

猜你喜欢
意愿大学生能力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